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日立“变形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日立“变形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年5月,日本企业都会根据过去一年的业绩和总体经济形势,对未来一年的财务状况作出展望。各大企业中,日立制作所(即日立公司)有望在2014财年(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获得近年来的最高效益,营业利润增加5.1%,达到5600亿日元,日本媒体甚至给出了更高的盈利预测。

日本大企业正面临一场大洗牌――能够顺利开拓新业务的企业,将在这一轮竞争中胜出。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日立能从2013年起连续冲顶更高的盈利纪录,与其在各大事业领域的快速调整密切相关,其中就包括向医疗业务的转型。

如何迅速“变形”

2014年3月,日本媒体说,日立制作所和北海道大学共同开发的新型癌症治疗设备――带动体追踪照射技术的小型化“质子治疗系统”已引进北海道大学医院,为患者提供治疗。

质子和重离子一样,都属于“粒子”范畴,以它们为放射源进行癌症治疗的“粒子束治疗系统”,能够对肿瘤组织进行更为精准的照射,不但效果好,还大大降低了对人体正常组织的伤害,提高了人的生存质量。

普通消费者对日立的家电比较熟悉,而其尖端癌症治疗技术并不为大众熟知。其实包括日立在内,不少日本大企业的家电业务,仅是其庞大业务体系的冰山一角。随着这些年市场环境的变化,日本企业开始淡出已无太多盈利空间的家电市场,向技术门槛更高、未来增长空间更大的医疗、信息通信、社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领域集中力量。

之所以能够如此转型,与日本企业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关系密切。在日本,无论是传统意义的家电类企业(如索尼、松下)、综合机电类企业(如日立),还是化学或控制系统类的企业,往往横跨数个或十几个行业,用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打造了一个业务多元又能够内部横向联合的综合集团。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他们便进行内部调整,将战略和资源向前景好的业务倾斜。

5年后医疗业务“翻一番”

2014年4月1日,日立总公司宣布成立“健康管理集团”,这是日立继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电力、工程机械、尖端材料和汽车系统后,建立的第七个横向统管相关业务的内部集团。

健康管理业务的中国负责人之一、日立(中国)有限公司信息通信部总经理金城凌告诉《望东方周刊》:“新集团有员工6000人,囊括了日立集团旗下的健康管理事业战略本部、信息通信系统集团的健康管理IT业务、电力系统集团的粒子束治疗系统业务、以及子公司株式会社日立医疗。”

2013年,日立在医疗方面的营业额为3200亿日元,而通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到2018年,也就是用5年时间,日立计划将医疗业务营业额翻一番,做到6000亿日元。”金城凌说。

“健康管理信息化”

医疗信息化,或更广义的健康管理信息化,是不少日本企业着力发展的方向。随着老龄化和慢性病等问题的加剧、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日本等国家已经将健康管理的重点从事后治疗向事前诊断和预防转变。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城凌介绍说:“日立公司内部的健康保险组织有成员27万人,每年都会进行体检,并将诊疗信息做成数据库。医疗机构会基于数据库,对每位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持续性的监测和管理,如评估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展,对员工进行健康指导,等等。”

不少日立员工都会在腰间挂一个计步器,每天工作结束后将其中的信息通过电脑或手机上传到数据中心。公司医疗机构会定期向员工发送邮件,向其汇报近期的健康监测结果,并提出改进计划。

“通过对健康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可以预测员工的健康走势,提前防病,治疗时也会更有效率。”金城凌说。

日立的这一技术,在公司外也有广泛应用。2011年,日立参与了日本经产省的“慢性病预防管理支援项目”,以中青年为对象进行健康管理。2013年又和英国国民健康服务总局(NHS)合作,打造约有300万人的曼彻斯特健康医疗数据综合平台。

在中国,北京日立北工大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在北京工业大学的配合下,从2013年6月开始对北工大的部分教职员工进行“康乐瘦”实证实验。

这是一个通过控制摄入与消耗体内的热量减轻肥胖、以帮助预防生活习惯病的健康平台。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参与者均在血糖、血压、体重等指标方面有明显改善。

“粒子束治疗系统”开创世界先河

把不同领域的技术横向整合应用,是日本企业做医疗设备的一大特点。

“日立用于癌症领域的粒子束治疗系统,其技术源于电力业务。”金城凌介绍说。将高速加速的粒子束应用于癌症治疗,是日益受到关注的最新技术。日立运用发电领域的技术开发了同步加速器,让带电粒子以极快的速度、以最小的能量损失穿透人体正常组织,到达目标肿瘤后释放最大能量杀灭癌细胞。

在北海道大学医院成立质子治疗中心之前,日立的粒子束治疗技术已经被日本、美国、欧洲、亚洲的多家医疗和研究机构采用或决定采用,治疗患者超过7000人。在与北海道大学的合作中,双方将北海道大学的“动体追踪照射技术”和日立的“点扫描照射技术”相结合,开发出能精确治疗动体肿瘤的系统,开创了世界先河。

金城凌介绍说,日立的医疗产品很早就进入了中国。1978年上海华山医院就引进了日立的CT-H2,这也是中国第一台CT。尽管粒子束治疗系统的建造规模相当庞大,引进成本也较高,进入中国市场尚需一些时间,但日立的X光机、超声波诊断仪、CT、核磁共振等产品,已经进入中国很多医院。

医疗将成为不少日本企业研发及拓展市场的重点方向之一,在生产家电、电子和机电产品时积攒下来的制造、信息等技术,也有了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