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冰笑了 第10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冰笑了 第10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拿起笔来就想:要是能跟读者朋友们一起看看这一切该有多好……

汽车出了成都,向西北方向的灌县疾驶,满世界的湛青碧绿从林阴路外往人怀里扑来。阳春时节,麦秆撑穗、菜花铺金,一眼望不到边际的不透缝的绿色,在暖风中荡漾起伏,你能感到大地在张开胸膛深呼吸,仿佛一打挺儿就要站起来!这就是幼时地理课上讲的富饶腴美的川西平原。嘿嘿!瞧这油黑的沃土,什么不能生长呢?从前俄国农民有句形容俄罗斯草原肥沃的谚语,说是:“你插下根车杆,它能长出一辆大车来!”咱们这川西平原的土地,一年间献出用粮油菜果织成的锦毯,要一张又一张地掀卷呢!

唔,当然,要是只赞美庄稼的盛况,看不见田野间静静流淌的镜子一样的渠水,那就真是见“果”不见“因”了。清水满荡荡地跟渠沿相平,晶晶莹莹映出碧天白云,也映出头戴斗笠往田垅里导水的农民的身影;尽管看不见,我们也能猜想到他们脸上准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汽车溯着渠水方向走。这些渠水,就是由驰名世界的位于我国岷江中游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引来的。

我要跟朋友们说:这是早在战国时代就修筑的都江堰工程。从前虽在书籍图片上、电视电影上多次看到过,可是对它是怎样的设置,起怎样的作用,为什么带来这么大的水利,总是不完全明白。这回亲身到“鱼嘴”、飞沙堰、离堆、宝瓶口一看,听内行人一讲解,才算有了具体印象,才深深感受到这项工程的伟大。都江堰把湍急的岷江水分为内江、外江,水弱可灌,水盛可排,多少年来把川西平原变得“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的瑰宝,这不正是它壮丽辉煌的千秋功业吗?

于是很自然地,心里喷薄而出的是对创建这一工程的杰出历史人物―――李冰父子的崇敬之情,也为我们祖国、我们民族出现这样的贤士俊才而感到自豪。

不知道朋友们是不是也有这种心情:对于敬慕的人,总是不但想知道他们的故事,也很想认识他们的形象。古代没有照相技术,留下真实的相貌自然困难,所以所谓“绘影图形”和镌刻雕塑所存留的形象,也就显得十分珍贵,虽然那些多半是刻画者想象的作品。参观都江堰时,在雄踞江边的玉垒山麓二王庙里,我们看到了殿宇中李冰父子巨大的彩塑,气势传神。可我内心还是觉得不满足,因为这塑像毕竟是今天的人塑造的;这英雄父子在古代人、在我们祖先的心目中到底是怎样的容貌呢?

这个潜藏的愿望在“伏龙观”里得到了意外的满足。在这里,我抑制不住想把自己高兴的心情和悠远的遐想告诉给读者朋友们。

在“离堆”北面,临着斧削般险峻的宝瓶口,有一座很有名的古建筑叫“伏龙观”。这个名字早在北宋时期就有了,据说是因为李冰父子的盖世功绩在民间形成很多动人的传说,比如说他们奋不顾身,制伏了岷江的孽龙,把它锁在离堆下的伏龙潭里,为了纪念这个伟大功绩并且祈望永远镇住为害的孽龙,人们便修建了这座宏丽的“伏龙观”。

登上高高的齐整的石阶,踏进巍峨的殿宇,迎面有两座石雕的立像。正面的为蜀守李冰,用整块青白色质地坚硬的大石雕成,像高两米九,浑实厚重、肃穆端庄;左面基台上是同样大小的一座像,为李冰的儿子二郎,可他却没有了头部,颈肩只留下一道斜劈的断痕,人们无法想象他的面部表情了,但这座石像更引人动情,他的手里还紧紧地握住一把锸(样子与现代的锨、铲相似),那正是治理水利的工具啊!

石像正面的身上刻着字,记载着造这石像的年代,那是“东汉建宁元年”,也就是公元168年,离现在已经是一千八百多年了。两座石像不知什么时候沉埋江底,只是在十年前,1974年疏浚江道时才被人们发现,掘了出来,供在“伏龙观”这个最恰当的地方。

看到某样古代的事物,就会引起人们这样那样的想法,前人叫“发怀古之幽思”的,大概是人们共有的体验吧。站在这两尊古朴、凝重的石像前,出神地望着他们,恍惚间觉得那石像也出了神,如有气息流盼,悄焉动容。于是,我不由得浮想联翩:李冰的表情庄严平静,他是透视千秋岁月,为当年做蜀守时以宏大气魄筹划和领导了巨大水利工程,造福后世而欣慰?还是因为他们父子的石像被冲进江水,为自己处险恶之境而无惧色的坚毅刚强性格自豪?或者是充满激情地赞赏自己的儿子,竟如神兽“刑天”那样不屈不挠―――刑天跟天帝争帝位,被砍掉了脑袋,就用双乳当眼,用肚脐当嘴,仍操着干(盾)戚(大斧)继续战斗;他儿子二郎摔掉了头颅,手里仍握着大锸,为民兴利除害,也像刑天一样“猛志固长在”。他的神情该是蕴意丰富,集中了我们伟大民族的精英之气吧?但我们由于仰望,终于看不真切那动人的表情。

后来在观澜亭前大家都买了彩印的《都江堰名胜》图册。图册上面除了许多古迹风景照片,其中也有一幅李冰石像,暗紫底色衬托晶白的石像,格外醒目。我十分惊异:这照片上的李冰是笑着的,那么轻松愉快的笑。我不知这是拍摄的效果,还是石像原就这样,只是由于我们仰望没有看得分明。但不管怎样,这灿烂的笑容使我心潮起伏澎湃。

这位古代的水利科学家、实干家为什么笑呢?是为沉埋千载终见天日而兴奋?是为看到故土上炎黄子孙正为新的民族振兴苦干、硬干而感到骄傲?还是因为知道了都江堰水利系统在新时代已大大改观,灌溉的农田面积已经由一二百万亩扩展到八百万亩而无限惊喜欢欣?

李冰笑了!他的笑容如一束精神文明的光芒,穿透苍莽的沉沉的历史,照耀着我们向未来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