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钱学会深呼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环境如此扑朔迷离,贸然进行投资选择,风险不言而喻。但巴菲特说过:“钱就如同呼吸一样,是24小时运作。”因此不妨换个视角――让你的钱学会深呼吸。
深呼吸是胸腹式联合呼吸,一种不消耗过多体能却有利于健康的运动方式――深吸气时,先使腹部膨胀,然后使胸部膨胀,达到极限后,屏气几秒钟,逐渐呼出气体。呼气时,先收缩胸部,再收缩腹部,尽量排出肺内气体。生活中,深呼吸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可以排出肺内残气及其他代谢产物,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以供给各脏器所需的氧分,提高或改善脏器功能,增强免疫力。
让钱深呼吸也是这个道理。
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运用吸气――加深吸气――屏气――呼气――完全呼出的深呼吸法则。适时把握投资的动静之态,甚至要以退为进,才能吸入更新鲜的“氧分”,获得更高收益。
让你的钱呼吸起来!
钱会呼吸?是的。钱在不同时间段所表现出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如果考虑到钱的不同存在形式――现金或各类资产,这种差异会更大。中国老百姓都能明显地感觉到,近十年里,房产是钱最好的存放形式,股市就差一些,最悲惨的是把钱存成现金,但如果把时间段拉长或缩短,比如一年、两年、三十年,那么结果又不一样了。所以必须控制好钱的“呼吸”节奏,而当前,则是让钱来一次“深呼吸”的最好时期。
会休息才能更好工作
何谓“深呼吸”,用个学术点的定义就是胸腹式的联合呼吸,消耗体能不多,但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牵动上百块肌肉工作。把这个概念引申到钱上,则意味着消费保守、投资静态,减轻资产负债表压力,让钱休养生息,希望在未来大趋势来临时将钱的更大威力发挥出来。
为了更好的明晰这个概念。首先要澄清两个认识误区。一是认为“养钱”就是把钱存在银行账户里,这显然是错误的,“养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正如人在行走过程中也会自然呼吸一样,你也必须要保持钱的流动性和增值能力。用一小部分资金定投基金或精挑个股,都属于“养钱”的内容。这区别于把大笔的钱投入到固定资产上或进行投机炒作。
二是把钱的“深呼吸”等同于非常保守的理财策略,这也是一种误导。在投资理财中,保守的含义是赚取稳定的低收益,尽可能的规避风险。而让钱“深呼吸”则是以退为进,静候大趋势然后放手一搏。
会游泳的人都知道,如果一直在游泳池里游泳的话,均匀的呼吸换气就能游到对岸,可在惊涛骇浪的大海里,你就需要更好的水性,包括长时间的屏气以绕过暗流险礁。不幸的是,我们投资理财所面对的资本市场,绝不会是平静的游泳池,简单的长期持有、资产配置是不可能达到财务自由彼岸的。即使是最稳健的定期定投也不够,让钱做好深呼吸并控制投资的节奏是必要的。
举一个更贴近现实的例子,假如你在2001年开始工作,到现在一直实行一种僵化的资产配置策略:收入除去消费后的钱,有三分之一储蓄,三分之一做稳健投资(比如定投基金),再用三分之一做高风险投资,那么正常的工薪收入会让你到现在仍无力购房,即使购房也要承担大量负债。但假如你早一点儿利用高负债杠杆买房。那现在的资产负债表一定好看得多,看似标准的理财法则却不如有些冒险的举动有更好效果,这是因为你的投资节奏与货币价值波动周期不合拍。没有把握住经济高速增长,货币隐性贬值而又没出现通胀的大趋势。当然,未来十年就会是截然相反的局面了。
理财是为了让钱生钱,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的工作,钱也一样,不能让钱太疲惫,也不能让钱日复一日机械的工作,这样会降低效率。让钱学会“深呼吸”是对理财更高层次的要求,但却是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养钱”是为了抓住趋势
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很难用技术分析手段通过短线操作赚钱,也无法通过实地调研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成长股,把握趋势、尽早布局资产是最简单最安全的策略。当然,这种策略的难度在于对趋势的准确判断。以及在趋势到来时你是否有充足的“弹药”和勇气抓住它。
准确判断趋势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因为要寻找出某一阶段市场运行的内在逻辑,看它是支持市场向上还是向下?比如在6000点的时候,外部危机、内部紧缩和高估值都不支持市场继续向上,而在2000点以下的时候,宽松政策、低估值、经济复苏显示股指处于安全区域。当然,把握趋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比起精准的择股和择时还是容易得多。
相比于专业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没有月度、年度业绩考核,所以只需要静候趋势来临时再操作也来得及,这个时间甚至可以长达三五年。那么,在市场趋势不明或趋势向下时干什么呢?让钱做一次“深呼吸”,在2005年股市和房市发力上涨之前,有长达五年耐心“养钱”的好时光。你可以静态的、观察性的保持投资的意识,却不行动。你也可以调整自己的资产组合,卖出不适宜的资产,再精挑出更优质的金融品种。这个过程中,不要指望市场给你很高的回报,即使有也可能是陷阱,你只要保持资产良好的流动性,认真地研究市场和个股去发掘价值,然后等待真正趋势到来的信号就可以了。
投资要顺势而为,有效把握趋势才能让钱更快的生钱,前提是需要让钱休养生息。有道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很简单的逻辑,却非常实用。
现在,让钱做一次“深呼吸”吧
金秋十月,A般市场给投资者带来了丰硕的果实,专业机构都在畅谈如何做好牛市第二波,最新经济数据也显示,中国和世界经济都在强劲的复苏中。这时。我们却倡导让钱做一次“深呼吸”,希望大家谨慎消费多攒钱、不做大规模的投资而只是“打游击”,让资产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等待大趋势来临,这样的策略是否不合时宜?
其实不然,前文中已经说过。在明显趋势没有到来前是“养钱”的最佳时期,现在即是这个阶段。这里还可以补充几条:当资产价格泡沫严重膨胀、政策方向不明朗、经济结构面临较剧烈转型时,都应该让钱休养生息,控制风险,静观趋势的走向。下面,我们就用具体的问答形式,来阐述一下为什么当前是让钱做“深呼吸”的好时机。
这些财富趋势将延续:
数据表明经济已经全面复苏,怎么能说现在市场没有明丑的趋呢?
如今的经济复苏更多的是靠政策推动的。在未来,不仅是激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回归理性,而且其后遗症,诸如通货膨胀、银行坏账和更严重的产能过剩将逐渐显现出来。政策退出过程中会有很大不确定性,所以还不能说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趋势已经确立。此外,“调结构”成为未来经济工作的重点,这是个不能再回避的问题,过程中必然经历阵痛,这也会折射到金融市场上。投资就是要承担风险,但是当未来风险远远超过潜在收益时。为什么不好好的让钱休养生息一下,等待经济结构转型取得有效进展呢?
在资产价格存在严重泡沫时确实应该好好“养钱”,但如今是处在这个阶段吗?当前股市的泡沫不大,但旁地产泡沫很大,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又会影响到股市。
中国的房价走势已经形成了“双头”形态,目前正处在第二个“头”的顶峰,第一个“头”出现在2007下半年。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很可能比2008年更惨烈,时间也会持续得更长。
这样的判断是基于在政策导向上不会像金融危机爆发后那段时间过分支持房地产业,至少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再出现了,而真实购买力的虚弱和市场的技术形态也支持这一判断,当然还有一点不能不提的是,年初的政府“救市”,已经在老百姓心中形成了“房价永远不会跌,有政府挺着呢”的思维定式,所以有点钱的人都参与到炒房中来,只要散户疯狂,市场必然调整,股市如此楼市也一样,这也应该算是救市行动的后遗症之一吧。
中国人资产布局的最大一部分在房产上,当这个市场面临巨幅调整或者长期横盘时,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养钱”。
很多人预言,明年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果真如此的话,现在谨慎消费,积攒钱财还有什么意义?
关于这个问题,还记得我们7月刊的那篇文章《你赌不起通胀》吗?当货币出现超常规发行时,就应该积极地布局资产,只要在可承受范围内,即使较高负债也要接受。而一旦通胀真的来临,反倒对高杠杆负债者产生巨大威胁,因为随之而来的是紧缩的货币政策。所以,通胀越严重,资产价格往往会跌得越狠。既然认为通胀已经临近,那就尽快减轻资产负债表压力,让消费保守一些吧。
如今人民币升值预期这么强烈,中国的资产价格将再次面重估,这样的大趋势都已经迫在眉睫。哪还有心思让钱。深呼吸。
人民币升值预期是近期支撑资产泡沫的最主要炒作概念,既然是概念,就只能是昙花一现,不意味着真正的趋势来临。当美元开始升值,美元套利交易逆转,如果那时中国仍存在巨大的资产泡沫,将会面临巨大风险。当然对于做短线的人来说,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概念,但普通投资者最好还是要把握趋势,远离概念炒作。
连巴菲特都对美国经济的复苏景表示乐观,在全球市场都明显好转时,不赶紧积极主动地“抢”钱会不会就错失机会了?不能总生活在金融危机的阴星吧?
我们在去年底就建议在危机爆发时要勇敢入市,而如今危机过去,却提倡让钱休养生息。看似荒谬的逻辑却非常合理。未来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将对全球市场带来很大的压力,我们不得不防。巴菲特一方面说经济复苏,另一方面把公司更多的资产配置在固定收益产品上,这老头,大大的狡猾。
一个理财师的利率投资法
他1998年进入银行工作,2003年才开始个人的投资。今日,即使是经历了金融危机、大幅市场波动,张申仍可笑言“近三个月收益率超过20%”。
市场周期在循环中变化,面对当前希望与危机相伴的“焦灼”市场点位和氛围,张申显得更加镇静。他对于“损失”和“得到”的理解很有意思:
“很多人面对损失第一反应是‘恐惧’――没有理由、不择手段的逃避风险。”他坦言,“投资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探索中不断去寻找真正有价值的标的。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投资,真正适合投资的人不会超过现在参与市场人数的20%。”
投资结构,保持流动性
2003年,开始个人投资之初,张申选择基金和债券。但是,由于利率降低,张申现在并不持有债券。而基金只是围绕子女未来教育而进行的基金定投,并搭配一套完整的个人商业保险计划。
“我现在主要关注的是股权投资。”在张申看来,现在虽然以股权投资为主。但是自己不会无时无刻满仓投资,会留出固定的仓位,比如1/3来保持自己足够的流动性。“最多做到3/4”,毕竟现在的宏观面有不确定的因素存在。“在创业板上市前后这段时间,我可能会去作比较确定的行业,如农业(受利于通胀预期),基础医药行业(医改和行业自身业绩增长),金融和房地产。创业板对于我们来说是全新的。它是否能够取代当前的‘壳’资源?如果可以取代,对主板的影响也尚不确定,会不会拉低主板的估值?”
在房地产火热的2009年,张申并未投身房地产市场。在他看来,个人房地产投资的综合收益率未必比股票更高,同时对流动性的需求也不满足自己对投资的需求。“随着个人资产和市场环境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计划地配置一些房产资产。”在2006-2007年期间,张申曾经参与商品期货。“但是,由于工作原因,我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盯盘。在投资上,我不做纯技术的东西。”
利率宏观投资法
“我是一个巴迷”,张申说。他不频繁交易,不是买卖快出的“快”。选择的股票是会持有一定时间的。
他说巴菲特对他的影响最大,“判断、了解、买入、持有、比较,我的操作都是有理由的。我有完整的投资日记,把所有的投资过程写下来。”
由于在银行工作,张申对利率变化更为敏感。何时加息、降息加息的空间和频率都是张申判断的基准。虽然国内投资者可以掌握的信息不如欧美开放,但更多的是很多人放弃了判断的工具和思考。现在是低利率,债券需要在高利率购买。“如果又可以找到一个年回报在7.5左右的时期,我就会亳不犹豫去买。”
张申的策略是不抄底,不逃顶――因为这些是自己不可能准确做到的。“我会依照个人的判断标准衡量价值。虽然这个标准未必是完全正确,但是已经经过多年的积累并形成的价值中枢,并不断修正。”张申会根据利率、货币供应量、宏观经济指标还有“美林时钟”来进行资产配置。
“最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面对市场,张申很平静。在不断的买卖中,一个人依靠一己之力战胜市场是难度较大。现阶段自己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宏观的研究上。作为投资者应该有自己投资的逻辑和判断。“自上而下”的投资策略就是从宏观到微观。判断宏观基础,再去决定自己是否要做,怎么做。现在张申看指标。发电量、CPI、PPI、经理人指数、出口和Mt、M2以及信贷投放等货币指标。张申通过指标判断经济是否进入相对良性状态,从而选择行业。普通投资者很难判断公司的价值。所以,判断宏观更重要。
投资首先要量力而行,做自己能够把握的。投资对外是和交易对手、市场做博弈,对内是对自己人性的一个挑战。所以从“行为金融”看,股价波动是正常的,影响你投资回报更主要的是来自你内心的波动。很多人赔了很多还是不懂,只是等着股票自己涨回来。虽然,根据价值原则,肯定会有一天涨回来,但是你要考虑时间成本。面对市场很多人是“被动”的,因为人们没有一套完整的逻辑。所以不清楚市场的真实面貌。要知道,投资是动态的,不同时期要根据不同市场环境做必要的调整,被动的死守从长期来看获得基准回报的概率都很低,更不要说超额回报。
今年7月。张申提出指数基金在3100后就可以抛,每涨100点就抛1/3。直到只剩1/3仓位。不清仓的原因是虽然3300点处有压力、风险,但是不足以完全离开市场,我只需要降低仓位控制风险就可以了。在张申看来,十几年中。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是22-25
倍之间。而3400点的时候平均市盈率已经超过安全线了。虽然股票市场炒的就是预期。但是人们不能在2009年8月就炒到2010年的8月份。做出这种判断的基础还是宏观。7、8月份的投资减缓,贷款投放下降了。9月市场价格已经合理了,特别是宏观经济所反映的状态,符合甚至超过了预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消化价值和价格的落差不大。美元指数由86跌倒70多,很多资金回流到中国。虽然贷款没有之前的投放速度,但是可以直接参与投资股票的资金回来了――除了贷款。还有热钱。
对于未来,张申仍是看好“从现在这个时点上看。未来1―2个季度我还是看好的。当然也要进一步观察政策面。”随着发电量上涨,开工率还会持续上涨。“这是否就意味着工业恢复,接到订单?”在他看来,从现在的基点复苏,市场再差也会比去年好。所以,现在再去买有真正业绩支持的好公司就没有太多风险了。
通胀不可怕
在张申眼中今年一直火热的通胀预期并不会十分可怕。“理论上通胀是正常的。2007年的通胀是输入型通胀,而2010年则不会复制2007年的模式。”张申表示,当经济危机来的时候。美元先贬值,随即升值,随后爆发次贷危机。
在2008年的绝大部分时间中。除了极少数的农产品外,其他大宗商品都在跌。其原因是,经济趋缓,需求下降,供大于求。现阶段大宗商品不跌是因为大家预期经济应该复苏了,铜、铁都在涨,大量信贷投放必然会派生通胀压力。G20都在讨论“退出”的问题,澳大利亚也开始加息了――这些给大家一个概念,要通胀了,甚至有人说恶性通胀蠢蠢欲动。但是不会很快会来,明年不会国内出现大幅的通货膨胀。首先国内有很强的价格调控机制。
世界上总是不缺钱的。美元贬值的时候,就会推动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场的上涨。随着经济的复苏,市场需求的增加,大宗商品的价格将会逐渐恢复需求的支撑。在~段时间之内,大宗商品的价格会在一个高位徘徊。如果可以在一个合理的价位震荡,需求上升。投机资金退出,这就可以成为可以合理接受的。
投资是艺术不是科学
投资是科学还是艺术?在张申眼中。投资是一门艺术。人们很难找到一个定律,然后大家按照这个定律去做就都可以通过投资获利。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不一定快乐,更多是刺激。我希望投资不是压力,而是一种责任,并使自己可以学会享受其中的品质。“我们没有权利指责别人的短线投资,关键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短线会带来更大的快乐,一天之内可能会赚10%,但是它带给我的痛苦会更多。
在投资中可以充分的认识自己。面对价格波动。自己不可能不害怕,那毕竟是钱。很多人拒绝调整,是因为他放弃了改变自己的机会。投资是对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控制力的磨练。很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好。这时候。弱点就会非常明显的展现,追涨杀跌,赔钱就埋怨,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判断。投资需要不断地修正和控制自己。让自己忍受煎熬和寂寞。当你看到市场有风险的时候,你会不会让自己果断地出来,“这很难”。
面对取舍,张申认为“坚持”是指对市场不离不弃,而不是买入后“死扛”――那不叫长期投资而是长期赌博。在他看来通过2008年的调整和积累,中国市场会越来越开放,健全,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全流通、创业板将会让市场在以后几年中回归到一个合理的平台,逐步规范的市场更接近于欧美。如果你不掌握必要的技巧和足够的专业你一定不会胜利。如果说投资是艺术。张申则是希望自己的艺术形态会更多。自己越敏感,这样投资时候确定性越强。“投资者应该学会找确定的东西。如果你还在赌,在20年后你获胜的概率很低,被淘汰的概率很高。”
N个会呼吸的办法
你现在是否需要“养钱”?
茅台酒厂股票是一个好的购买对象吗?
A,是,一只优质的蓝筹股,不是么
B,哦,价格太高,同样的钱可以多买几手别的股票,分散风险
c,我想,我需要看看它最近的财报再做决定
D,也许是,但我还没有介入酒类投资的计划
你有投资房子吗?
A,我有一套小户型的,计划过几年换一套大点的
B,是的,有几套,这是我最主要的投资品
c,还没有,这种商品不利于交易
D,很好的投资品,就是太耗费精力了
E,是的,有,但这和买股票有什么关系?
你的未来需要钱吗?是多少?
A,我不清楚具体的数额,但应该需要一大笔
B,是的,直到退休,我知道每年必须要累积多少
c,需要,数额巨大到令人沮丧
D,我想,需要先从赚一笔钱开始
下列素质哪些是投资的必要条件?
A,耐心
B,坚强
c,独立
D,灵活
E,自省
F,智慧
c,常识
H,冷静
I,富足
I,胆识
K,毅力
L乐观
你是否有下列投资习惯?
A,询问别人对自己持有股票的意见
B,赚钱时反复宣讲当初为何看上这只股票
c,买入前有严格的“止盈”“止损”策略
D,做类似的决定“一旦股指涨/跌到3000就清仓/买入股票”
充分的流动性会带来哪些结果?
A,宽松的货币政策
B,通胀的预期
c,投资市场的上涨
D,企业业绩的增长
E,经济复苏与繁荣
股市通常反映的是下列哪项?
A,经济的增长与下滑
B,市场供求关系的表现
c,人们对上市公司未来的预期
D,市场资金的充分与匮乏
下列描述会否引起你转向防守型策略?
A,多数投资者上半年有超过30%的收益
B,“十一”后行情为创业扳的推出带来可观的开户量
c,部分机构在加大可转债、封基的资产配置
D,超过1/3的机构预测未来市场走势不好
钱呼吸要点
不要过高估计专业投资者的技巧和智慧
充分利用你已知的信息和知识,而不是听别人的
寻找“价值洼地”的可能性永远存在
在投资股票前先买一套房子
你投资的是公司,而不是股市
尽量忽视股市的短期波动,如果你的目标在未来
投资股票能够赚钱,也有同样的赔钱可能
预测经济是没有用的,预测股市短期走势也没用
持续关注你所持股票的基本面,这个游戏永远不会结束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股票投资。
也并不是每个人、每个阶段都适合股票投资
一般投资者的优势在于对“家门口”状况的了解程度甚于专业投资者
拥有并保持与众不同的优势,能帮助你在股票上赚钱
在股票市场上,一鸟在手胜于十鸟在林。
跟随趋势,给投资点儿耐心
他现在是上海好买信投资管理公司的市场经理。曾供职《福布斯》中文版,还在大学做过助教。凭借不断的学习钻研,以及些许“运气”,Richard在投资的路上走得顺风顺水。
注重积蓄很重要
Richard平生第一笔大额支出是在2000
年。当时上海房价在不断上涨,考虑到将来总有一天要独立生活,于是他咬咬牙向父母借了些钱。花了8万元买了套一室一厅。两年后这套房子涨到大约17万时,他卖出了。
第一笔买房基金中有5万是他学生时打工赚的钱。“当时读大三,也是碰到比较好的老师,对我们学生挺照顾,所以机遇很重要。”Richard感慨道,“学校老师经常给我们项目做,这些收入我也不怎么花。所以就攒起来了。”
在2000年8万块钱不是个小数目,正是因为他平日的积累,才能够果断地出手。平日努力工作积攒财富。当多头市场到来时,方能把握机会好好投资。相比之下,“月光族”们即使工作体面生活洒脱,面对财务自由的目标往往因为手中没有“弹药”而裹足不前。
2004年为了结婚需要。Richard凭借手头积蓄。又贷款买了一套房子。2007年股市4000点左右时,因为多次加息导致还款压力增加。他选择卖出手中的部分股票,提前还上了商业贷款,保留了公积金贷款的部分。问及原因,Richard解释道,“主要是商业贷款利息高,股市风险也越来越大了,提前还款在当时的我看来,是一个比较理性的选择。余下的钱我选择拿在手中作为机动资金。”
投资就像滚看球
从同事那借来的《滚雪球》是对他投资影响最深的一本书。Richard说自己最欣赏将获利不断积累起来的投资风格,或许每次收益不是很高,但能保证收益有好的连续性,最终定能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Richard正式投资股票,开始于2003年。“父亲也投资股票,他的一些朋友到我家里互相交流,有时我也旁听一下。对投资有了兴趣,就开始利用各种渠道找资料自学,那时特别关注杨百万。”
毕业后Richard进入《福布斯》中文版工作,并开始了自己的股票投资。他始终认为。利用自己的知识,赚些能赚的钱是不错的选择。
在财经媒体工作的好处在于,时常有机会接触到宏观经济以及股票市场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工作生活中遇到值得我学习的人很多,当然我不会完全按照某个人的做法办,结合自己的情况和投资实践,总结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很重要。”
2008年的大熊市里,Richard最初将房产外约40%的资产配置在债券基金上。在2700点上半仓加码股票,“当时觉得2700差不多了,没想到后来跌得更惨。”2700点到1600点的过程令Richard印象深刻,由于主要投资在概念股上,等到股市见底时这笔资金已经损失过半。这次的经历对他触动很大,“控制风险很重要。巴菲特的投资收益回报设定到20%,我将自己的设定到20--30%之间,争取比他高那么一点,如果投资能到这一区间,我就会降低仓位以控制风险。”
股指跌破1700点时,Richard已经从《福布斯》跳槽到了好买。Richard认为当时的点位已经差不多了。而好买基金研究总监乐嘉庆。以及部分工作中接触到的基金经理和业内人士也持类似的看法,于是他再度开始加仓股票。由于债市逐渐降温,他同时逐步卖出债券基金,开始转投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最多的时候,股票和股票型基金合并计算,约占其所有资产的70%。
生活才是终点
3000点后包括好买基金在内的一些机构开始提示风险,Richard将股票仓位降到了40%左右,并在7月份携妻去了一次日本,国庆则在上海周边旅游。他的理念是挣钱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年轻不花老了就花不动,更犯不上孤注一掷。“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有个朋友,在2006年时将房子卖了50万,又借了50万,全部投资股票,最后还是让他博对了。这种人值得钦佩,但不是我的风格。”
Richard当前的仓位是50%股票和30%的现金,剩下的用于消费。他认为今年债券收益不大。接下来打算继续关注A股和香港市场。做中期投资计划,积累后为改善住房打算。对于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品种他兴致缺乏,好在Richard在花旗和汇丰银行工作过的妻子喜欢投资银行理财产品。
“她觉得比存款收益好就行。我们家的理财都是互不影响,既能各展所长。也不至于为了投资决策发生争执。知足常乐。”无意间,Richard的家庭也达成了不同资产的合理配置。
选择“防守”还是“进攻”?
投资者不能改变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的起起落落,但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选股策略,顺应不同的经济和市场状况。事实上,股票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具有不同特征的股票选择,了解这些股票的“性格”和打法可以让投资者应对自如,知道在什么时候该把钱投到什么地方。
有一种分类方法认为,经济周期原则可以给所有股票分为三大类:股价与经济周期相关性高/基本一致/无关三类。
第一种周期性的公司和第三种非周期性的公司可以形成替代效应,强周期和高成长是股票投资获利的两大法宝;而经济繁荣并不能带动其股价有靓丽表现。而经济减速或衰退也不会对其股价带来威胁的公司则是资产配置里的稳定基因。
呼吸法则VS周期性
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包括:
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基础大宗原材料,水泥等建筑材料,工程机械、机床、重型卡车、装备制造等资本性商品;一些非必需的消费品行业也具有鲜明的周期特征。如轿车、高档白酒、高档服装、奢侈品、以及航空、酒店等旅游业。金融服务业(保险除外)由于与工商业和居民消费密切相关,也有显著的周期特征。
当经济高增长时,市场对这些行业的产品需求也高涨,业绩改善会非常明显。这些行业的公司股票就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而当景气低迷时,各行各业都不再扩大生产,对其产品的需求及业绩和股价就会迅速回落――这就是专业投资者存在的意义,判断经济周期运行到哪一阶段并具体分析上述行业的受影响程度如何。
不幸的是,绝大多数行业和公司都难以摆脱宏观经济冷暖的影响;幸运的是。我们可以根据周期运行选择进行哪一类的投资。
虽然作为新兴市场,中国经济预计还要经历20年的工业化进程,在此期间经济高增长是主要特征,出现严重经济衰退或萧条的可能性很低,但周期性特征还是存在。中国的经济周期更多表现为GDP增速的加快和放缓,如GDP增速达到12%以上可以视为景气高涨期,GDP增速跌落到8%以下则为景气低迷,期间多数行业都会感到经营压力。上述这些周期型行业占据股票市场的主体。其业绩和股价因经济周期更迭而起落。虽然预测经济什么时候达到顶峰和谷底如同预测下一场恋爱会在什么时间地点发生和结束一样困难,但大致的方向把握有利于开展投资的节奏。
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当货币政策(通常是利率变化)刚开始发生变化时,通常市场上并不能看见效果一周期型股票还会维持一段之前的态势。“屏气”――可以在此时开始考虑转变投资策略。
还有市盈率,这是个极具误导作用的指标:低市盈率不代表其有投资价值。相反,
高市盈率也不一定是高估,因为要配合行业周期的长短;由于对利润波动不敏感,相对于市盈率,市净率可以更好地反映业绩波动明显的周期型股票的投资价值,尤其对于那些资本密集型的重工行业。
屏气只是静态,不是“不投”
强周期、经济复苏时用进攻策略,周期轮换时选择“屏气”以待,弱周期、缺乏机会时购入成长型公司――这就是最基本的“金钱深呼吸法则”运用。
因为经济周期和市场周期的交互作用。不同行业的股票表现各异――在经济由低谷刚刚开始复苏时,石化、建筑施工、水泥、造纸等基础行业会最先受益。股价表现也会提前启动;随后的复苏增长阶段,机械设备、周期性电子产品等资本性商品和零部件行业表现最好;在经济景气的最高峰,商业一片繁荣。这时的主角就是非必需的消费品。如轿车、高级服装、百货、消费电子产品和旅游等行业――每一轮经济周期里,配置不同阶段受益最多的行业股票才可能让投资回报最大化。
然后。在周期性波动和行业表现之余,才能精细到具体的上市公司。哪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更强健?谁的现金流更充裕?谁的主营业务贡献更平稳?这一切都将决定股票的走势。
多家证券研究机构意见相左:有人建议布局、有人直言谨慎;有人看好美元走强、有人称复苏尚早……十字路口,确定性机会难寻。尽管“结构性机会”仍在,但追寻结构仍需大量专业知识支持。
此时,配置一定的商品、债券和其他结构性产品。保有确定的收益就更显重要。
防守时专注成长
经济周期陷于低谷,股票市场持续下跌或因前景不明、大幅震荡时投资者用来规避风险的品种,或是为投资寻找避风港、或是伺机布局等待机会。
典型的防守型行业是公用事业,如供水、供电、供热等行业,但中国电力80%需求以上来自于工商企业,因此电力行业的表现也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另一类防守型行业是食品、日用消费品等居民生活必需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比如不论经济冷暖,生活必需品都要消费。此外,医药行业也具有防守特征,生病就要吃药,人们不会因为GDP增速下降了2%而不感冒。
由于防守型股票数量相对较少,在经济和股市低迷阶段,它们成为投资者扎堆避险的地方,估值上升,买价并不便宜,市场复苏后涨幅也有限――因没有大跌。自然没有补涨。简单来说,防守型是那种不会偏离价值很远的投资品。
偶尔令人激动的是。一些防守型行业的公司股票也可以提供成长型股票的回报,这类公司通过持续不断的兼并收购或扩大产能实现长时间的业绩增长;或者是被冠以另一个名号一成长型股票,他们即便在熊市中也能年复一年创造业绩和股价的成长,当市场环境转好时,又会追随大势而表现突出。这也就是“结构性机会”常在的原因。
所谓“成长”,是因为公司找到了需求不断扩大的新产品或业务,竞争对手相对较少,而需求随着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成熟而逐渐爆发,因此成长型企业多出现在新的经济模式中,容易被冠上时下最流行的概念,如:环保、低碳、高科……此外,传统行业的新业务模式、新市场份额也可能带来成长的机会。
只是看上去很美?
股票投资原理说起来很简单,但只是看上去很美。
拿强烈的周期性投资来说,有一个现象叫板块轮动,步步踩准基本只是神话。更多人留在了“步步接棒”的阵营里:屏气等待时,有可能因时间过短或是过长而被“诱空”和“诱多”性机会吸引,提前释放能量;保守性布局,更可能因为看不懂新模式、新业务而难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或是承受过多的不确定性风险。
我们总是强调,买入并一直持有不是有效的投资策略,更不是“长期投资”的方法。股票投资理性回报总是与系统风险相对,我们提倡的、能做的,只是寻找到避免自身的干扰产生过多人为的“非系统性风险”的方法。
什么时候重新开始进攻?
人们要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通常需要迈过三道关。第一道关是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能过度的消费;第二道关是学会合理的资产配置;第三道关是把握好投资的节奏。只有领悟了钱的“深呼吸”法则,学会“养钱”。并及时捕捉到大趋势,才能冲破这第三道关。
钱的“深呼吸”的过程可以比喻为游击战,其特点是:保持资产的机动灵活。寻找个别的机会小范围出击,然后逐渐地积蓄力量。再展开大规模的全面进攻。那么,该什么时候开始全面进攻呢?也就是说,怎样判断真正的趋势来临呢?我相信很多人关心这个问题,因为目前市场就处在一种混沌的状态,那我们就看看真正趋势来临有哪些信号吧。
对当前市场造成压力的因素有房地产泡沫何时破裂、通胀来临以及随之而来的紧缩货币政策、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大、银行坏账的增加、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萎缩、美联储通过加息退出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等等。这些因素当然不会同时发生作用,而且对市场的压力有大有小,可如果资产价格继续膨胀的话,每一条因素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真正趋势来临的信号就是这些困扰中国经济的因素得到解除。至少有转好的迹象。比如:
房产价格出现大幅的调整。挤出了泡沫并且成交量开始放大;
政府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住了通胀或通胀预期又没对经济造成很大伤害。
地方政府找到了新的税源,并且没有对民间投资产生很大的抑制(像物业税);
银行坏账没有大量增加并严守住了资本充足率红线;
各个阶层老百姓收入得到了实质的提高;
美联储成功地退出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银行积累的资金有序释放。又没有触发恶性通胀……
上述这些信号的出现肯定有先有后,但大部分都会在明年或后年见分晓,如果那时市场的估值不高,则确实意味着一个大趋势的到来。谁都相信。中国经济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只要经济结构的调整取得实质进展,“黄金十年”并非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