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们为什么会变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们为什么会变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看着自己愈发臃肿的身材,不少人只有摇头叹息。减肥茶、减肥药,“七日瘦身汤”,“酸奶加蜂蜜”,健身房里的挥汗如雨,似乎都不能阻挡肥胖在人群中“蔓延”的速度,不少人自嘲:“喝口凉水都长肉!”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越来越胖?这也是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追问的问题。尽管提出了多种学说,但没有一种能够确切的解释肥胖的病因。多数人认为,肥胖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而引起的综合症。

“不可战胜”的遗传

很早就有研究发现。肥胖者具有家族性。往往父母肥胖。子女也容易发生肥胖。父母一方肥胖,子女肥胖几率约为50%;父母双方肥胖者。则子女肥胖的几率为80%。有学者指出。这种家族聚集性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均有关。因为除基因外,父母的饮食、生活习惯对其子女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虽然如此。种种迹象表明基因对肥胖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系调查表明。人类肥胖症为多基因遗传。也就说,个体的肥胖易感性受体内多种基因调控,发生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

炙手可热的瘦素

在调控肥胖的诸多基因中,肥胖基因OB是最受关注的一种。人们发现。OB基因的表达产物――瘦素(Liptin),具有抑制摄食。增加能量支出。调节代谢、激素分泌、生殖、免疫和血管增生等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当体重增加.脂肪组织堆积时,瘦素分泌增加。作用于下丘脑的瘦素受体,可抑制增食欲肽和(或)刺激抑制食欲肽的表达。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包括摄食减少、耗能增加及交感神经活性增强等消耗脂肪的反应。当人体内瘦素分泌减少时,食欲会相应增加,引起肥胖。这一发现无疑成为减肥研究的大热门。以瘦素为主要成分的减肥产品也摆上了柜台。不过,对于有些人来讲,再多的瘦素。可能也起不到期待的作用。这个坏消息来自“瘦素抵抗假说”。提出这个假说的研究者发现,有些肥胖者体内瘦素分泌并不少。有的甚至反应性的增高,但因为瘦素受体减少或受损,瘦素也就不能起到相应作用,对于这样的人,应该修复的是瘦素受体的基因。看来。要想让瘦素发挥作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啊。

“节俭基因”真的存在吗?

“节俭基因学说”是指在食品供应不稳定的情况下,携带“节俭基因”能够使人们把能量通过脂肪存储起来以备用,这样有利于能量的储存。但在生活富裕后。过量地表达“节俭基因”使脂肪过多积聚。导致肥胖。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大部分时间是与饥饿相伴的。农耕时代。受气候的影响,人们要最大限度地储存能量以度过漫长的冬季或者旱季,可以说。是大自然选择了那些携带“节俭基因”的人.而当食物不再匮乏。“节俭基因”仍在尽忠职守的工作,肥胖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他们的后代身上。

每个人的基因“密码书”在出生之前都已经被编写完毕,现阶段我们还没有能力去改写它,但并不是每个携带肥胖基因的人都会变胖,因为肥胖还有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环境。

可以改变的环境公认的罪魁祸首――饮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发胖的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吃得多,自然就胖。没错,热量摄入多于热量消耗,使脂肪合成增加是发生肥胖的物质基础。另外。饮食方式及习惯对肥胖的发生也有影响。如暴饮暴食、习惯大量进食、夜食、快食及少咀嚼等不良饮食习惯都是导致肥胖的原因。

胖子们,动起来吧!

相对于吃得多。动得少对肥胖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越来越舒适的舒适的生活环境,使人们缺乏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即使吃得不多,本应被运动消耗热量也会被脂肪组织储存起来。据报道,每日坐着看电视4小时以上的妇女肥胖发生倾向比1小时h以下妇女高2倍。久而久之,肥胖变成了电视机前“沙发土豆”们挥之不去的阴影。

越郁闷,越肥胖

情绪会影响身材吗?答案是肯定的。研究发现,情绪能通过影响饮食而导致肥胖,尤其是抑郁等负性情绪者,多有贪食行为,贪食发作时也更加难以控制。甚至有人发现。抑郁症状越严重,腰臀比增加值越明显。饼干和冰淇淋可以安慰的不只是儿童,人们在焦虑、紧张时也会通过大量进食来宣泄情绪,但大量进食只能暂时缓解焦虑,之后又会对自己的暴饮暴食而产生负疚和抑郁情绪,尤其是社交焦虑对贪食症的影响更大。

个性导致肥胖,还是肥胖影响个性?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胖人大多能吃能睡。开朗乐观。比体重正常的人更加快乐些,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研究发现,进食障碍者常表现有低自尊、低自我评价、高神经质水平、完美主义倾向等个性特征,但专家不能解释这种个性改变是由肥胖引起的,还是在肥胖之前就已存在。不过,无论是个性导致肥胖。还是肥胖影响性格,我们都希望看到更多快乐的胖子!

肥胖来自家庭

家庭是社会环境中最基本的单位。在家庭中父母对体重及身材的看法、父母的饮食行为、个性、管教子女的方法以及家庭成员的关系等都会对子女产生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待饮食的态度和行为对子女的影响较大。有趣的是。最近一项调查发现。母亲的文化程度高,其子女肥胖反而多。此外,在孩子幼年时期,很多父母对孩子行为的奖励和惩罚多以提供或剥夺美味食品为主。这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一种定势,结果导致进食量超过孩子的需要量,而促进肥胖的形成。

母乳喂养,最早开始的减肥活动

研究发现。经过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儿童期较少发生肥胖或超重。生命早期营养状况与今后发生肥胖的关系呈“U”型,即过度营养增加肥胖的危险,而另一个极端,营养低下也与肥胖的危险增加有关。以母乳为代表的适宜营养,则是预防未来发生肥胖的保护性因素。

母乳喂养能预防未来肥胖不仅是因为它特殊的成分。还在于母乳喂养这一哺乳行为对婴儿能量摄入的调控作用,婴儿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动地控制食物的摄入量,乳母也能对哺喂婴儿的频率和量作出更好的生理反应。而配方奶喂养的婴儿更多的依赖母亲按配方奶的说明对乳汁的和浓度机械地控制,容易使婴儿摄入过多食物,这种对婴儿饱腹感不正确的感知可能导致今后的儿童肥胖。

相对于理论和实践都处于不明确状态的基因影响因素,环境对于肥胖的影响显然更容易控制。吃得再少些,动得再多些,就可以对抗肥胖基因,没有人是“上天注定”的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