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浓硫酸与稀硫酸比较的探究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浓硫酸与稀硫酸比较的探究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2-003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设计构想

高中化学新课程非常强调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教学设计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紧紧围绕“三维目标”,正确处理好知识主线和能力主线的关系,使两者相得益彰;要体现以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充分体现可行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策略是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讲授法的有机统一。

(1)以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提供相关材料,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领悟形成知识结论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教学中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实验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过程分析,即教学过程不只是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结论情况,而是更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与理解,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分析,自己去发现新知,得出结论。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讨论的机会和空间。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给予他们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思考,不要过早地予以中止;给学生创造展现的机会,即让他们展现学习结果,展现能力,展现个性,让学生在得到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

(3)教学中教师是一位协作者、帮助者和指导者,并依据反馈信息,通过启发、暗示等方法调控教学进程。

(4)在评价方式上,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5)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让各种情境、实验现象生动活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2 教学过程

2.1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投影:硫酸的用途(实物图片)

学生:根据图片实物叙述硫酸的用途

师问:1.现有等体积的20%的稀硫酸与98.3%的浓硫酸各一瓶,请问它们在组成和物理性质上有何不同?

2.有哪些方法可区分上述两瓶硫酸?

3.稀硫酸能否变成浓硫酸?具体有哪些方法?

学生活动:(1)观察两瓶等体积的硫酸样品,比较两者的粘度,称一下两者的质量。

(2)相互间交流讨论,对上述问题尝试作出解释。

师生讨论后归纳:

2.2 对照实验体验差异

启发:既然浓硫酸与稀硫酸在组成与物理性质上有较大的差异,那么,在化学性质上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呢?

投影:(1)分别将浓硫酸、稀硫酸滴入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

(2)用玻璃棒将浓硫酸、稀硫酸分别点在蓝色石蕊试纸和火柴梗上,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学生活动:同学两人一组。按上述要求完成实验。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指导帮助。

师问:哪一组同学来汇报实验现象,并作出解释?

学生:在硫酸铜晶体中加入稀硫酸,硫酸铜溶解,溶液呈蓝色;加浓硫酸的晶体由蓝色变为白色。这是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之故。蓝色石蕊试纸遇稀硫酸显红色,遇浓硫酸变黑;火柴梗遇浓硫酸变黑。这是由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追问: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有何本质区别?

学生:略

讲述2002年大学生用浓硫酸伤熊事件,强调浓硫酸的腐蚀性。

投影:(二)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吸收水分子的性质。

2.脱水性:被脱水物没有现成的水分子,而是将被脱水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

2.3 引导探究提升素养

提出问题:较活泼的金属如Al、Zn、Fe等与稀硫酸作用会产生H2,若将稀硫酸换成浓硫酸将又怎样?也就是说浓硫酸是否有氧化性?

猜想与假设:(1)若硫酸中的氢元素得电子应有H2产生;若硫酸中的硫元素得电子,可能生成SO2、S或硫化物等。

(2)铝与氧反应成为氧化铝,再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

投影:(1)将长约25cm的铝片一端先在浓NaOH溶液中浸一会儿,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再插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并作出解释。

学生活动:实验,观察现象,尝试解释。

学生1:无现象,Al与浓硫酸不反应。

学生2:可能发生了化学反应,只不过现象不明显。

查阅教材:常温下,铝与浓硫酸作用首先形成致密的Al2O3薄膜,阻止Al与浓硫酸继续反应,这种现象叫钝化。

讨论: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金属铝与浓硫酸反应的得失电子情况。

结论: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会发生钝化,用它们做的容器可贮运浓硫酸;钝化是一种化学变化;在加热条件下铝、铁均可与浓硫酸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浓硫酸中的+6价S得电子,显示氧化性。

提问:浓硫酸的氧化性强弱如何?其还原产物又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并由此设计实验方案:(选择还原性较弱的金属铜)

(1)分析可能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H2SO4S02、S或硫化物;CuCuOCuSO4。

(2)根据反应物、反应的条件及可能的产物选取发生装置、判断可能的实验现象、还原产物的检验和如何防止可能的还原产物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分组实验:2人一组,按讨论得到的实验方案完成Cu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允许有其它不同的实验方案并存。观察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并得出结论。

小组汇报:(1)常温下无明显现象,加热后能反应

(2)铜片表面有黑色物质出现(可能是什么物质,能否用简单的实验加以验证?)

(3)试管内有酸雾产生(新问题:这又是怎样产生的?)

(4)品红溶液褪色(新问题:是什么物质?是什么元素得电子?)

(5)上层溶液加到水中变蓝色

(6)底部有白色晶体生成(新问题:这是什么物质?如何证明是无水硫酸铜呢?既然有水生成。为什么硫酸铜不变蓝?浓硫酸的吸水性与无水硫酸铜比较怎样?)

讨论:(1)整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反应?化学反应应如何表示?浓硫酸显示了什么性质?

(2)若铜过量,硫酸是否会被完全消耗?

结论: (1)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加热时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Pt、Au除外),一般还原产物为SO2,常温时Al、Fe遇浓H2SO4会产生钝化。

氧化性:浓H2SO4>稀H2sO4。

2.4 联系实际综合创新

讲述:浓硫酸除了与金属单质反应外,在加热条件下能与非金属单质如C、S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C+2H2sO4 CO2 +2SO2 +2H2O演示:按下图要求完成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作出解释。

交流讨论:(1)装置A、B、C、D、E中各有什么现象?并说出B、C、D、E中各试剂的作用。什么现象能说明产生的混合气体中含有CO2?

(2)蔗糖与浓硫酸混合后,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同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请问原因是什么?整个过程中浓硫酸显示了哪些性质?

(3)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41若只用A、C、E能否同样能证明它们反应的产物?请说明理由。

学生分析讨论略。

小结: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除了能与金属单质反应外,还能将非金属单质(如C、S等)、某些化合物(如S2-、I-、Br-等)氧化。

2.5依据规律系统整合

讲述:今天,我们用两类不同的还原剂验证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请大家依据性质与用途的相互关系,构思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投影:(见右图)

作业:(1)基础性习题略

(2)研究性学习小课题

实验步骤:在一大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aBr固体,再加入约3mL CCl4,然后加入约2mL的浓硫酸,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品红试纸,观察实验现象。请查阅有关资料后,结合实验现象解释下列问题。

①解释试管口形成白雾的原因。CCl4的作用是什么?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的原因是什么?

②请写出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指出浓硫酸显示了哪些性质。

③浓硫酸能否用来干燥HCl、H2s、HI、HBr等气体?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