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现代汉语角度关照古文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实现文言文教学成效是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探究的目标。从现代汉语角度关照古文教学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是实现文言文教学成效的理想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的比较,把文言文转化成白话文,可使文章中心思想更清楚明了,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文言文 现代汉语 实践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难题。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理解文言文字词句的意义,通晓整篇文章的文意。如果排除了字词理解的障碍,再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学习文言文就会如学习一篇现代文一样简单明了了。那么,在这种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化过程中,哪种途径最为有效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最为理想的教学途径之一就是从现代汉语角度来关照古文教学。
一、理论依据
汉语有其良好的继承性和稳定性。,众所周知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性。但是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转变演化而来,它们一脉相承。把握好它们之间的联系,从现代汉语的某些词句入手,可以很好地学习和教授文言文。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在字音、字形、字义和语法等诸要素中,变化最大的是字音,然后是字形,而大部分词义沿用至今,特别是在一些成语中,词义更是和古汉语中的词义一样。即使有些词义发生了改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掌握的现代汉语知识,是用来学习古代汉语的工具。在既定的现代汉语思维模式里,寻找与古代汉语相匹配的元素,有利于学生把未知的知识点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知识。另外在对比中系统地学习语言,对任何一方都是有促进作用的。王力先生曾说:“语言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语法和修辞手段都是从古代文学语言里继承和发展过来的,在语法方面,有许多古代虚词和结构形式就常常运用在现代汉语尤其是现代书面语言里,在词汇方面也是这样。因此,学习古代汉语虽然以培养阅读古书能力为主要目的,但是古代的文学语言掌握好了,对于提高我们现代汉语的语言修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从现代汉语角度关照古文教学实践
从现代汉语角度关照古文教学,从理论上讲,两者具有内在的联系,从具体的操作层面讲,这是建立在教学者和学习者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修养的基础之上的。教学者和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汉语知识积累,对现代汉语的字词句以及语法等能成竹在胸,娴熟运用。从现代汉语角度关照古文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现代汉语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可通过理解来掌握知识点,不需要死记硬背,就能有效地掌握一定量的古文重点词句和特殊句式,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其感受古文文化的厚重,更好地接受其情感熏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从词义、句型、文白对照等角度做了一些尝试。
1.词义。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其词义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但是这种发展变化不是无迹可寻的。在语义上词的变化不外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或者消失,当然有些词的感彩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改变。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中的“臭”字在现代汉语中是“(气味)难闻(跟“香”相对)”,而在这里就是指“气味、香味”之意,词义在感彩上出现明显的变化。此外,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都可以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的变迁中得到解释。例如,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中“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其中的“智力”就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从古至今,词义发生了转移,古义是指“智慧和力量”,今义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也从“智”和“力”两个词转化成“智力”一个词。从词义的转移角度来理解古今异义这一现象就容易得多。在文言文中还存在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现代汉语当中也有这一现象。因为汉语词汇具有多义性,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而有些词语的语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只有在古文意中存在。另外一些古意通过沿用至今的成语保留下来,例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其中的“临”字是“靠近、接近”之意,这也是其现代汉语语义之一。在词义的消失这一现象中,最显著的是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之意。在文言文中因为种种原因,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借用音同或者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如《滕王阁序》中“虹销雨霁,彩彻区明”中的“销”字通“消”,临时借用为“消失”之意。随着汉语日益规范和词语不断丰富,通假字临时借代这种表情达意的方式也逐渐消失了。
通过这样文白相对的解释,就不难理解古文中存在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言现象了。而且这些古文中的语言现象也是语言学家根据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区别而作出的划分,是为更好地用现代汉语来理解古代汉语而作出的种种解释。
2.特殊句型。词汇根据一定的语法关系构成短语或句子。在文言文中出现的一些语法关系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或者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于是它们成了文言文定的句型结构,我们称之为“特殊句型”。在分析这些特殊句型的时候,通过与现代汉语中某些语法现象进行对照,有利于学生弄懂句子的结构关系,使其更有效地理解和翻译句子。例如:《鸿门宴》“客何为者”中,“何”是疑问代词作宾语,按照现代汉语“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作为宾语的“何”应该放在谓语“为”的后面,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宾语”放在了“谓语”的前面,在语序上“宾语”前置了。这一特殊的文言句式现象,被称为“宾语前置”。理解了这一点,在翻译的时候,只要从现代汉语语序角度出发,把宾语还原到谓语之后,转化成“客为何者”的语序,然后再翻译就容易处理了。这是语法中的“倒装”现象,属于这种语序倒装的特殊句式还有“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形式,它们都可以通过还原其现代汉语的语序来进行理解和翻译。另外古代汉语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被动句”“判断句”等,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只是在古代汉语中这些句子的构型更为经典,除了从句意来理解,更为有效的方式是从特定的字词、语序结构来判断。例如《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中“见”“被”就是典型的被动句的标志性词语。其余的还有“为……所”“于”等表示被动的词语。判断句也有相应的表征,翻译的时候可以用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判断动词“是”来翻译。对文言文特殊句型有一定的认知和辨识能力,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通过现代汉语和文言文的互动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提高其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文白互译。
3.翻译。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互动学习的典型。实现古文到现代文的转化,是综合运用现代汉语语言能力的体现,对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理解文言文的主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古代文学与古代美学、宗教、哲学、民俗密不可分,文言文本身也因诗人自身的游历、身份、处境、心境等的不同,折射出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我们不一定能够真实地还原文本或者作者的意图,但是在翻译过程中,这种探索和研究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很大帮助。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训练,可以在介绍写作背景、疏通字词的基础上,先从翻译句子、段落入手,然后进行整篇文章的翻译,在此一定要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翻译,而不是对照已有的样本进行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分小组讨论或比赛,让学生评价翻译的最到位的文章,进行集体品评与交流,在这种互动合作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从现代汉语角度关照古文教学,是对语文教学的系统性梳理。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本就一脉相承,不可分割。从这种大视野出发,以整体性关照古文教学,在古文教学中融入现代元素,能够使教学过程变得更丰富而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林国雄.文言文教学现代视觉的切入点与文化传承的几点体会[J].语文教学之友,2007,(8).
(杨银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21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