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76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5-0261-02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职业人群中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情况。方法:根据2004年(兰州会议)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设计调查表,对2826名接受健康检查者进行问卷调查,阳性者作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2826名体检者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308/2826,10.90%);40岁以下年龄组的企业员工患病率较高;发病诱因以接触灰尘最为常见;吸入组中最常见最严重的过敏原是屋尘螨、粉尘螨和霉菌,食物组则为虾、混合贝类、蘑菇。结论:变应性鼻炎是广州市职业人群中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过敏原以尘螨、霉菌、虾和贝类为多见。
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变应性鼻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睡眠、工作和学习效率等),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与支气管哮喘、鼻窦炎和结膜炎发病有关,而且变应性鼻炎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这些已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1],据各地流行病学资料报道,变应性鼻炎发病在临床变应原和流行病学分布各有其特点,笔者对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在本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变应性鼻炎在本地区的流行病学情况,以加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在本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主要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员工)2826名,年龄22~53岁,平均35.42岁,其中男1448名,占51.24%,女1378名,占48.76%。
1.2 调查方法:由本中心耳鼻喉科医生、护士各2名组成调查队伍。根据2004年兰州会议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中的变应性鼻炎症状计分标准[2],结合广州地区具体情况,制定变应性鼻炎问卷调查表,共15个问题,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变应性鼻炎患病情况(季节性、职业性、药物性)、严重程度、发作月份及诱因等;发放问卷调查表共2928份,收回有效问卷2826份,回收率为96.52%;问卷调查阳性者使用酵素免疫法35种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以及血清总IgE水平同时检测[3](用日立免疫系统公司产MAST型过敏原检测系统),共分6级,即:0级=阴性,0/1级=可疑阳性(轻度过敏),1级=阳性(中度过敏),2、3、4级阳性均为重度过敏,以4级最为严重。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指标间阳性率用χ2检验,多组间的两两比较用χ2分割方法。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及IgE(SIgE)检测结果:2826名被调查者中问卷调查阳性308名(10.9%),其中男阳性161名(52.27%),女阳性147名(47.73%);其中3分(含3分)以上291名(94.48%),2分13名(4.22%),1分4名(1.30%);308名问卷调查阳性者均接受检测,其中总IgE:0级78例,占25.32%;可疑阳性的1/0级与阳性1、2、3、4级共230例,占74.68%。血清体外特异性IgE(SIgE)检测阳性为308名,占100%。
2.2 患病现状及其特点:最后确诊变应性鼻炎者10.90%(308/2826),其中男性11.60%(168/1448),女性10.16%(140/1378),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病率分布21~30岁12.74%(118/926)、31~40岁11.97%(133/1111)、41~50岁7.31%(46/629)、51~60岁6.88%(11/160),
2.3 发病诱因及其过敏原分析:问卷调查阳性的308人中,有自觉诱因248人(80.52%),以接触灰尘最为常见,其他依次是接触棉絮、冷热刺激、油烟刺激、接触动物等等;另外有个人过敏史94人(30.52%),最常见的是皮肤过敏症,其次是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家族过敏史有102人(33.12%),药物过敏史6人(1.95%),以磺胺类过敏最为常见,其他有止痛片类、青霉素等,35种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中度过敏中阳性率最高是:吸入组――蟑螂、狗毛、家尘;食物组――吞拿鱼(海鱼类)、牛奶、全蛋;在重度过敏中阳性率最高是:吸入组――屋尘螨、粉尘螨、多价霉菌;食物组――虾、混合贝类、蘑菇。
2.3 临床表现:确诊病例在过去的1年里,未患感冒或流感时,出现打喷嚏100%(308/308)、鼻痒99.03%(305/308)、鼻塞97.73%(301/308)、流清涕94.48%(291/308)。根据ARIA分类标准,间歇性变应性鼻炎32.79%(101/308),持续性的67.21%(207/308);轻度10.39%(32/308),中重度89.61%(276/308)。根据海口诊断标准,季节性变应性鼻炎18.83%(58/308),常年性81.17%(250/308),职业性变应性鼻4.87%(15/308)。
3 讨论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有全球性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条件、生活方式等差别很大,变应性鼻炎患病率也不同。我国五城市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最高为广州达17.4%,北京最低为6.3%,造成我国区域性患病率差异明显的原因可能与复杂的地形和多样气候有关[4]。对本地区不同职业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制定适合本地区特殊情况的预防、诊断、治疗方案都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病率为10.90%,侯穗波等报道的11.25%比较接近[5]。根据ARIA分类标准,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以中重度持续性为主(89.61%);根据海口会议诊断标准,以常年性为主(81.17%),与国际耳鼻咽喉科学会联合会(IFOR)的报道基本一致。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不是很清楚,近年提出的“卫生假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热门课题,也就是说变应性疾病增加是由于感染性疾病减少的结果,其理论依据是细菌感染或接触细菌的产物而激发T辅助1型细胞(Th1)的反应,从而产生抑制Th2的反应力,从而达到减少变应性疾病和哮喘的发病率[5]。此外,有报道发现病毒感染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应。但这些设想的科学依据和确切的免疫学机制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证实。所以,这一设想还需要更深入的科学研究和充实。我们尤其需要知道哪类细菌或病毒、而且在哪种特定情况下会产生“卫生假说”所描述的免疫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本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员工患病率(12.82%)显著高于事业(5.32%)和机关(5.41%)员工,而且低于40岁年龄组患病率显著较高,这可能由于工作性质和环境特殊,青壮年企业员工接触较多的变应原(如油漆、皮革、花粉等),故患病率较高。本调查在诱因探讨中发现:以接触灰尘最为常见,这是一个与“卫生假说”相关的课题。内毒素是革兰阳性细菌胞壁上的成分。它被认为是屋粉尘中一个很强的致炎性物质。吸入内毒素可诱发呼吸道黏膜炎症反应,其中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这种现象无疑可以加重呼吸道黏膜中已经存在的过敏性炎症反应,从而加重临床症状。因此,保持室内清洁对变应性疾病患者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预防措施,但这一论点最近也受到了挑战。有些学者提出人体在特定的时期接触内毒素可以影响免疫系统并产生有利于Th1反应的偏移,如增加IFN-γ和IL-12含量等,这对变应性疾病有抑制效应,根据内毒素转换学说,内毒素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与接触的量和形式密切相关。
调查发现第三季度发病率较高,常年性占绝大多数,这可能与广州市气候温暖、霉菌螨虫滋生繁殖旺盛,以及树木繁多密切相关;过敏原的分析揭示:变应性鼻炎患者对屋尘螨、粉尘螨、多价霉菌、蘑菇、虾、混合贝类等物质容易过敏。由此可见,由于广州市处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利于螨虫、霉菌生长,另外海产品丰富,人们喜吃海鲜,因此对这类产品易感性增加,从而引发症状出现。这提示防治变应性鼻炎的方向,即尽量减少接触螨虫、霉菌的机会;改变烹饪海产品的方式,以煮熟为主,以进一步减少变应性鼻炎发作的机会。
总之,变应性鼻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彻底治愈有很大难度。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各地诱发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变应原差异亦较大,所以,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变应性鼻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顾之燕,韩德民.变应性鼻炎:一个曾经被低估了的疾病.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40(3):161~162.
[2] 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兰州).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3] 林志斌,李添应.MAST过敏原检测系统在常年性过敏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1,21:93.
[4] 陈育智,赵铁兵.五城市哮喘、季节性花粉过敏及湿疹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儿科杂志,1998,36:352~355.
[5] 王德云.应重视对变应性鼻炎的研究.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3~165.
[收稿 200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