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榆林:扶贫移民“趟”出新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榆林:扶贫移民“趟”出新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陕西榆林市大规模集中移民搬迁始于2011年白于山区移民搬迁,涉及横山、靖边、定边和子洲4县。2012年,陕西省又启动实施了黄河沿岸土石山区集中移民,涉及榆林市剩余8个县区,至此,实现了榆林市大规模集中移民搬迁全覆盖。

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移民搬迁统称为陕北移民搬迁,项目实施三年来,榆林市稳步推进,形成了搬迁规模大、建设标准高、群众受益面广的良好局面。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市累计搬迁3.46万户13.97万人,完成投资37亿元,完成建房面积210万平方米,9716户具备入住条件。

“四化”同步 城乡统筹

榆林市以建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进的现代化新型移民社区为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实用实效”原则,以县城、集镇、工农业园区搬迁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布局移民搬迁点,着力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年来,城镇和工农业园区搬迁的人口已占到总体任务的65.3%。定边县衣食梁移民社区初步建成,同时配套建设物流园区,蔬菜、羊肉和有机肥加工厂,为移民户配套土地,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将成为该县副中心城镇和陕蒙宁接壤的区域物流中心。

靖边县海则畔二区依托县工业园区建设,将成为靖边第二新区。该县还打造了多元化就业创业平台,创新移民就业模式,成立了白于山区进城移民人口就业服务中心,与县城中小企业创业园建立用工信息渠道,为移民人口提供就业服务。同时成立就业互助协会,由政府注入资金,扶持入会移民自主创业,尽最大可能帮助移民进城有活干、有收入,为他们多元就业提供资金支持。

“类似这些大型集中移民社区的建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步到位,改变了传统简单复制农村的移民模式。”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榆林尽最大可能集中建设新型社区,把居住在贫困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区域的贫困人口搬出来,改善其生存条件,改变其发展观念,彻底为这些贫困群体拔掉“穷根”。

榆林市在实施移民搬迁过程中,坚持将其与贫困户就业、创业、增收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考虑,采取有土、无土安置和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相结合的办法,将移民搬迁房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同步推进。

创新机制 完善政策

“过去以村为单位就近安置的移民搬迁方式基本为‘零敲碎打’,2011年以后100户以上才设搬迁点,而且建设标准也史无前例。”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各县区还根据实际,实施了多元化战略。

神木、横山、定边、子洲等县,将扶贫移民搬迁与保障性住房政策相衔接,采取政策保障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充分释放搬迁户筹资能量,挖掘群众自筹潜力,目前成效明显。靖边县政府出让部分土地,交由开发商商业化运作,出让土地收益补贴搬迁户。米脂县采取B-T模式,由开发商垫资兴建移民搬迁住房。佳县采取团购模式,将开发商开发的房子限价销售,为了降低群众筹资压力,政府在兑现建房补贴后,又联系金融机构给每个搬迁户发放贷款5万元,政府给予贴息1年。榆阳、绥德、吴堡、清涧4县区则依托开发商或与城郊村合作建设移民小区,缓解了政府承建移民小区的资金筹措压力,实现政府、开发商和社会共赢。

2011年,市政府印发了《榆林市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住房建设以政府投入和群众自筹相结合,2011年、2012年市政府落实配套资金8亿元,2013年落实市级财政配套资金2亿元。市上分别按照北六县每户补助1万元、南六县每户补助1.3万元的建房补助标准直补到户,其余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开发项目。各县区也视财力安排了部分财政配套资金,或者采取无偿划拨土地等方式,减少移民搬迁群众自筹压力。

榆林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说,移民户搬迁之后,还可以继续享受迁出地各项政策待遇,以缓解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优先保证在册贫困户搬迁,落实特困户免费住房政策,实施集中安置。据统计,目前全市在册贫困户搬迁比率达到50%左右,特困户搬迁人口占10%左右,符合条件的广大贫困人口均可享受到移民搬迁政策的最大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