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新课标谈读写结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新课标谈读写结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读完新课标,掩卷沉思,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应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又让我想起了丁有宽老师提到的“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词汇,用起来很难,还是消极词汇,这种消极词汇要通过写作训练转化成学生自己能运用的积极词汇。”这些与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我校语文教研组的“读写结合”的研讨主题不谋而合,这也更坚定了我进行读写结合实践的决心。

当然“说话”也是一种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但不论文化高低,人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母语,而作文教学却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学生们一提作文是“作文、作文,难死小人”;老师一提作文是“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太难了”。学生从小就说母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明显优于书面表达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写作能力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所以写作能力做为一种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它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意识地加强读写结合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这里我简单谈“读写结合”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要以课本为载体,要以阅读为基础

作为语文教师要注意发现语文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契合点”即教材中值得学习的写作要素。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的环境描写及捕鸟的动作描写;《口技》中的侧面描写方法;《故乡》中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方法及对比手法;《春》中的修辞手法及文章结构方式等。教师要把这些契合点有意识地提炼出来,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要趁热打铁。丁有宽老师专门就读写结合编了一套教材,寻找一些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文章编入教材,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进行有针对性地系统训练。我们专门编教材可能没有时间,但我们也可以搜集一些在写作上有学习意义的优秀文章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有针对性地训练,以辅助课本进行读写训练,让读写训练成为经常。写作是学生“厚积薄发”的结果,所以要搞好写作,离不开学生的广泛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同时要通过写作训练把学生积累的词汇转化为自己的词汇及写作的灵感,转化为自己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二、要循序渐进,要“因材施教”

读写结合训练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魏书生老师为避免学生出现畏难情绪,要求学生第一篇日记只写一句话,第二篇日记写两句话,第三篇日记写三句话,依此类推,长期坚持,到后来学生每天都写500字左右的文章,没有一个人叫难叫累。丁有宽老师从让学生写“四素俱全”的句子到“四素俱全的一段话、一个开头”到“四素、六素俱全”的一篇文章,也是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一样,不妨从“用一个词语造句”开始、从一个“精彩的片断”开始、从一个“漂亮的开头”、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开始,一点一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不要让学生一开始就觉得太难了。所谓“因材施教”就是不搞“一刀切”,尤其是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降低写作的要求,对他们用的一个好词,造的一个好句,点滴的进步,都要提出来进行表扬。这一点李镇西老师的作文课上做得非常好,对学生作文中的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好段,都拿出来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是一个莫大的鼓舞,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要联系学生生活,要持之以恒

新课标中提到“语文学习要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魏书生老师是这样说的:“写作文,要写新鲜的感兴趣的东西,写生活实践中与学生近的东西。”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魏书生老师之所以每天都有作文题目要留,就是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把学生的生活做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库。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节日、不同的班级或学校活动、不同的课文、偶然的事件等等,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学生写作的素材。要根据生活的实际,及时捕捉适合学生写作的素材,及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只有在大量的读写活动中,才能实现由知识向能力转化,读写也才能真正结合。魏书生老师、丁有宽老师之所以成功,正是他们持之以恒的结果。“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道理谁都清楚,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落实“读写结合”的思路,相信我们的学生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会形成很好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文字不多,也很粗浅,只是我读完新课标后的一点想法,但是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相信洒过汗水后,一定会开出鲜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