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肝炎不良反应及处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肝炎不良反应及处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对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随着此药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会发生不良反应。正确的识别及适当的处理,对提高病人的治疗信心及疾病的恢复,可起到良好的作用。现对2002年5月~2007年5月我科收治的慢性乙、丙性肝炎47例,应用聚己二醇干扰素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总结如下。

研究对象

47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38例,女9例;乙型肝炎30例,丙型肝炎17例;平均年龄38.7岁(24~53岁)。按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并进行PCR检测HBVDNA、HCVRNA均>104拷贝/ml,并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周1次皮下注射。其中丙型肝炎联合利巴韦林800mg每日口服,疗程为24~48周不等。于用药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24周、第32周、第48周,分别检测生化指标(肝功,血常规等),及病毒学指标,并动态观察其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感冒症状及处理:是指在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注射后2~4小时出现的发热、寒战、乏力、周身关节酸痛等症状。本组病例87.2%(41/47)应用后有上述表现,但反应轻重不一,体温一般在38.5℃以下,体温如超过38℃,一般予以口服退热药对症处理或注射时间改在睡前3~4小时左右,这样有助于患者在睡眠中度过上述不良反应,一般经2~3次治疗后体温均恢复正常,且其他上述症状减轻,没有因发热而退出治疗的病例。

胃肠道反应:慢性肝炎患者易出现食欲不振等表现,多数病例89.4%(42/47)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后可致食欲不振加重,伴恶心、腹胀、便秘等,建议患者饮水时可加果汁调节口味,保持口腔清洁,少食多餐,必要时口服一些助消化药物,一般4周后上述症状基本消退。

体重减轻:由于发热及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的影响,部分患者63.8%(30/47)治疗中出现消瘦及体重减轻,一般在12周左右较明显,以后随着食欲的好转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减轻,体重会逐渐增加。

神经精神症状及脱发: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多数病人76.6%(36/47)出现失眠且伴有轻微脱发、头晕(无弦晕)、注意力不集中,其中有些病人19.1%(9/47)有悲观等抑郁表现(一般12周左右较明显),但随着疗程的延长,上述抑郁表现均逐渐消失。有1例患者于治疗12周时出现多语欣、不能入睡而停药,停药1周后,上述症状消失。一般宜嘱病人多听音乐,多与病人沟通,使病人心态放松。吴氏[1]报道长效干扰素致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精神障碍,导致躁狂性精神病而住院治疗,而本组所有病人未发现躁狂性精神病表现。

骨髓抑制、血象改变: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多数病人95.7%(45/47)会出现骨髓抑制而导致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一般在应用第4~12周时下降最为明显,一般白细胞总数在3.0×109/L以上较安全[正常(4~10)×109/L]。同时还要检测中性粒细胞总数,一般控制在1.5×109/L左右,当低于0.75×109/L时,则需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2]。一般在第2日或第3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即可上升,如中性粒细胞低于0.50×109/L则需停用干扰素。骨髓抑制的另一个表现是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后会出现出血倾向,如齿龈出血、鼻衄、注射部位瘀血等,当血小板计数≥70×109/L时无需调整剂量;当血小板计数在(50~70)×109/L时可减量至135μg;当血小板小于50×109/L时暂停一次注射或延长10天后再进行注射,一般此时血小板均可逐渐回升,而再从90μg或135μg开始恢复应用;当血小板

皮肤过敏:干扰素治疗过程中激活了免疫系统,会导致皮肤出现斑丘疹。本组病例中有27.7%(13/47)出现皮肤瘙痒,其中有2例患者较为严重,在注射点外出现斑丘疹,经予以氢化考的松软膏等涂用后,皮疹逐渐消退。

干燥综合征:本组病例中有34%(16/47)出现口干、眼干等症状,经对症处理,上述症状均减轻。

干扰素诱导自身抗体的产生:我国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指出干扰素诱导自身抗体的产生,包括抗甲状腺抗体、抗核抗体和抗胰岛素抗体,部分患者可出现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肾脏损害、心律失常、视网膜病变、间质性肺炎等。本组有1例(1/47)在治疗1年结束后,出现抗核抗体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及指间关节肿痛,是否与干扰素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组病例未发现上述的其他不良反应。

讨 论

IFN~α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有效药物之一[3],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是聚乙二醇与重组干扰素2a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与天然或普通的α2a干扰素相似,具有体外抗病毒和抗增殖活性,其血清活性可维持1周以上,故每周应用1次,更加方便。聚乙二醇干扰素的广泛应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及乙、丙型肝炎病人带来了信心。而正确认识其不良反应尤为重要,其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变化较多,每个患者都可能会遇到一些不良反应,虽然这些不良反应会带来躯体的不适,但未见到威胁生命的不良反应,且通过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大多数病例均能顺利完成治疗过程而取得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吴淑云.干扰素致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精神障碍.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9(1):27.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5:14.

3 孔晓飞,张欣欣.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及影响因素.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