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灵动的生成演绎教学的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灵动的生成演绎教学的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进行“课堂动态生成教学”已成为教师的共识。教师该如何有效捕捉、筛选、利用这些生成资源?

一、若能激发,切勿遏制

曾经听一位老师执教《求平均数》这节课,下面截取的是其中的一个片段。

小华家去年四个季度用电量情况如下表:

他家去年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教师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在巡视的过程中,教师发现除了常见的用“四个季度的用电量÷月数=平均每月的用电量”的计算方法,还有个学生用了这样的方法:267÷3=89(千瓦时),222÷3=74(千瓦时),270÷3=90(千瓦时),213÷3=71(千瓦时),(89+74+90+71)÷4=81(千瓦时)。结果怎么也是81,是巧合吗?避而不谈还是……教师决定让它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但她不能作出清楚的解释。

生1:“她是先算各个季度平均每月的用电量,再把四个季度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一个月的用电量。(一个学生试图帮她解释,但绝大多数学生依然不能理解。)

生2:老师,我觉得可以画图来看看。

只见他在黑板上画出了这样几组图:

把每个季度的用电总量平均分成3份后,各个季度中每个月份的用电量就变得一样了。然后,从每个季度中各取一个月的用电量看成一组,这样一共有相同的3组:

因为每组的情况是一样的,所以只要算出其中一组的平均数(81),就是12个月的平均用电量了。

动态生成的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既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又能将这种动态生成的过程演绎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从而使教学成为师生互动、相长的过程。对于有价值的生成,我们绝不能遏制其发展。由于学生个体在思维过程中不一定能处理好“确定与非确定”“相似与相异”的关系,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不仅对于提出问题这一想法的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一次有价值的思维之旅。

二、若能引导,切勿牵引

课堂上的“意外”是每位教师都会遇到的。让意外生成精彩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

由此我想到了我在教学中曾经碰到的一个实例:

一个长40分米,宽20分米的长方形铁皮,把它剪切后将它焊接成一个高是5分米的无盖长方体铁盒,你知道是如何剪的吗?它的容积最大是多少立方分米?(铁皮焊接出忽略不计)

全班几乎都是一样的做法:在长方形的四个角上分别剪去四个边长为5分米的小正方形,然后将余下的部分折叠焊接起来。做成后的长方体,长是30分米,宽是10分米,高是5分米,容积是30×10×5=1500立方分米。(如图①所示)

就在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不同的剪法,他认为这个容积还不是最大的。正当大家都疑惑不解时,他大胆地走上讲台,拿出手中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的纸,演示自己的剪法:他先撕下一张长方形的纸,然后沿这张纸宽的方向从两个角上撕下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并解释,撕下的是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然后将长两侧的纸折叠立起来,因为撕下的两个小正方形拼在一起的长正好等于余下的宽10分米,所以可以利用剪下的纸片堵到另一头。这时,这个长方体的长就是35分米,宽是10分米,高是5分米,容积是35×10×5=1750立方分米。(如图②所示)

这个片段的教学又给了我很多启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它更是一种体验、一种激励与唤醒。

被约束的思维是一潭缺乏活力的死水。教师要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对于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只需要作适当点拨,让学生充当问题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在这节课中,当大多数学生对于那个学生的特殊思维产生疑惑的时候,我没有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将自交还给了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质疑、层层剖析,让问题的思考渐渐完整而清晰。这样学生不但经历了让意外生成由疑惑到明了的过程,而且无形中还体验了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策略。我想说:高明的老师会“蹲下身来看学生”,用学生的眼光审视学习内容,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简单的背后是复杂而又艰辛的劳动。

精彩的课堂缘于“动态”,缘于“生成”,一时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是精彩,过后的“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是精彩,最后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更是精彩。课堂教学是否能动态生成,并能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生成过程中获得发展,关键取决于我们教师。我们只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就能在课堂上生成越来越多的引领策略,从而更有效地去实施动态生成性教学,让课堂产生更多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