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圣地“古墙”飘散的气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圣地“古墙”飘散的气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墙”或更准确的说“古墙”或“历史墙”,总感觉有一种魅力的召唤。我对“古墙”有着独特的关照,因为墙里有故人的气息和历史的沧桑。

就说八廓街吧,1300多年的历史自不用说,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空气中弥漫着信教群众煨桑时留下的桑香味,踏着脚下手工磨制的石板路,我细细端详这古老而又现代的街区。这里的建筑,见证了地方政权的兴衰更替、佛教的式微与鼎盛、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贸易的兴衰与繁荣、社会制度的变迁与跨越,以及拉萨这座高原城市千年的繁华与发展。围绕大昭寺周边发展和延伸出众多的寺庙佛殿、商铺作坊、客栈驿馆、碉楼宫堡、民居僧合,规模不断扩大,声名日益远播,影响日趋深远,成为拉萨城市的核心。历史上,八廓街就是拉萨,拉萨就是八廓街,八廓街以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构成拉萨城市历史发展的缩影。

夏扎大院外墙

夏扎大院位于大昭寺正南,距大昭寺的中心位置直线距离只有两百米,这里是拉萨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贵族官邸之一。在它极其庄重的高墙下,突出着居中而立的雨篷门斗,显示出它不同一般的身份,外墙作为重要的承载结构厚达一米左右,是以黄泥黏土作为粘合剂,将石块砌筑起来,并在较为规整的内外石块之间的墙体内填充碎石,在上下大石块之间放上一层层的小石块,形成了外墙面大小石块分层替换的特殊肌理效果。

这座建筑糅合了手工匠人的技艺与热情,仿佛具有了年久的生命。墙面的藏式窗户有人说象征着牦牛,窗框外的黑边与藏族人的牦牛崇拜有关,上部的窗楣突出墙外,垂挂着一圈素白的短帘,风一吹帘子百叶褶好像打起圈似的“扑啦扑啦”的旋转,好似威猛牦牛的低吟声。

院子的主人曾是九世达赖喇嘛时期显赫的贵族噶伦夏扎・顿珠多杰,当时北京皇帝还曾赐给他的家族一块匾额:“乐善好施”,并高高悬挂在夏扎府邸大门上方。因此,地方官员从夏扎噶伦府前经过时,都必须下马步行,所以很多贵族,包括驻藏大臣在内,一般不从夏扎大院前经过。历经沧桑,昔日的已是过眼云烟,这里现在正在全面修缮,即将迎来新的历史。

拉萨曲水县色达村的老墙

我曾三次到曲水县色达村采访,其中一次还参加了一场热闹的藏民婚礼。在前往婚礼的途中,我在村子里无意中发现了一座废弃的藏式小院。院中饲养着一匹白马,在静静的咀嚼饲草。隔壁婚礼的喧闹声更映衬着这里的出奇宁静。在碧空如洗的蓝天下凝重的历史感和现实的生灵,触碰了我敏感的神经。握着传统的国画生宣、笔墨和颜色,但已经不满足于国画的表达方式,我想追求浓烈而清爽的实体感觉,传达自己当时所处的那种现场的味道。说老实话与其说那一刻是我在创作,不如说是造物主给了我灵光一显的气息。

山南桑日县增其寺古墙的辉煌

坐落在一片开阔的河谷台地上的山南增其寺,远离尘世,孤标傲视。该寺由喇钦,贡巴饶赛的弟子卡米,云丹雍仲创建,寺内弥勒佛像是其师所赐;后来成为哲蚌寺三活佛之一闻杰色活佛之属寺,位于今山南桑日县境内。宗喀巴大师36岁时携其弟子到沃卡曲隆静地密修,得到帕竹政权属下沃卡达孜宗本扎西坚赞的供奉,曾主持修复了增其寺,亲自为寺内主尊弥勒佛像开光,被称为大师四大业绩之一。17世纪末叶,甘丹寺第四十五任甘丹赤巴――嘉央楚臣达杰。在甘丹寺离职后曾在山南增其寺传法3年,后到布达拉宫任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经师。

这座古老的寺院虽然面积不大,但和其它寺院比起来,感觉雄伟挺拔,尤其是我在画面中把寺院背后的山峦和树木去掉后,更显出它的高耸挺拔。大门虽然残旧古朴,但依然显示着岁月洗刷后倔强的辉煌。寺院的墙上还隐约可见奇特的古老石刻棋盘纹。千年前绘于墙上的壁画虽然慢慢地失去了原来浓烈的色彩,但斑驳的墙壁依然可辨当年的盛景。墙壁上退色的木质构件,以前都是精心装饰和彩绘的,有金色、深红、亮黄、靛蓝、深绿等,传达着当时工匠对佛的无限虔诚。整体空间在烈日的照射下牵动着明与暗的对比,彩色与黑白的空间艺术与合二为一。

我喜欢在这些古建筑的巷子里驻足、留恋。站在那一栋栋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的藏式小楼前,看绣着吉祥八宝图案的门帘,被风一吹,便露出正在给女儿编辫子的藏族阿妈的身影。小巷幽深,人们的生活节奏都是缓慢的。商贩的叫卖声、茶前饭后的交谈声,构成了古城一幅动态生活画卷。这里曾经发生过无数历史事件,走过许多历史人物,演绎了众多绚丽的故事和传奇,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积淀了丰厚的文明成果,每一件物品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一座建筑和墙砖都承载着他独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