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依那普利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6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依那普利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6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7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对照组)与依那普利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组(治疗组)。观察2个月,对服药前后的血压、血糖、血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作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压下降明显;两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血糖较治疗前下降。结论 两药联用能有效降压,并改善血糖、肾功能。

关键词:依那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2型糖尿病;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87.1 R25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7-0884-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日益增加,糖尿病患者易患高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继发大血管合并症[1]。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说,最根本的问题是有效降压,只有血压达标才能有效预防大血管病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9月―2010年9月在本院住院和门诊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72例,男40例,女32例,年龄60岁~80岁(66.5岁±10.1岁)。糖尿病诊断与分型符合1999年ADA/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2],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两组患者在控制饮食运动治疗基础上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65.1±11.1)岁;病程(10.5±4.8)年;冠心病5例,血脂异常12例,糖尿病肾病19例。治疗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64.6±13.2)岁;病程(11.2±4.3)年;冠心病6例,血脂异常13例,糖尿病肾病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服药前测血压、血糖、血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片10 mg口服,1片/次,2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口服,1片/次,2次/日。两个月后重复上述生化指标的监测,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右上臂血压。观察有无头痛、面部潮红、心悸、咳嗽、腹泻等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生化指标变化(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生化指标变化(x±s)

2.2 不良反应 72例患者中有20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77%,其中头痛3例,面部潮红4例,咳嗽8例,腹泻2例,心悸3例,以上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

3 讨 论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疾病。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血压的高限。糖尿病与高血压互为危险因素[3]。每年高血压患者约2%可发现新发糖尿病[4],而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可达60% [5]。多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往往同时有血脂代谢紊乱和较严重的靶器官损害,积极的降压治疗可显著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复合事件的发生率。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作用是通过抑制ACE,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阻断了血管紧张素Ⅱ的收缩血管作用,使小动脉舒张,再者抑制了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醛固酮的生成也减少,减少水钠潴留,另外还可以抑制缓液肽的降解,更好地发挥舒血管作用。依那普利发挥降血压作用,还可增加肾血流,对肾脏有保护作用。目前被公认为是糖尿病患者降压的理想药物,用于老年人高血压治疗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保护逆转靶器官损害,作用平稳,副反应小。ACEI可明显改善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对预防糖尿病肾病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显著意义[6]。硝苯地平缓释片为钙离子通道拮抗剂,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平滑肌细胞内,使平滑肌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降低,激活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的能力下降,使血管的平滑肌表现为松弛,从而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硝苯地平对肾小球动脉的扩张,使肾血流增加,起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降低了肾功能的损害程度[7]。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最重要的是要达标,即血压

参考文献:

[1] 张祥溢,孙先英.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心、肾、脑终点事件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3(3):21-22.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87-797.

[3] 陈风娟.高血压与糖尿病相互关系调查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1,12(1):14-15.

[4] 沈潞华.高血压与糖代谢紊乱[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6):1383-1384.

[5] 陈国伟.高血压与糖尿病[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4):199-200.

[6] 薛临萍,柳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12(6):924-925.

[7] 张彩云.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策略[J].实用医技杂志,2008,5(15):2003-2004.

作者简介:张改红(1964―),女,主治医师,现工作于山西省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邮编:030012)。

(收稿日期:2011-02-2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