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庆市水土保持研究进展与展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庆市水土保持研究进展与展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区内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治理的好坏不仅关系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影响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特别是直接影响三峡工程的长久安全运行。国家和重庆市政府一直都比较重视重庆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对重庆市对多年来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果进行了分析,认为重庆市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在十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重庆市应抓住机遇,从管理、政策、资金、科研等方面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的投入,以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研究进展;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 S71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284-02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ongqing City

ZHANG Jun-hong HOU Xin * LI Qian-jie

(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College,Chongqing 402160)

Abstract Chongqing City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of Yangtze River,where is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here is serious soil erosion in the region due to natural and man-made factors.The resul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City,also it affects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and has directly affected on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over the long term.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always concerned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ork in Chongqing City.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ork which had been done in Chongqing was analyzed,there were also many works need to be done on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ongqing City although there had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Under the guidan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ut forward by the Eighteenth Congress of China,Chongqing City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rom the management,policy,fund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ongqing City.

Key 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research progress;Chongqing City

1 重庆市水土流失状况及治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之一就是水土流失。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8% ,而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面积高达41%,严重影响了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建设,阻碍了该地区农业健康发展[1]。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幅员面积8.24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75万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5.5%,年均土壤侵蚀模数3548 t/km2,年侵蚀量1.33亿t,全市每年进入江河的泥沙总量约1亿t[2]。重庆市水土流失形式主要为以溅蚀、面蚀、沟蚀为主的水力侵蚀和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重力侵蚀,其次是人类活动造成水土流失。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形式以面蚀分布最广,也是最主要的侵蚀形式,主要发生在坡耕地、荒山荒坡以及植被覆盖度较低的疏幼林地;沟蚀是在面蚀的基础上发展和产生的,主要发生在顺坡开行种植的坡耕地、岩性松软的山坡地带;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沟道、河谷两岸[3];人为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各类资源开发和工程项目建设区[4]。

造成重庆市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降雨、地形地貌及岩性、土壤、植被等,重庆市年降雨量在1 200 mm左右,时空分布不均,5—9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的70%,且多为暴雨,降雨强度大;重庆市地貌主要以丘陵、中低山为主,山高坡陡,地形破碎;土壤的质地比较松散,抗蚀力弱,森林覆盖率低,这些特殊的自然因素客观上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形成和发生。人口的膨胀对耕地的需求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形成,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在生产建设中违反自然规律的活动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例如历史上对森林植被的几次大规模破坏;违反客观规律的盲目开垦、陡坡耕作;开发建设中不注重水土保持等,都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3-4]。

重庆市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往往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水土流失治理的好坏对重庆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有着直接影响[5]。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重庆市政府逐渐加大了对重庆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1989年国家启动了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目前已实施七期“长治”工程,重庆市先后有30个区县被列为“长治”工程重点县;截至2008年底,全市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到2.29万km2,森林覆盖率比治理前提高了7.9个百分点,土壤侵蚀量比治理前减少了69.5%,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6]。

2 重庆市水土流失治理方法及成效

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法主要有林草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7]。在陡坡地(坡度>25°)实施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是减轻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通过加强管护,改良耕作方法,实施围栏封育,轮封轮牧,舍饲禁牧,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和破坏,从而达到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并且要逐步培育乔—灌—草的多层覆盖系统,减少地表水土流失及暴雨等对地表的破坏和侵蚀[3]。经过治理的璧山县水土保持项目区内,林草覆盖率由原来的60%上升到68.5%,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36.1% 上升到41.3%,物种丰富度指数也得到极大提高,水土流失强度明显降低[8]。

石柱县西北方斗山东麓境内的龙沙河,经“长治”工程第3期小流域治理和“长治”工程第五期精品小流域建设,龙沙河小流域治理度达100%,林草覆盖率达59.32%,取得了显著的成效[9]。卢炜丽等[10]应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对重庆四面山地区5种人工水土保持林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发现四面山生态区的退耕还林过程中选择以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的乔—灌结合混交林模式,可以提高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起到理想的水土保持功能。

水土流失治理的好坏不仅仅是生态环境问题,而且与重庆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如重庆南山区自1998年实施水土保持项目以来,在小流域治理区共栽植经果林约2 000 hm2,在保持水土的同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重要[11]。

通过对黔江县治理和非治理的2个条件相似的小流域的对比分析,发现治理后的小流域减洪减沙及农作物增产效益显著。涪陵区响水滩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中,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小流域经济为核心,力促小流域经济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经验是: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打通融资渠道,确保治理经费的投入;精心规划,明确小流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政策引导,调动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小流域经济向产业化发展的步伐[12]。

在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通过加强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加强技术人员培训、科学分析监测成果等措施,来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也具有重要作用。如针对旧城改造过程中引起的水土流失,制定统一的规划,加强对施工场地弃土、弃渣的管理,对各种开挖面实行封闭,雨污分离,确保排水管网畅通,搞好城区绿化等,同时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可以起到较好的水土流失治理效果[13]。通过强化领导保障,抓好宣传引导,严把监督、审批、验收关,搞好部门协作和执法配合,建立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措施来开展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对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3 重庆市水土流失治理前景展望

经过多年的努力,重庆市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中“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投资7.8亿元,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 152 km2,治理区基本农田增加25%,土壤侵蚀量较治理前每年减少1 700万t,减沙率达69.5%,年人均增收350元左右。重庆市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作为三峡库区的腹心,全市仍有约3万km2的水土流失区域急需治理;工作中也还存在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作深度不够、工程建设管理有待加强、工程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到位、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推进力度不够、监测站点建设科技含量不高、运行管理资金不足等问题[6]。

党的十报告再次提出要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而其中水土保持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在生态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人类发展,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14]。在十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重庆市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继续加强重庆市水土保持工作,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要坚决摈弃那种不惜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的做法,在重视经济增长的同时,更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如左太安等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替代工程费用法等研究方法,核算了三峡库区重庆段的森林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每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森林水土保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4.802亿元,其中减少土地损失的价值为203万元、减轻泥沙淤积的价值为1 196万元、土壤肥力保持价值为14.662亿元。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巨大经济价值,建立合适的干部的政绩考核机制,才能进一步激发新的干部活力,助推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其次要加强水土流失机理及治理方法的研究,引导和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的相关研究,政府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深入研究重庆市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地貌类型的水土流失机理,对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要继续加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水土保持事业的协调发展;围绕“四沿”战略,加快水土流失的治理步伐;严格执法,加强监督管理。

4 参考文献

[1] 周延刚,张其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成因及治理模式研究——以重庆市城口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1):89-93.

[2] 张崇庆.建设水保科技示范园区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水平[J].中国水土保持,2005(5):7-8.

[3] 张春梅,卢玉东,王农.重庆市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5(3):33-35.

[4] 朱宪生.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创重庆水土保持预警监督工作新局面[J].中国水土保持,2005(5):8-10.

[5] 唐继斗,郭宏忠.重庆三峡库区水土保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08(5):19-21.

[6] 聂卓娜,黄建辉.重庆市统筹城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建议[J].中国水土保持,2012(8):55-57.

[7] 文俊,李占斌,郭相平.水土保持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8] 张吉明.璧山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成效与做法[J].中国水土保持,2005(5):22-23.

[9] 金杨.龙沙河精品小流域建设成效及经验[J].中国水土保持,2005(5):29-30.

[10] 卢炜丽,张洪江,王伟,等.重庆四面山5种不同配置模式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9,29(1):160-166.

[11] 程安银.南川区注重农发水保项目后续管理[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12(6):36.

[12] 张志兰.响水滩小流域经济依托水土保持走向产业化[J].中国水土保持,2005(5):32-33.

[13] 关小忠.开展水土流失监测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J].中国水土保持,2005(5):14-15.

[14] 朱永杰.生态文明与生产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