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湖北两产地黄芩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湖北两产地黄芩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实验不同产地黄芩抗炎镇痛作用的差异, 初步评价湖北竹山县、湖北竹溪县人工栽培黄芩的质量。方法 采用四个产地(河北承德、云南、湖北竹山县、湖北竹溪县) 所产黄芩的提取物对实验小鼠行腹腔注射, 观察其对二甲苯所致耳肿胀炎症的抗炎作用,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 河北承德、云南、湖北竹山县、湖北竹溪县四地所产黄芩在抗二甲苯引起的耳肿胀、抗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湖北竹山县、湖北竹溪县人工栽培黄芩与药典规定的正品黄芩的抗炎镇痛作用无明显差异, 此两地所产黄芩在抗炎镇痛作用方面有替代正品黄芩的价值。

【关键词】 黄芩;抗炎镇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①动物SPF:级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7~23)g,由湖北医药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为SCYY(鄂)20020016。②药品:河北承德黄芩的70%提取物、云南黄芩的70%提取物、湖北竹山县黄芩的70%提取物、湖北竹溪县黄芩的70%提取物(四地区黄芩由湖北省十堰市医药公司提供,经十堰市药品检验所鉴定);二甲苯(上海研生生化试剂有限公司,批号为20100230);醋酸(天津市泰兴化工有限公司,批号为20091203)。③仪器:722 s 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TG328B 电光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

1.2 方法 ①小鼠耳肿胀法[4]取50只小鼠, 随机分为5 组, 每组10只, 各组小鼠分别腹腔给予受试药或对照药(生理盐水)。4 个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河北承德黄芩(A组) 、云南黄芩(B组) 、湖北竹山县黄芩(C组) 、湖北竹溪县黄芩(D组) 的70%提取物20 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间隔12 h 给药3次。末次给药后30 min, 在每只小鼠右耳均匀涂二甲苯15 s,15 min 后脱臼处死小鼠, 用直径为8 mm 的打孔器将双耳同部位等面积切下, 称取左右耳片重量, 计算左右耳片重量差值及肿胀抑制百分率,采用方差分析各组间差异。②镇痛实验[5]取50只小鼠, 实验分组及给药同前, 末次给药后30 min,腹腔注射06% 醋酸生理盐水溶液02 ml/ 10 g,观察15 min内各鼠出现扭体反应次数,计算镇痛率,镇痛率=(对照组平均扭体次数实验组平均扭体次数)/对照组平均扭体次数X100%,采用方差分析各组间差异。

2 结果

2.1 黄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A、B、C、D组均有明显对抗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镇痛实验 A、B、C、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炎症是机体对局部损伤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组织反应,其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炎症早期以变质和渗出为主,局部症状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中期以白细胞游走、浸润、趋化为主,晚期以增生为主[6];疼痛是许多疾病常见的症状,对于炎症和组织损伤所致的疼痛,临床常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治疗。许多研究表明[3],传统药用黄芩不仅对早中期炎症较强的抗炎作用,而且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其抗炎镇痛作用与其抑制PGE2、LTB4、LTC4合成及抑制细胞因子分泌释放有关[7]。

本研究通过经典的早期炎症模型,探讨湖北竹山县、竹溪县人工栽培黄芩与外地黄芩在抗炎作用方面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河北承德黄芩、云南黄芩、湖北竹山县黄芩、湖北竹溪县黄芩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且湖北竹山县黄芩、湖北竹溪县黄芩在耳肿胀法实验中表现出来的抗炎作用与河北承德黄芩、云南黄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实验中,河北承德黄芩、云南黄芩、湖北竹山县黄芩、湖北竹溪县黄芩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湖北竹山县黄芩、湖北竹溪县黄芩与河北承德黄芩黄芩、云南黄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 作者认为湖北竹山县黄芩、湖北竹溪县黄芩与质量较好的河北承德黄芩在抗急性炎症、镇痛方面无明显差异,在治疗急性炎症、镇痛方面有替代正品黄芩的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11.

[2] Lin CC, ShichDE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Scutellariarevulariaextracls and its active components, baicalin, baicalein and wogonon. Am J Chin Med,1996,24(1):3136.

[3] 李敏,杨瑞芳黄芩药理学研究进展.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8(1):137138.

[4] 徐叔云, 卞如濂, 陈修 药理实验方法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911922.

[5] 陈奇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298.

[6] 杨光华主编病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779.

[7] 杨巧芳,孟庆刚黄芩抗炎作用的药理研究述评.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7):1443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