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探讨了外资产业间技术溢出的规律,并在实证过程中采用了面板数据类型,利用先进的GMM分析法,构建了新的测度产业间技术溢出的计量模型,分析结果并得出了结论,然而向模型中引入考察R&D投入因素的变量后,从资本内涵型技术溢出的角度考察,计量结果证明后向溢出还是显著存在的,且为正相关;前向溢出也是显著的,但为负相关;且得出了前后向技术溢出外资资本和研发投入的产出弹性。最后从产业关联的角度为扩大外资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溢出;外商直接投资产业

中图分类号:F2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0-0003-04

1文献综述

已有的文献针对垂直联系、FDI和产业发展主要提供了两种分析。一方面,Markusen和Venables(1999)、Rodriguez-Clare(1995)以及Saggi(2002)等的模型通过垂直联系密度来分析FDI与产业进步的关系,即认为前向和后向的联系是产业动态发展的引擎。发展中国家当地企业具有很大的动力向外资企业提供中间产品,因为它们具有较低的破产概率和更好的支付信誉,而且外资企业为了保证中间产品的质量愿意而且能够向当地供应商转移技术和诀窍,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生产力和获得市场机会。

另一方面,Pack等(2001)和Matouschek(2000)的模型更清晰地分析了垂直技术转移。它们认为外资企业为了保证中间产品的质量愿意向当地供应商转移技术和诀窍。案例分析和对当地供应商的访问表明,外资企业对产品设计和质量以及及时的送货有很高的要求,他们经常制定质量控制并通过培训和人员交流、技术人员参观供应企业、提品的技术蓝图和信息来帮助供应商更新生产流程。外资进入同时存在均衡的前向联系,即外资企业能够提供更好的中间投入并使产品的使用者提高生产力。Markusen和Venables对此建立的分析假说,然而他们也指出,外资生产的中间产品价格可能更高,也可能与当地企业使用习惯不符,因此它们可能主要供应下游部门的外资企业,这时前向联系可能不会明显甚至是负的效应。有关的案例分析发现了正向垂直溢出,如Kenney(1993)、Macduffie(1997)等发现美国的供应商获得了日本汽车生产商大量的技术转移;Lall(1980)发现印度的卡车行业获得了后向外资技术转移。

Blalock(2001)研究得到计算前后向联系的方法,他发现印尼具有正向的垂直溢出;Smarzynska(2002)发现立陶宛正向的垂直溢出;SchoorsandTool(2001)发现匈牙利正向的垂直溢出;Blalock和Gertler(2003)对印尼也发现外资对当地供应企业具有明显的技术溢出。Kugler(2000)发现哥伦比亚FDI在行业间的溢出,但是他没有区分前向与后向联系效应。SmarzynskaandSpatareanu(2002)发现各转轨国家存在产业间的FDI技术溢出。Konnings(2002)采用differenceGMM方法分析了保加利亚、波兰和罗马尼亚的企业层数据;BlundellandBond(1998,1999)则采用了更高效的系统GMM方法,Smarzynska(2001),Konings(2002)人之外,其他研究都没有考虑到内生性问题。总之,上述相对来说数量不多的文献表明了垂直联系比水平联系更加能提供技术溢出的渠道,是FDI技术溢出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领域。另外,大量经验研究将外资企业与当地企业的技术差距以及当地企业的吸收能力纳入影响溢出的因素分析,即技术溢出需要足够的社会和企业技术吸收力(Damijan等,2003;包群等,2003,2004)。企业的吸收能力纳入影响溢出的因素分析,即技术溢出需要足够的社会和企业技术吸收力。

2模型、数据与计量方法

2.1模型的设定:

现有的一般测度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间溢出的模型有:

研究的是外资产业间垂直技术溢出,将外资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纳入到生产函数中去,所以须向以上改进的模型中引入表示外资的变量,因此将Ki分解为CKi(表示内资部分)和FKi(表示外资部分)。

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所进行的大量研究与开发活动也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增强了技术外溢效应。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可以从总公司及相关分支机构处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技能,故其研究与开发的效率要大大高于东道国的当地企业。这样随着这样的研究与开发活动越多,越可能导致向本土关联产业的技术外溢效应的产生。本文考虑到研发投入对产出影响的重要性,参考资本内涵型技术溢出模型,再向多部门产业间技术溢出模型引入技术研发投入项RKi(表示技术研发经费投入),并添加中间投入研发项。添加中间科技研发投入项的原因在于要考虑各工业部门作为研发活动贡献者对其他各部门溢出效应的衡量,以便对各工业部门进行研发活动产生的总的溢出效应有所衡量,即其贡献者效应或流出效应(sendingeffect)。而且中间投入Zji项分解为分别代表中间资本投入与中间科技研发投入的Cji和Rji两项也是合理的。Cji等于产业部门j对产业部门i的直接消耗系数乘以产业部门j的部门资本投入量,Rji等于产业部门j对产业部门i的直接消耗系数乘以产业部门j的部门研发投入

外资产业间溢出是通过跨国公司子公司和东道国当地供应商以及客户之间的联系作用来实现的。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其上游供应商间的联系就是后向联系,包括跨国公司向当地供应商的直接技术转移,如,向当地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以提高产品质量或促进革新;跨国公司对产品质量及配送体系的更高要求,对国内供应商升级其生产管理和技术提供动力;由于跨国公司进入而导致对中间产品的更大需求,从而允许当地供应商享有规模收益:由于跨国公司进入打破原有的供应商与顾客的关系,增强中间产品市场的竞争。跨国公司与其下游客户的联系为前向联系,前向联系是指由东道国当地厂商为跨国公司提供的成品市场营销服务,半成品、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再加工和各种服务口前向关联有助于尽快形成当地的生产体系,开发其制成品市场,促进当地研究与开发的发展。

(6)Lit:产业i的从业人数。本文用各产业部门的从业人员数的数值来代表从业人数。

(7)BAKit:会对产业产生后向关联效应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外商资本加权值,本文用各产业部门的下游产业的外商资本(股本)乘以本产业部门对该下游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的积的值表示,即对本产业具有后向关联影响的间接资本投入中外商直接投资所提供的部分。

(8)BARit:会对产业产生后向关联效应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外商提供研发投入加权值,本文用各产业部门的下游产业的外商资本比例乘以其产业的研发投入和本产业部门对该下游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的积的值表示,即对本产业具有后向关联影响的间接研发投入中外商直接投资所提供的部分,用来衡量R&D投入状况。

(9)FRKit:会对产业产生前向关联效应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外商资本(股本)加权值,本文用各产业部门的上游产业的外商资本(股本)乘以该上游产业对本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的积的值表示,即对本产业具有前向关联影响的间接资本投入中外商直接投资所提供的部分。

(10)FRRit:会对产业产生前向关联效应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外商提供研发投入加权值,本文用各产业部门的上游产业的外商资本(股本)除以实收资本(股本)所得比例乘以其产业的研发投入和该上游产业对本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的积的值表示,即对本产业具有前向关联影响的间接研发投入中外商直接投资所提供的部分,用来衡量R&D投入状况。

(11)λi,ηt:计量经济模型使用面板数据产生的不可观测的行业效应项和时间效应项。

(12)μit:计量经济模型的随机误差项。

2.3数据的选取:

由于数据收集的限制,本文实证分析使用的数据是所选定的上海工业十五大产业部门1999-2006年连续几年的有关数据。这些选定的工业部门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机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另外,在02年的产业分类标准划分稍有变化,对选定的产业部门暨实证对象有影响体现在: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变为石油加工炼焦、核燃料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变为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变为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变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对这些变动的行业分类情况,在做数据采集和实证时都有所注意,通过剔除、添加和等价转换的方法并进行了良好的衔接。

所有数据均由历年《上海统计年鉴》。其中产业实收资本(股本)和外商资本(股本)分地区分行业数据则取自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99、2000年的直接消耗系数由《2003年上海统计年鉴》中的2000基本流量表计算得出,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年的直接消耗系数由《2004年上海统计年鉴》中的2002基本流量表计算得出。要说明的是在基本流量表当中用通用、专用设备工业替代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处理计算中间投入,用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替代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处理计算中间投入,用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代替造纸及纸制品业处理计算中间投入,用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造业代替化学纤维制造业处理计算中间投入,用化学工业代替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处理计算中间投入。利用数据集按纵列数据(PanelData)集的数据结构建立。

2.4计量方法的选择:

所选用的计量方法为系统GMM(systemGMM)估计,即将包含变量水平值的原估计方程与进行了一阶差分后的方程纳入一个系统的方法。在系统GMM估计中,解释变量的滞后值将作为一阶差分方程工具变量,而解释变量一阶差分的滞后值则作为水平变量估计方程工具变

该方法纳入了所有的矩条件,因此系统GMM估计的结果将在统计上更加有效,也更适用于动态面板数据的估计。BlundellandBond(1998)通过MonteCarlo试验发现,当原始数据的持续性较高(highlypersistent)且时间序列较短时,系统GMM估计的效果要远远高于普通GMM的估计结果,因此在对面板数据进行经验分析时,已被广泛用来处理方程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

GMM估计的一致性取决于误差项没有自相关之假设的有效性和工具变量的可靠性。对此,我们采用Arellano和Bond(1991)、Arellano和Bover(1995)以及Blun2dell和Bond(1998)建议的两项检验:第一项为检验过度识别限制的Sargan检验,通过对估计过程中使用的矩条件相似样本的分析来检验工具变量的有效性;第二项检验误差项εit不是序列相关的假设有效性,我们将检验差分误差项是否二阶序列相关。如果对这两个检验的零假设都没有拒绝,则模型得到支持。

3实证结果与所得结论

运用eviews5.0软件采用逐次添加变量法对不同技术溢出情况进行实证:首先所有表示资本的变量,如lnCK、lnFK、lnRK、lnBAK、lnFRK均采用原值进行回归,表示研发投入相关的变量,如lnRK、lnBAR、lnFRR也全部选取原值进行回归。而工具变量选取的原则为:所有表示资本的变量,如lnCK、lnFK、lnRK、lnBAK、lnFRK均采用原值以及滞后一期值为工具变量,而表示研发投入相关的变量,如lnRK、lnBAR、lnFRR也全部选取原值作为工具变量,所以有以下几种回归方程形式:

在仅考察后向联系的溢出效应的方程II里,lnFK项系数即水平外资产出弹性为0.444265,t值为3.382954;lnBAK项系数即后向外资产出弹性为0.134984,t值为1.057262;Sargan值为0.999999,说明通过模型不存在过度识别的假设;D-W值为2.191093,说明残差不存在二阶自相关,通过Arellano-Bond检验;AR2值为0.980808,说明方程拟合程度较好。可以发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水平技术溢出显著为正,后向溢出很不显著。

在全面考察前向和后向联系的溢出效应的方程III里,lnFK项系数为0.367811,t值为3.462006;即水平技术溢出的外资产出弹性为0.367811;lnFRK项系数为0.503533,t值为1.900824,即前向技术溢出的外资产出弹性为0.503533;lnBAK项系数为-0.237695,t值为0.555360,即后向技术溢出的外资产出弹性为-0.237695;Sargan值为0.999999,说明通过模型不存在过度识别的假设;D-W值为2.024526,说明残差不存在二阶自相关;AR2值为0.972267,说明方程拟合程度较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水平技术溢出显著为正,前向溢出显著为正,后向溢出则不显著。这与大多研究外资技术溢出的国内现有文献结论基本一致。目前也只有少数国外文献得出了后向溢出显著为负的结论,对此还没有严谨的科学解释。

从资本内涵型技术溢出这个新角度分析计量结果,重点考虑研发投入等因素来研究技术溢出效应,这就要观察FRRit、BARit各项系数的正负及t值以判断其是否显著。

在仅考察前向联系的溢出效应的方程I里,lnFRR项系数为-0.093259,t值为-0.843912。在5%的显著性水平(t绝对值大于1.645)上,前向技术溢出不显著。在仅考察后向联系的溢出效应的方程II里,lnBAR项系数为0.086308,t值为0.706796。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后向技术溢出也不显著;在全面考察前向和后向联系的溢出效应的方程III里,lnFRR项系数为-0.399720,t值为-1.935506,即前向技术溢出外资研发投入产出弹性为-0.399720;lnBAR项系数为0.470563,t值为2.016112,即后向技术溢出外资研发投入产出弹性为0.470563。5%的显著性水平上,前向技术溢出变得显著为负和后向技术溢出变得显著为正。

4政策建议

从传统的外资技术溢出的分析来看,FDI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内技术溢出和前向联系技术溢出,但后向联系技术溢出并不显著。这说明上游的企业并没有从外资进入所导致的需求扩大中获取预期收益,原因可能是上游本土企业提供的中间投入品还达不到外资企业的要求,故而后者只有从海外供应商进口,形成“孤岛效应”。所以政府应该有步骤地鼓励更多的外资企业加入到本土企业产品的采购链中来,并且支持本土企业利用本身的比较优势融入到全球产业链当中,成为全球产业链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和结点。当然本土产业在对外商投资的企业进行产业配套时,一定要积极进行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本土产业的科技竞争力水平,在全球产业链上占据更高端的位置。另外需要地方政府为本土企业能够成为支柱企业的配套行业、为鼓励本土企业吸收外资企业的产业间技术溢出提供政策环境,尤其是为本土产业的科技研发进行投入进行补贴以加强自主创新的政策。这在国内税收优惠政策在内外资企业差别对待情况下,政府部门政策作用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Pack,Howard,KamalaSaggi1VerticalTechnologyTransferviaInternationalOutsourcing[J].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2001,l65(1):110-112.

[2]郑秀君.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述评:1994~2005[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9):18-19.

[3]潘文卿.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3,(6):26-28.

[4]陈羽.中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机制的重新检验[J].世界经济文摘,2006,(3):25-29.

[5]Blomstrem,M.andPersson,H.ForeignInvestmentandSpilloverEfficiencyinanUnderdevelopedEconomy:EvidencefromtheMexicanManufacturingIndustry[J].WorldDevelopment,1983,116(1):493-501.

[6]姜瑾,朱桂龙.外商直接投资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1,33(1):19-22.

[7]Damjan,P.J,Knell,M.,Majcen,B.,Rojec,M.TheRoleofFDI,R&DAccumulationandTradeinTransferringTechnologytoTransitionCountries:EvidencefromFirmPanelDataforEightTransitionCountries[J].IERWorkingpaper,2001,10(1):159-161.

[8]袁晓浩.产业集聚效应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