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资产经营的人力职能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资产经营的人力职能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借由高校可用资产的来源探究,提出学校资产营运的工作分析以及学校资产营运的人力职能,望在学校人力资本有效运用下,能发挥最大的资产经营效能;并透过资产经营的人力职能分析提出:依据学校不同特色,评估人力需求,并设计训练课程;透过部门的人力职能分析,协助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人力职能分析在经营管理人力库存及接替的意义等三项启示,以作为学校资产经营人力资源管理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资产;经营;职能

高等学校具有脑力生产的特质,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运用这股特质,实施有效的资产管理,是展现优势的可用作为,而面对新经济浪潮的来袭及教育市场化的竞争,教育产业如何创造最大的价值,学校想要提升并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势必重视学校的资产管理,才能踩在知识经济的浪头,迎向下一波的成功趋势。但学校真的了解自己拥有哪些资产吗?学校如何衡量、管理各种宝贵的资产呢?这些疑问都有赖学校经营管理者,以不同的思维以及有别于过去的人力职能来加以因应,而专业经理人、首席财务长开疆辟土的职能发挥,更是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基此本文主要目的,将借由高校可用资产的来源探究,在现行相关规章为依据下以治理的精神,提出学校资产经营的工作分析,借以提出学校资产经营的人力职能体系,望在学校人力资本有效运用下,能发挥最大的资产经营效能,以达成学校追求「经营经济资产,产出知识资本的终极目标。

一、高校可用的资产来源

学校资产不光只是过去认为的实体资产,例如校舍、教学设备、土地等,应该还包括事实存在的学生顾客与教职员工等资产。而过去的资产强调管理,多半是谈有形的资产管理,但学校现在的竞争趋势,却是来自于无形的资产,包括知识的声誉与服务,强调的是能创造机会的经营模式,学校如能善用不同的资产组合,对于学校的竞争优势将有所提升。

学校资产经营必须植基于维护教育学术品质的范畴,并在此范畴下掌握经营的机会。基此,来探究学校可用的资产来源,其中包括政府的编列预算拨付,学杂费收入,捐赠收入,场地设备管理收入、推广教育收入、建教合作收入、投资取得等收入;以及在产学合作中产生的收入;再加上「政府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成果归属及运用办法中所列的智慧财产权或成果收入(管理及运用研发成果所获得之授权金、权利金、价金、股权或其他权益),这些收入配置成大学院校可用资产的内容雏型。学校将资产从公部门投资,转化为市场化经营后,资产一般可分为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有形资产方面在金融财务体系的资产经营,所衍生的具体作为有争取政府补助、扩大学杂费及捐赠收入、融资、投资等获得报酬的方式;其次在支援设施的经营方面,则包括了场地设备、物资供应与延伸性的进阶服务(如:咨询服务、资讯供应、生活服务等)。无形资产方面在技术能力资产的经营,学校具备的教学活动技能(包括推广教育、教育训练、讲座演说等),产学合作研究成果的技术移转,乃至于研发成果的商品化,则都是建构学校技术能力资产的基本架构;而学校经营成效所建立的形象推广(如:学校形象、品牌推广)与延伸(如:品牌认同、延伸商品、品牌使用费)则造就了学校品牌资产的价值,这些经营的机会,形成了大学院校可用资产的结构。

二、高校有形资产经营的工作分析与人力需求

有形资产就是有形而可以估价的现金、股票、房子、车子等,学校在经营这些有形资产时,必须考虑资产的获利性、收益性以及风险,对学校而言,更需要重视这些资产经营时的教育功能。以下将依循上述金融财务资产,以及支援资产两方面来探讨大学院校有形资产的经营。

(一)高校金融财务资产经营的工作分析与人力需求

高校的金融财务资产就是资金的流动体系,在低自主收入方面,首先是政府补助经费,其主要目的是政府为维护教育健全发展需要,所给予的经费补助与奖励,在治理上学校应该强调预算的合理使用,并重视预算的目的达成率。其次是学杂费收入,在衡量学杂费时,除了考虑培养学生的直接成本之外,也应该考虑学生家庭的经济承受力,物价指数,区域经济差异等因素,务必使学杂费的征收更具合理。上述两项收入在经营上,处于相对被动的情况,受会计法、审计法、预算法、决算法等法条规范,并接受会计单位管辖,因此在人力的需求上,除了必须具备寻求资源供应的公关能力外,资金收纳流程提供便利收费制度的规划能力,以及发挥成本效益提升办学绩效的资源配置能力,乃至强化金融稽核管控的内控能力,都是经营人力必要的技术能力。

在高自主收入方面,可区分为浮动收入与融资两部分,在浮动收入方面,首先是捐赠收入,在经营的治理上,应致力提升教育品质,寻求社会认同,再以积极的教育营销,结盟相关社群筹划募款,以扩展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经营。其次,在投资取得收入方面,除了存放银行,购买公债外,其实可以积极的作为,参与增进效益的投资,然现阶段国内大学在金融资产的配置上,主要还停留在存款保守作为上,至于投入资本市场,则因顾虑风险而相形却步。另外在融资的部分,主要操作方式包括有价物抵押融资、银行信贷、内、外部融资,发行教育彩券、教育债券等,目的在增进学校资金的流通。上述收入,在现行法规中的管理,只授权各校订定收支管理办法,借以管辖经费稽核,因此在人力的需求上,除了必须具备寻求社会认同的服务营销能力外,营造最大获利空间的投资理财规划专业,以及保障资金安全的风险管理能力,都是学校经营治理时必要的技术能力。

(二)高校支援资产经营的工作分析与人力需求

我国大学支援资产经营获利的项目,传统上仍以场地设备管理收入为主,其营收纳入财务管理体系,受各校收支管理办法约束,高校在这个体系中,应建立主动经营的而非单纯管理的推动机构,以利用市场资本,提供服务。其次,物资供应也是可兹经营获利的项目,一般而言有餐饮服务、超商零售、书局、艺文展售、娱乐中心等,而未来在电子通讯、网路服务、交通运输、卫生医疗、学习就业咨询等因应个别学生需要的进阶服务上,都是值得开发的领地。上述资产的经营主要受学校规章规范,而在采购的过程中则受「政府采购法的圈限,因此在人力的需求上,首先需要具备特许经营的管理能力,以有效运用市场资金;其次需要具备服务营销能力,以活化学校资产利用,改善学生学习与生活条件;最后基于保护学校资产的需要,应具备风险管理能力,以达成成本控管的最大效能,这些技术能力对于学校支援资产的经营,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综上所论,高校并非营利组织,提供支援,必须以服务学生及相关社群顾客的态度来为之,才不致于流于市侩,总之,这方面无非给予师生最便利的生活条件,使学生的学习无后顾之忧,老师的教学更有效率;其次为因应个别顾客的需要,在型态上更必须把握活化的原则,使支援能更多元、更全面,以提升资产经营的最大效益。

三、高校无形资产经营的工作分析与人力需求

知识经济的资产与工业经济的资产完全不同,用管机器与厂房那一套来管,在现代资产的经营管理上,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格格不入,原来的有形资产,已经不再是学校创造竞争优势的唯一利器,反而是无形资产的价值显得愈来愈重要。因此,无形资产可说是现代产业创造价值的新兴势力,产业将借由创新的产品服务、前瞻的资讯技术、高效率高品质的作业流程、乃至绵密的顾客关系、形象塑造等无形资产的经营,去创造市场价值与竞争优势。高校具有脑力开发的教育本职,因此,技术能力的发展与经营,以及研发气质的品牌形象,这种无形资产可说是学校最值得开发的资产来源体系,以下将从此两方面来探究学校无形资产经营的工作分析与其人力需求。

(一)高校技术能力资产经营的工作分析与人力需求

教育产业化后所渗入的市场机制,以及知识经济、终生学习的推波助澜,促使知识生产、问题解决成为知识社会中,高等教育可兹运用的服务元素。依此概念高校技术能力资产的经营。首先是在教育行动方面,为提升公众学识技能,可依消费者导向管控课程设计与品质,以深化教育推广的目的,在经营上,学校必须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与教学设备下,推动教育推广活动,除了因应学生顾客需求外,发挥学校资产的成本效益也是重要的经营思维。其次,在技术移转方面,则希望透过技术供需双方的动机效益,实施建教合作与产学合作,在经营上,如何使合作双方在增进技术与经济效益间取得平衡,是经营者所要思量的。最后,在技术作价方面,学校得将智慧财产权与成果所获得的效益,归属学校所有或授权使用,在经营上此方面如何促动学校研发动力,并转移成为创业投资的资本,以使研发成果发挥最大影响力,是经营者所要关注的。

依据上述技术能力资产经营的工作分析,在治理人力的职能需求上,首先必须具备教育服务产业经营的能力,以扩大教育经营市场;其次需要具备技术营销能力,以符应合作对象的需求,扩大技术市场占有率;再则需要具备成本效益的管理能力,以平衡研发成本及价值取得,增加收益,另外则需要科技管理能力,以对技术商品化程序的经营有所助益;最后则需要形象管理能力,以塑造学校品牌的价值,延伸未来的资源投入。

(二)高校品牌资产经营的工作分析与人力需求

高校品牌资产的经营,主要依据分配智慧财产权与成果的归属与运用,至于收支管理则依据各校订定的收支管理办法,加以控管。其次在交易过程的费用权责,则以「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规定来加以界定。依据上述工作分析,在治理人力的职能需求上,首先必须具备市场定位能力,以区隔学校目标市场;其次需要具备形象塑造能力,以营造学校价值,建立学校优质形象;再则必须拥有品牌经营能力,以强化品牌营销,重视服务绩效;最后则必须熟悉产品定价的治理程序,以有效评估品牌价值,经营品牌所衍生的商品。由于国内学校品牌资产的经营仍停留于增加辨识度与知名度的传统「名牌思维中,对于学校品质、质感与美感的声望营销,尚在起步,未来学校应强化品味与认同感的营销策略,以增进学校品牌的经营价值

四、高校资产经营的人力职能

依据上述学校有形与无形资产经营的工作分析发现,大学校院资产经营的人力职能涵括以下几项专业技术能力。

在资产经营的运行专业技术能力方面,治理的人力必须具备学校总体经营流程的规划能力,使学校能在既定的策略规划下,于经营的流程中能有所依循;而面临资源来源有限的限制下,资源配置的能力相形重要,务使学校有限资源能转化为最大的有用资产,以作为经营的经济基础;而当资源成为有用的资产后,资产经营的运作能力,成为发挥经济效益的成败关键,学校治理人力是否具备将教育视为服务产业的经营能力,是否具备智慧授权的特许经营管理能力,乃至于是否具备技术移转过程的科技管理能力、技术产品定价能力,都是学校资产经营治理人力的重要职能。

其次,在资产经营的营销专业技术方面,学校资产经营,首先必须有资源来建置资产,才能谈及后续的资产经营,因此与相关教育社群维持良好关系的能力,是治理人力营销专业技术必备的职能;而当面对竞争对手呈现多样性的技术配置时,如何建立技术区隔,扩大市场占有率,以区隔学校的教育市场,定位学校特色,也是治理人力的重要职能;学校形象的定位来自于学校价值的营造,需要以专业的人力及时处理学校形象的管理,以作为后续服务营销的基础,教育服务的营销,除了服务流程的评估之外,教育产品的价值、成本效益管理、市场评估、乃至于技术能力衍生的商品经营,甚至是学校声望所形塑出的品牌经营,都是未来学校治理人力的重要职能。

最后,在资产经营过程的稽核管控方面,首要重视的是成本的效益管理,治理人力需要具备平衡研发成本及价值取得的能力,以增加学校资产经营的收益;收益的损益除了外在经营的成效之外,学校内部的控管能力,亦是收益是否回馈学校收入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治理人员必须具备金融内控的职能,以对学校经营流程有所控管;资产得来不易,经营必须关注风险的管理,在经营避险的原则中,风险管理机制的规划与执行能力,绝对是未来学校治理人力所要具备的重要职能。

五、高校资产经营人力职能分析的启示

本文除了提出学校资产经营人力职能的评估与分析外,以下也对学校资产经营人力职能分析的启示,陈述于后,以提供治理者经营时的参考。

(一)依据学校不同特色,评估人力需求,并设计训练课程大学院校资产经营,不同的学校可用资产也有不同的价值评估焦点,有形资产丰硕的学校,可能坚守于流动资金的预算执行,也可能视不同操作环境,在避险原则下着重于资金的评估分析。相对的,以无形资产为傲的学校,就可能着重于智慧资产的价值评估,及资源的开发流程、延伸流程、商品化过程、扩张过程、产权分配等技术能力上。可见人力职能的选择与后续的训练课程安排,首先需要依据学校经营目标从事工作分析,之后依据工作分析拟定经营配置方案,人力职能的选择与训练课程安排才能有所依据。

(二)透过部门的人力职能分析,协助职业生涯发展学校资产经营,从传统确保稳定收入政策的工作职能,到现代财务预算的资讯收集与筹划、成本控制,乃至校园资本的宏观规划,资产经营的风险管理、投资,以及技术商品的营销等等,工作内容的专业程度愈来愈高,相对的也代表着经营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路愈来愈多样化,因此,人力职能分析可以作为个人发展乃至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参考,对于经营个人或是组织全面的职业生涯发展,是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三)人力职能分析在经营管理人力库存及接替的意义,在于学校资产经营具有长期延续的特性,人力的库存与接替必须有所依循,以对事、权的掌握能快速上手,无策略的摸索,可能造成宏观经营策略的无法延续,对于经营的整体绩效,势必无法全然呈现,人力职能的分析可以提供工作人力的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知识及技巧等五种基本型态的需求模式,对于经营的内容、工作掌握的特质、因应策略的选用,都能有比较全然的呈现,因此经营者在培训人力,或是选择适用人选如能依据人力职能的分析,将较有依循的标准,对于工作的接替也将具有较佳的延续效果。现行高校资产的经营,在管理与监督的机制上,主要受到会计法,审计法,国有财产法,事务管理规则等相关法规管辖,主要以查核、稽核及审核的管理为主,但在经营的成效与资产经营的安全保障上,相关法令则尚未有明确的规范,因此,学校一边在建立内部的控制与稽核机制之余,人力职能的提升相形重要,学校为了服务公众追求经济效益,如果能理解并落实风险控管,并提升经营人力的效能,相信对于日益紧缩的高等教育资源运用必能有更高的经营效益。(作者单位:福建江夏学院资产管理处)

参考文献

[1]童利斌.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8(Z1)

[2]吴新明.资产经营公司是高校对产业进行有效管理的新型体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S1)

[3]马铮.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4]朱骥,岳鹏飞.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存在问题与发展探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