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医观面知疾病/孙思邈与唐高宗谈长寿秘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医观面知疾病/孙思邈与唐高宗谈长寿秘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医观面知疾病

中医面诊就是通过面部反射区来知道脏器疾病与健康状况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望诊来观察面部各部位的色泽、质地、形态等变化,从而了解内在脏器的生理、病理变化。因为在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面部与人体内的脏器、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反映其相应的病理变化。

传统的中医面部望诊有五色诊病法,也就是按照不同颜色对应不同的脏器来进行诊病。如青为肝胆之色,往往与寒证、痛证、气滞、血淤及小儿惊风有关;赤色为心与小肠之色,主热证,可见胸中不适、疼痛,胁胀痛,下肢水肿等;黄色为脾胃之色,主虚证和湿证;白色为肺与大肠之色,主寒证、虚证、脱血、夺气;黑色内应于肾,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和淤血。

此外,中医还把面部五官对应五脏作为望诊的方法,也就是根据五脏开窍的相应关系来诊断其内脏的病理变化。如上额属心,下颌属肾,左颊属肝,右颊属肺,鼻属脾。实际上,这种方法是中医面诊的补充。

现代面诊法则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生物全息论发展起来的。它对于传统中医面诊法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对于面部相应的脏器分布进行了更细微的划分,诊病方法上也有所不同。对于面部的诊断,不仅包含了骨的形状,肌肉紧张度、弹性、收缩力的变化,还可有肿胀、皱纹、结痂、缺陷、面部皮肤颜色改变及充血、疼痛等。可以说,现代面诊方法是更为立体的诊病方法,其不仅关注先于身体异常出现的面部变化,而且还关注身体异常之后的面部异常。

中医分析

现代面诊方法,更为方便快捷。要想知道某一脏器是否有病,只需看一下面部所对应的部位。如果该部位有异常,则表明对应的脏器可能有疾病。对于现代中医来说,这种面诊方法更简便,更易掌握,而且诊断的准确率也较高。

中医支招

采用面诊方法诊病,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人的面色会随着年龄、季节、地点、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出现生理性变化。如长期在室外工作的人面色多为黧黑;久居室内工作的人则面色白皙;常年饮酒者,面色暗红。所以,在判断一个人的疾病时,还要结合他的身份、职业、年龄、生活习惯等,也就是把“望、闻、问、切”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避免单一面诊带来的片面结果。 (齐晶)

孙思邈唐高宗长寿秘诀

唐显庆4年(公元659年)的一天,高宗召见了孙思邈。当时孙思邈已是79岁高龄了,虽然须发花白,但精神饱满,面色红润,步履稳健。唐高宗询问他健身长寿有什么秘诀,孙思邈向皇上谈了几点养生保健方面的体会。

饮食方面,孙思邈说:“老人肠胃皮薄,多食不消。食欲数而少,刁;欲顿而多。觉肚空,须素食,不得饥饿。”他还强调:“厨膳勿使脯肉过盈,即令俭约为佳。”意思是说,老年人消化功能降低,刁;不可一顿吃得太饱,要少吃多餐,饿了要吃点,不要忍饥挨饿,量要少但质量要高。要少吃荤,多吃素。

活动方面,孙思邈认为:“人欲劳其行,百病不能成。”说他常年爬山采药,东奔西走为人冶病,有时要走几十里路。这样长期磨炼,身体就结实了,所以很少生病。同时他又指出老年人要“常须小劳”,就是要经常坚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

精力方面,孙思邈主张:“莫忧思,莫大怒,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悄悄怀忿恨……则得长生也。”他认为要养生,还得善于养性。

高宗听后,连连点头称赞,吩咐人把孙思邈的话赶快记下来。“不用记了,”孙思邈从自己兜里拿出一本书《千金翼方》说,“我刚才说的都在这本书上”。(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