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邵阳布袋戏的乐器演奏特点及风格体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邵阳布袋戏的乐器演奏特点及风格体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文章从邵阳布袋戏艺术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器”入手,对邵阳布袋戏的乐器及其配合使用时所表现出的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邵阳布袋戏的主体艺术风格,对邵阳布袋戏使用改制乐器与伴奏音乐的风格特点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细致的探究和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邵阳布袋戏 乐器 改制 音乐风格

邵阳布袋戏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历史文化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邵阳布袋戏作为我国现存布袋戏同类艺术中至今仍保留着布袋戏原始艺术形态的民间艺术,其艺术形态的原始性及其所体现出的艺术风格特点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邵阳布袋戏的伴奏乐器作为其原始艺术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具有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而戏曲音乐作为贯穿戏曲艺术始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格特点也是戏曲艺术整体风格的主体组成部分。而对于邵阳布袋戏这门保留着原始艺术形态的民间艺术,不免会使人产生种种疑问。保留着原始艺术形态的邵阳布袋戏,其伴奏乐器是否与我国传统戏曲剧种中所使用的乐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邵阳布袋戏表演中所使用的乐器到底具有哪些特性?它与贯穿戏曲艺术始终的音乐风格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联系?这些不仅仅是对这门古老戏曲艺术的疑问,这也是我们对邵阳布袋戏探索和研究道路上的障碍。搞不清楚这些问题,就无法正确和深层面地对邵阳布袋戏的艺术形态进行研究,也无法对邵阳布袋戏当前的艺术风格进一步研究。为了探究邵阳布袋戏的原始艺术形态及其与当前艺术风格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必要从构成其原始艺术形态的重要因素(伴奏乐器)入手,对其乐器组合和使用情况及其特性进行分析,探究其与构成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伴奏音乐)之间是否存在特定的联系。因此,本文就以邵阳布袋戏原始艺术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伴奏乐器为探讨对象,对邵阳布袋戏艺术中的乐器组合、改制和演奏特点,以及这些改制过的乐器与伴奏音乐风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展开讨论。

一、邵阳布袋戏的伴奏乐器及其改制

由于邵阳布袋戏属于傀儡戏的艺术种类,其演员属于木偶,并由艺人操控进行表演,因此它拥有与其它传统戏曲不同的艺术形态。就艺术形态而言,其涵盖之广泛及分类之多样,也体现出艺术形态的复杂性。在孙美兰主编的《艺术概论(第二版)》中,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1]和“形象符号体系的不同”[2]提出了艺术形态的两种分类方法。若以形象符号体系为依据的分类来分析,邵阳布袋戏的艺术形态则属于“造型与非造型相协的综合艺术”[3],那么其舞台及其乐器则均属于造型艺术。换言之,邵阳布袋戏的舞台和乐器均属其艺术形态的一部分。笔者在《邵阳布袋戏的历史渊源考》一文中曾提及邵阳布袋戏“整个舞台一担挑、锣鼓唱耍一人演”[4]的原始艺术形态。对于这种一根扁担即可挑起整个舞台,并且锣鼓唱耍只要一个人的艺术形式,其舞台肯定不会很大。那么,其伴奏乐器是如何选用的呢?

邵阳布袋戏伴奏乐器的选用必须适用于其舞台。邵阳布袋戏主要以民族打击乐器为主,并配合民族吹奏乐器等,一起来完成邵阳布袋戏的伴奏任务。民族打击乐器主要包括:大锣、镲(钹)、小锣、小鼓;吹奏乐器主要包括:颡叫子、笛子、唢呐。有时候也有极少数邵阳布袋戏艺人加入二胡用以伴奏,但在邵阳布袋戏的实际演出中并不常见。这或许是因为邵阳布袋戏舞台内部的操作空间狭小的缘故吧!邵阳布袋戏舞台内部空间仅有一张八仙桌那么大,里面只可以容下一个人操纵乐器和表演木偶。因此,邵阳布袋戏一般不使用占用空间太大的乐器。通常情况下,邵阳布袋戏以打击乐器和嗓叫子为主伴奏乐器,这些是邵阳布袋戏演出中必须的乐器。至于笛子、唢呐和二胡这些乐器,就要根据艺人的能力来选择使用。假如艺人对这些乐器都能够娴熟地掌握,则可以在演出中选择使用;假如艺人对某件乐器比较生疏,不太熟练,则可以在演出中不使用那件乐器。

邵阳布袋戏伴奏乐器的改制。邵阳布袋戏所使用的伴奏乐器与我国传统戏剧乐队中同类乐器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邵阳布袋戏艺术形态的独特性所决定的。邵阳布袋戏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民间小戏艺术,在艺人独立完成该艺术表演的过程中,艺人不但要表演套在手上的木偶,还要同时进行演唱和伴奏。如何在有限的表演空间里方便地操控伴奏乐器,则是邵阳布袋戏艺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便于演奏,艺人对邵阳布袋戏的伴奏乐器进行了改制。在所有的伴奏乐器中,改制程度最大的是大锣和镲(钹),小锣和小鼓没有太大变化。【大锣】是我国的铜质民族乐器。它是邵阳布袋戏表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伴奏乐器,也是邵阳布袋戏艺人改制程度最大的乐器。传统戏剧乐队中的大锣通常由演奏者左手拎大锣的吊绳,以右手持锣槌,锣槌的头端由布条缠制而成。邵阳布袋戏中的大锣,锣身与传统戏剧乐队中的大锣完全一样,但邵阳布袋戏中所使用的大锣被固定在长板凳上,大锣的吊绳挂在长板凳的一端,锣身下吊于凳面下方,锣面朝里,锣面正对在板凳腿中间的横撑处,此横撑是一个敲击大锣的触发机关,该机关是利用杠杆原理做成的一个“拉绳式”的锣槌——即锣槌的另一端系有一条绳索,拉动绳索即可使锣槌摆动,用以敲打大锣。该锣槌是由木棒制成,头端也未缠布条,形体上与普通锣槌差别很大。(如图)

【镲】在邵阳布袋戏中也是改制较大的伴奏乐器之一。镲也叫钹,邵阳布袋戏艺人通常称它为“镲镲”,它也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民族乐器。镲是铜质的互击体鸣乐器,它由两面镲片组成,每一面镲片的中心位置有一个凸起的部分,凸起部分的中心处有一个小孔,用以穿布条,以便于演奏者手持,将两面镲片互击即可发声。传统戏剧乐队中的镲均由伴奏者手持,用以演奏。但邵阳布袋戏中所使用的镲却被固定在长板凳上,位置处于长凳的另一端(相对于大锣而言)。其中一面镲片被固定在板凳面的下方,镲背紧贴着凳面的下面,镲口正对地面;另一面镲片固定在板凳腿横撑处的活动机关上,镲背紧贴横撑上的活动机关,镲口朝上,在触动机关时能够正好与凳面下面固定的那面镲完全地击合在一起。此横撑处的击镲活动机关,也是由绳索牵引,绳索的一端系在活动机关上,另一端套在表演者的右脚上,由右脚控制。当演奏者右脚踏动绳索时,绳索触动机关,可使两面镲互击发声。【小锣】是邵阳布袋戏中比较重要的乐器。邵阳布袋戏中基本上没有对小锣进行改制,仅是艺人根据表演的需要,将其固定在了布袋戏舞台的内侧而已。传统戏剧乐队中的小锣,通常是由演奏者用左手指支定锣的内缘,右手持小锣槌敲击表演。而邵阳布袋戏中的小锣,则被挂在由扁担支起的舞台左边内侧的一根钉子上,锣面朝向艺人,位置正处于艺人的左手边,以便于敲打。【小鼓】也是邵阳布袋戏中比较重要的乐器。邵阳布袋戏艺人把小鼓固定在扁担支起的舞台的左前角内侧,由三根细的绳子吊着,置于小锣的右侧面,正好处于演奏者的左前方,以便于演奏。【颡叫子】也称为叫子,它是我国傀儡戏有的民间乐器,目前仅见其用于我国傀儡戏表演中。就颡叫子而言,严格地说它不属于“改制”,而属于制作。在邵阳布袋戏艺人所用的乐器中,所有的颡叫子均由艺人自己制作而成。颡叫子是由竹子削成两个有凹槽的薄片,这两个薄竹片可以合在一起,凹槽面朝里,两个薄竹片之间夹上一个较薄的簧片,将其固定在一起后,即制作成颡叫子。完整的“颡叫子”呈扁长方形,有拇指指甲大小,用于含在口中演奏。

二、邵阳布袋戏伴奏乐器的演奏特点

由于邵阳布袋戏艺术形态的特性,决定了其乐器演奏上的独特性。邵阳布袋戏的表演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艺人一人在进行木偶表演的同时,又能演奏不止一件伴奏乐器的表演场面。这种表演场面令观众非常好奇,又非常赞叹。这是邵阳布袋戏艺术神秘的一面,也是别具特色的一面。其实,这种别具特色的神秘表演还是源于邵阳布袋戏艺人对所用伴奏乐器的改制。艺人之所以对伴奏乐器进行改制,也是为了适应其演出的需要。经过改制过的乐器,在其演奏和操作方面,也会与改制前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的操作及演奏方式,也形成了邵阳布袋戏伴奏乐器演奏方面的风格特点。

邵阳布袋戏在乐器的演奏方面突破了传统戏剧乐队中的演奏方式,采用了以“一”对“多”的表演模式。在传统戏剧乐队的表演中,乐队是由多人组成,乐器种类较多,除了传统的民族打击乐器大锣、小锣、镲、鼓、板之外,还有笙、唢呐、笛子和二胡等吹奏和拉弦乐器。另外,传统戏剧乐队中的乐器也会因为剧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特别是拉弦乐器,如:京剧里的拉弦乐器就以京胡为主,而豫剧中的拉弦乐器则以板胡为主。在传统戏剧乐队中除了民族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和拉弦乐器之外,还有“扁鼓”对整个乐队起着指挥作用。对于传统戏剧表演中的这些乐器,基本上是演奏者与乐器是一对一的演奏方式,一个演奏者负责演奏一种乐器。在乐队人员较少的情况下,对于在伴奏音乐中不经常出现、或交替出现的乐器,会出现一个伴奏者负责两个乐器的情况。但邵阳布袋戏的伴奏乐器在演奏时则是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以“一”对“多”。所谓以“一”对“多”,就是邵阳布袋戏演出时,乐器演奏者一个人要同时完成多个乐器的演奏任务。邵阳布袋戏的伴奏乐器与传统戏剧乐队所用乐器相比不算多,总共也只有六、七件乐器。但对于一个演奏者来讲,一个人同时演奏这六七件乐器,那将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邵阳布袋戏的器乐伴奏者就做到了这种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在邵阳布袋戏的实际演出中,表演者就是一个人完成了所有伴奏乐器的演奏任务。邵阳布袋戏这种以“一”对“多”的演奏形式,也成为了邵阳布袋戏一大突出的风格特点。

邵阳布袋戏艺人为乐器巧设机关,采取脚、手、口三者并用的方式进行表演。邵阳布袋戏艺人是如何做到一人同时演奏多个乐器的呢?这不免让人生疑。邵阳布袋戏演出时,舞台的四周围着一个帷幔,这一帷幔有三个作用:其一是为了美观,用以装饰舞台;其二是为了让艺人有一个独立的空间,使其在不受外人打扰的情况下专心地进行表演;其三是为了掩饰艺人在帷幔里的操作,不把自己的操作手法暴露于观众的目光之下,以增加观众对邵阳布袋戏的神秘感,同时也保护表演技法不被外人学去。在邵阳布袋戏演出的时候,至于帷幔里面的状况,也只有艺人一个人知道。通过笔者调研时对邵阳布袋戏道具的观察和对艺人的采访与请教,方知艺人在帷幔里操作伴奏乐器的全过程。邵阳布袋戏的乐器伴奏是通过巧设机关,在采取脚、手、口三者并用来完成表演。邵阳布袋戏“长凳的蹬腿上共有两个伴奏乐器触发机关。其一是大锣击打机关,其二是击镲机关,这两个机关均由绳索牵引控制,用以击打乐器。大锣击打机关设在长板凳一端凳腿的横撑处,这是大锣槌的触发机关,此机关是在机关横木的一端制成锣槌,机关横木的另一端打孔系触动机关的绳索。击镲机关布设在长板凳另一端凳腿的横撑处,击镲机关的横木一端打孔,将一面镲片用布条固定于机关处,击镲机关的横木另一端打孔系触动机关的绳索,与固定在击镲机关上的镲片对应的凳面处打一小孔,将另一面镲片用布条串起吊在凳面的下方,使两面镲片能够吻合,并能够击在一起。”[5]邵阳布袋戏艺人对乐器进行改制,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伴奏乐器适用于布设的机关,而布设机关的目的又是为了方便演奏者操作,达到伴奏者一人能够同时操控多个乐器的目的。这些被改制过的乐器,或被固定在舞台内侧,或与长凳上布设的触发机关相连。伴奏者只需将乐器触发机关的拉绳套在脚上,用脚即可敲打改制过的乐器,两只脚也正好可以操控两件打击乐器。由于邵阳布袋戏不止两件乐器,仅靠两只脚还不能满足伴奏的需要。因此,伴奏者的双手和嘴巴也同时用于表演。如小锣和小鼓就需要用手去演奏,嗓叫子则需要伴奏者用嘴巴吹奏,而笛子或唢呐也需要伴奏者手口并用地根据音乐需要进行交替吹奏。这样一来,邵阳布袋戏艺人从进入帷幔一直要到演出结束,脚、手、口就一直处于忙活的状态。

邵阳布袋戏在乐器演奏方面也在努力地追求着传统戏剧乐队伴奏的完美效果。邵阳布袋戏与传统戏剧表演不同,由于舞台的空间布局、演职人数及实际表演形态的差异,邵阳布袋戏的伴奏与传统戏剧的伴奏无法媲美。即便如此,邵阳布袋戏艺人也想在有限的乐器种类和极少人手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最好,以追求传统戏剧伴奏那种完美的效果。传统大锣的演奏技法较多,敲击锣面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击锣心、锣边、轻击、重击、敞锣和揣锣(闷锣)等,都会有不同的声响效果。如:在湖南的阳戏中“大锣的演奏方法分为敞,闷,边、堂等,”[6]而邵阳布袋戏中大锣的演奏是由布袋戏艺人将大锣机关的绳索套在左脚上,由左脚踩踏绳索来触发机关达到敲锣的目的。由于大锣由改制的木棒锣槌固定地敲击锣心,因此无法达到传统戏曲中大锣演奏的效果。即便如此,邵阳布袋戏艺人还是努力地通过脚踏的力度来控制轻击和重击,并通过脚踏响大锣后立刻放松拉绳来获得“敞锣”的演奏效果,以及脚踏响大锣后继续踏紧拉绳来获得“闷锣”的演奏效果。再如邵阳布袋戏表演中对镲的演奏,也同样不能达到传统戏剧表演中镲的效果,但艺人也是尽量追求传统戏曲表演中镲的演奏声效。艺人将“击镲机关”的绳索套在右脚上,右脚踏动机关的绳索时,绳索将触动机关,使两面镲片互击发声。这种经过改制的镲被固定在板凳上,这种由硬物(木头)接触的体鸣乐器,肯定演奏不出手持镲的演奏效果。为了追求镲的手持演奏效果,艺人在固定镲的时候特别注意了其固定的松紧程度。因为将镲固定的太紧了,木头会影响镲的体鸣效果;固定的太松了,镲身的晃动又会影响击镲的准确性。因此,邵阳布袋戏艺人在镲的固定上必须找到恰当的松紧度。在镲的演奏上,由于镲的互击同样是采用脚控的方式,而用脚控制的拉绳也只有“松”和“紧”两种状态。因此,在邵阳布袋戏的演奏效果上也仅能做到轻击、重击和有无延长音这四种声响效果。尽管邵阳布袋戏的伴奏效果不能达到传统戏剧表演中的伴奏效果,但邵阳布袋戏艺人在乐器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已经充分体现出其超越常人的聪明才智和那种力求达到传统戏剧乐队表演效果的想法。

三、邵阳布袋戏的乐器特性与音乐风格

邵阳布袋戏属于民间小戏,它在创作和组织音乐及表演分工方面与传统戏剧是无法比拟的。在传统戏剧中,每一个剧种都有其自身的音乐风格特色,除唱腔之外,主要表现在戏曲音乐的旋律色彩和伴奏乐器的运用上。戏曲音乐在旋律色彩方面,不同戏曲剧种之间相差甚远,也可以将其看作是区别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而戏剧的伴奏乐器和乐器配合使用方面,不同剧种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甚至也可以看作是区别不同剧种的另一重要标志。由于不同的伴奏乐器及搭配,也会造成器乐风格特点上的差异。因此,戏曲音乐伴奏乐器的使用情况与该戏曲音乐风格特色的体现不无关系。虽然不同戏曲剧种之间的差异最直观的是聆听戏曲演员的演唱,但戏曲的伴奏音乐所体现出来的风格特点,也是判断出这出戏属于哪个剧种的重要指标。由此我们认为,戏曲的伴奏乐器在戏曲音乐风格特色的体现方面,与戏曲音乐的旋律和唱腔特点一样重要。邵阳布袋戏的伴奏乐器也同传统戏曲剧种的伴奏乐器一样,也对其音乐风格特色起着一定的体现和促成作用。

邵阳布袋戏较为突出的主体音乐风格,则表现为粗犷和豪放的民族打击乐风格,这种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其使用的乐器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邵阳布袋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大锣、小锣、镲和小鼓。这些乐器在传统戏剧表演中被连续使用的时候,基本上是为了表现热闹非凡的场面。因此,这些乐器被连续使用时多出现在传统戏剧的“闹台”、武场或热闹场面的表现上。为什么要谈到“连续使用”这些打击乐器呢?齐如山所著的《国剧艺术汇考》中云:大锣于戏中专为节舞之用,故各脚上场下场或做各种身段时,皆用之……;小锣在戏中与大锣错综成为音节,并点缀其中之花点;钹在戏剧中武戏用的尤其多;《正字通》云“铸铜为之,形如盆,大者声扬,小者声杀”,按大者即今之大锣,……小者似即今之小锣。[7]而这些打击乐器均为邵阳布袋戏的主奏乐器,虽然有“嗓叫子”或“竹笛”与之搭配,但仍然无法掩盖打击乐所表现出的气势。当以这四件主奏乐器在戏曲表演中出现反复和被连续使用时,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及效果可想而知。再加上邵阳布袋戏所用的改制大锣,锣槌的槌头为未缠布条的木棒,再由绳索牵引进行敲击,敲打出的声音就更显得更加粗犷。邵阳布袋戏所用的镲也是改制过的,这种镲在实际使用时与手持演奏的效果不同。因为这种改制过的镲在演奏过程中很难对其轻重进行准确的控制,因此在实际演奏中即便是轻轻地踏动绳索,也会拍击出较重的镲声。这种沉重的击镲声配合着粗犷的大锣声,加入小锣“声杀”的效果和小鼓的运用上应有的演奏技巧加以点缀,所表现出来的整体音乐效果也无法改变粗犷和奔放的风格特点。

下面以邵阳布袋戏的开台音乐为例,对伴奏乐器如何影响和促成音乐风格作如下分析:

邵阳布袋戏的开台音乐,从一开始即是锣鼓齐鸣,甚是激昂,粗犷豪放的乡土音乐风格韵味十足。邵阳布袋戏的开台音乐与传统戏曲表演前的“闹台”(也称为“闹台锣鼓”)一样,以打击乐为主。邵阳布袋戏的整个开台音乐由多个较小的锣鼓片段组成,邵阳布袋戏老艺人刘永安将每一个较小的锣鼓片段称为一个锣鼓谱。

这是邵阳布袋戏开台音乐中的第一段“锣鼓谱”,用在开台音乐的开始。谱中以用力单击小鼓——“大”开始,紧接着是连击小鼓——“不……”,此连击是从鼓面的边沿由弱到强逐步向鼓面中心推进的演奏,这种演奏手法使开台音乐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一种激昂的气势,紧接着就是一声大锣——“强 —”,直接将音乐推向高潮。在之后的演奏中又更多地突出了大锣、镲和小鼓的配合演奏,直接营造出一番热闹的场面。

这是邵阳布袋戏的另一段“锣鼓谱”,这段“锣鼓谱”用在第一段“锣鼓谱”之后。该段锣鼓乐的节奏型和乐器配合有所变化,乐段的前半段以体现小锣为主,其间由镲与其配合演奏,表现出一种轻快和活跃的气氛,但该乐段的结尾仍然是粗犷的大锣——“强、强、强……”。

这是第三段“锣鼓谱”,该段非常短,但要求反复地演奏。该乐段中主要是运用小锣和镲的配合,来表现一种愉快活泼的气氛。在该乐段的演奏中,小鼓也参与其中,但由于音乐演奏的实际声效中,镲和小锣的音色更为明显,因此在艺人的表述和记写中并没有体现出小鼓。

这是开台音乐的第四段“锣鼓谱”,也是一段情绪激昂的锣鼓乐片段。该乐段中大锣和小鼓体现的较多,在小锣“当当”和镲“才”交替映现的同时,小鼓也伴随着小锣同现在第一小节每一拍的前半拍,强调了节奏的重拍。该乐段在第一小节中就储蓄了激昂的情感,在第二小节强拍处大锣(“强”)的进入,使音乐中激昂的情绪得以表现。随后小鼓和镲的配合出现,以及大锣的运用,充分体现出开台音乐激昂豪放的音乐风格。

此为开台音乐中第五个“锣鼓谱”,这是一段速度稍快的音乐片段,在该乐段中更多体现出了小锣、大锣与镲的交替及配合使用。该乐段中的大锣和镲体现的较多,并且大锣敲击点居然出现在第4拍这个弱拍上,而镲在每一拍中也出现在后半拍的位置。这种现象使该乐段的强弱关系发生改变,给人一种每一拍都是强拍的节奏感,从而使音乐显得更加激昂和豪放。特别是在后半段,大锣的频繁使用,更突出该段音乐热闹的气氛,从而将开台音乐推上了高潮。

以上这五段“锣鼓谱”在开台音乐中属于不间断地连续演奏,不同的“锣鼓谱”虽然在节奏型方面有所变化,每段“锣鼓谱”在风格上也有所差异,但在连续演奏的开台音乐中,仅能感受到锣鼓乐在演奏的过程中表现丰富了一些,粗犷和豪放的总体风格并未曾改变。我们设想一下,假如以“板”配合拉弦乐器来演奏一段有旋律的音乐,还是这种场面吗?还会是这种粗犷和豪放的风格吗?肯定不会是这种风格和感觉了。其实,这也正好说明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乐器使用,会使所演奏的音乐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或者说乐器的特性能够影响或促成所演奏音乐的某些风格特色。

邵阳布袋戏另一主体音乐风格,则表现为粗犷豪放的打击乐与诙谐舒缓的吹奏乐之间的风格转换和音乐色彩的多变。这种风格转换和音乐色彩的多变,也同样是由邵阳布袋戏所使用不同乐器的特性所决定的。邵阳布袋戏中使用打击乐器,使整个表演过程均表现为粗犷和豪放的打击乐风格。但邵阳布袋戏的表演中还有一件特色乐器——嗓叫子,也会在表演中经常使用。嗓叫子是我国傀儡戏特有的伴奏乐器,此乐器为吹奏乐器。嗓叫子在吹奏时将其放入口中,可吹出尖细、明亮的声音,可用于代替人声来吹奏唱段和剧中的念白,可产生幽默和滑稽可笑的效果。另外,颡叫子还可模仿马鸣、婴儿哭泣等声音。此乐器在邵阳布袋戏音乐中的出现,不仅可以使邵阳布袋戏的音乐风格遽然一变,并能与粗犷豪放的打击乐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也使邵阳布袋戏的音乐更突出了幽默滑稽的民间音乐色彩,同时也能博得观众的笑声和喜爱。一般情况下,颡叫子的吹奏与木偶表演是配合使用的,但与锣鼓乐是交替出现的。因为颡叫子虽然能演奏出诙谐、滑稽和可笑的音乐,但由于其声音尖细明亮,并且很单薄,极易被粗犷的锣鼓乐所掩盖。因此,嗓叫子不适合与打击乐器同时演奏。颡叫子与打击乐器的交替使用,可发现交替演奏中的颡叫子犹如人声在演唱,由此嗓叫子也充当了人声的角色,而打击乐则成为了该“人声唱腔”的伴奏,从而增加了邵阳布袋戏的诙谐和滑稽的风格色彩。除嗓叫子这种特殊的伴奏乐器之外,邵阳布袋戏在实际的表演中也会根据艺人的具体能力加入竹笛等吹奏乐器。竹笛的加入,同样也会使原本粗犷和豪放的打击乐突然转变为舒缓悠扬的笛声。这种由于乐器的替换使用而转变的音乐风格,不但使观众在精神和审美上得以休整,以避免观众在长时间的打击乐中产生审美疲劳和“吵”、“闹”之感,而且还可以使邵阳布袋戏在整体艺术表演中产生风格的转换和音乐色彩的多变,丰富了邵阳布袋戏整体的艺术风格。

四、结语

综上所述,邵阳布袋戏作为我国古老的民间小戏艺术,其狭小的舞台内部空间限制了其乐器使用的种类和数量,也直接致使艺人对所使用的部分乐器进行改制,迎合其“整个舞台一担挑、锣鼓唱耍一人演”的艺术形态。而邵阳布袋戏对民族打击乐器的使用及改制,也使其音乐充分体现出粗犷豪放的民族打击乐风格和嗓叫子所表现的那种诙谐幽默的民间艺术特色,以及粗犷豪放与诙谐舒缓的风格交替和转变的音乐特点。由此可见,邵阳布袋戏原始的艺术形态及表演空间决定和影响着其伴奏乐器的选用及使用情况,而乐器的使用和改制也直接影响并体现着邵阳布袋戏的民族音乐风格和民间艺术特色。

注释:

[1]孙美兰主编:《艺术概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2]孙美兰主编:《艺术概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8页

[3]孙美兰主编:《艺术概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8页

[4]刘海潮:《邵阳布袋戏的历史渊源考》,《音乐探索》2011年第4期

[5]刘海潮:《邵阳布袋戏的戏台设计及构建研究》,《戏剧文学》2011年第10期

[6]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南卷编辑委员会编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南卷》(下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850页

[7]齐如山:《国剧艺术汇考》,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446-4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