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假“洋奶粉”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假“洋奶粉”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国内在售的洋奶粉品牌中,有80%是国内企业贴牌生产的“假洋鬼子”,这些境内企业到境外注册或购买授权给奶粉“镀金”,再以高价回销。

“100%新西兰奶源”、“纯荷兰奶源”、“国外奶源国内罐装”、“纯正国外生产”,如今走进超市的奶粉专柜,你就会看到婴儿奶粉都在主打“国外”牌。而销售的奶粉中半数以上都是冠以“洋”身份的洋奶粉。但是,业内人士透露,这些洋奶粉中大多数都是贴牌生产的“中国特供”。国内市场80%的洋奶粉是贴牌生产

最近,这些洋奶粉有点烦,媒体曝光大部分洋奶粉只是穿着“洋马甲”的“假洋鬼子”。

年初,有关“美素丽儿”奶粉掺假、多地紧急下架的新闻,令本来就危机重重的奶粉市场再起波澜。由于打着“欧版美素”、“原装进口”的招牌,“美素丽儿”在中国市场的口碑和销量一直不错。

但据央视调查发现,这款号称是最接近母乳的荷兰高端奶粉其实并非产自荷兰,而是由苏州正牌商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非法生产、重新分装出来的假冒伪劣产品,所用原料是来路不明的进口奶粉和过期奶粉。而此前,“美素丽儿”在2012年刚刚进入中国时曾高调宣称,“美素丽儿”无论是奶粉的来源,还是在中国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能保证奶粉的品质绝对没有问题。

无独有偶,央视记者又对另一款洋奶粉“纽贝贝”进行了调查,发现这款标有“100%新西兰原罐原装进口”的产品,在新西兰根本没有销售,且其包装上注明的新西兰总新西兰纯天然乳品公司地址竟是一家修车店。

面对媒体的调查,“纽贝贝”品牌拥有者鑫宏基( 福建) 投资有限公司事后则宣称,该公司并非洋品牌,而是国内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美国施恩奶粉被媒体曝光未在美国监管当局注册后,施恩公司承认施恩品牌完全由华人拥有。

一时间,贴牌生产的洋奶粉产业链纷纷浮出水面。有业内人士披露,目前国内在售的洋奶粉品牌中,有80% 是国内企业贴牌生产的“假洋鬼子”,这些境内企业到境外注册或购买授权给奶粉“镀金”,再以高价回销,让不少“奶爸”“奶妈”们心寒。

尽管洋奶粉售价高昂,且来源得不到保障,但在不少“奶爸”“奶妈”眼中,进口奶粉依然是他们的首选。记者走访朝阳区的家乐福、沃尔玛及一些母婴店,发现包括雀巢、惠氏、雅培、美赞臣、多美滋等在内的多个外资品牌占据了货架的主要位置,而伊利、贝因美等国产奶粉鲜有人问津。销售员告诉记者,咨询或购买的顾客几乎都会选择外资品牌,尤其是80后的父母更亲睐进口奶粉。

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率已从2008年前的30%左右, 跃升到50%以上,在高端奶粉市场,这一数据更是超过70%。

而更多的中国父母选择了国外代购的方式。“国外的留学生很少有人能撇清与奶粉的关系,只要知道你在国外上学,不管什么亲戚都要求你代购奶粉。”一位刚当妈妈的同事告诉记者。

“贴牌”洋奶粉出自三家代工厂

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洋品牌大多出自三家代工厂:新西兰善腾集团、瑞士赫尔达夫、澳大利亚塔图拉。其中,上述“纽贝贝”的生产商新西兰善腾集团,就是国内品牌最大的代工厂之一,有超过20家的“贴牌”洋奶粉由其代工。

“贴牌生产是中国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贸易加工的‘贡献’。”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贴牌生产这三四年来急速增长,就拿新西兰来说,全国奶粉品牌工厂之前只有5、6家,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后出现了将近30家。其中很多都是中国留学生临时注册的公司,拿着政府批准的牌照开始了所谓‘特供’,也就是专攻中国市场,不在本地上市,因为根本通过不了当地的检查。”

“美素丽儿”、法国合生元等洋奶粉就是被投诉吃出虫子等异物后,“假洋鬼子”身份才浮出水面。其实,不少所谓洋奶粉只是从国外进口原料粉(又称基本粉,占奶粉含量的50%—60%),运回后在国内进行加工生产包装。且不说来源是否可靠,这些原料粉被大袋包装后经过高温潮湿的海运运进保税区,再在缺乏严控密封条件的小车间里灌装,结块或掺入异物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了解,进口奶粉的质检与国产奶粉是两套程序,进口奶粉最多涉及20 项检查,很多制造商连最基本的许可证都没有,而国产奶粉则需要检测64 项,风险监控更有几百项。

施恩奶粉事件曝光之后,当地质检部门就回应,很难判定奶粉是否完全是进口奶源。而当地工商部门则表示“没有义务”对产品标注的“100% 原装进口”进行核实与检查。法律法规方面没有明确规定,监管部门也没有相关职责,难怪贴牌洋奶粉在中国畅行无阻。

“贴牌奶粉在原料和质量方面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国外的代加工厂显然不会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中国消费者。”王丁棉说。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国际专家组专家丁宗一也告诉记者,“婴幼儿配方粉的安全属于国家安全的层级,但如果在国外代工生产,对方无需负责安全问题。国外的企业注册虽然准入门槛低,但有严格的企业标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面临取消生产资格的惩罚。而这种国外代工,进口回国销售的做法无疑是钻了法律和政策的空子,打了个球。”洋奶粉的灰色利益链

央视记者在调查“纽贝贝”婴幼儿奶粉时就了解到,只需交5100元就可贴新西兰奶粉商标,只需花一万多元,就可拥有一个原产地新西兰的品牌,且包装一个品牌前期准备时间也只用一个来月的时间,由于产品并不在本地销售,根本不受新西兰政府监管。

记者在百度上搜索“海外商标注册”,发现出现了238 万个结果,价格从4900—16000元不等。

低廉的海外注册费换来的却是高额的利润。据中投顾问的《2011-2015年中国奶粉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进口奶粉在中国国内的平均毛利率超过50%。高额的利润从何而来?王丁棉说,“那就只能在配料上做手脚了。用大量麦芽糊精代替乳糖,用3级原料代替1级原料,成本就这么节省出来了。要知道,麦芽糊精的过量添加势必会降低其他营养素含量,造成营养不均衡,次级原料的营养价值就更不用说了。”

近年来,不少洋奶粉阪崎肠杆菌超标、汞超标、黄曲霉毒素事件、致性早熟等事件屡屡在媒体曝光,洋奶粉的安全问题也被打上大大的问号,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贴牌生产的“假洋鬼子”。

“一般而言,一头健康的奶牛所产奶的细菌总数在3000-5000个/ 毫升,若在挤奶前这头牛未经消毒,其细菌总数就

会达到1万个/ 毫升”,王丁棉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解释说,“而挤出之后,牛奶的温度一般在36-37摄氏度,以运输过程为3小时为例,牛奶在27摄氏度左右细菌总数会达到200万-300万个/ 毫升,在30摄氏度细菌总数将会超过500 万个/ 毫升,若温度超过35摄氏度,3小时后牛奶就会变质,细菌总数会攀升到几千万个/ 毫升以上。”

因此,生产车间是一家奶企的命脉所系,如果做不到全封闭、无菌状态的基本生产环境,这家奶企就会难以生存。据了解,在北京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牛奶都是通过密闭管道运送,并在制冷房把牛奶的温度降到2摄氏度左右,以保证牛奶的新鲜度和营养。这样的牛奶才能存入奶罐内,通过运奶车送到奶粉加工厂进行奶粉加工。而那些进行贴牌生产的海外代工厂,既不受当地部门监管,进入国内市场后监测项目又十分有限,你很难知晓其生产过程是否达标。

不要迷信婴儿奶粉的国外配方

为了标榜自己销售的洋奶粉的“与众不同”,很多商家都会说“我们的奶粉是采用的国外配方”。很多中国父母都会选择国外的配方奶粉,认为国外配方要比国内配方好。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康伶俐,众多奶粉厂家也正是看中这一点在配方上大做文章,如含有“3600万益护因子”、“升

级7+7配方”,“含55种天然食物和营养成分”等,洋奶粉也以配方升级为由在价格上不断攀新高。其实,婴幼儿奶粉中最主要的物质仍然是生牛乳,配方虽然有差别,但不会是天壤之别。

对于盲目崇拜国外配方的做法,丁宗一持保留态度,“无论是我们国内配方还是国外配方,都遵守着一个共同的标准,即联合国国际法典委员会推荐的标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就制定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国际标准,并且不时进行修订调整,也就是说只要符合国际标准的配方奶粉,所含营养素的量都是适合婴幼儿的。”

在奶粉行业有一句话,叫得奶源者得天下。许多消费者只关注奶粉里含有什么营养配方而进行购买,反倒忽视了奶源和工艺这一影响奶粉品质的关键因素。

王丁棉也指出,不同地区的奶粉整体营养上不存在太大差异,只是由于后期加工工艺和包装的区别,导致口感、溶解度等方面有差异,所谓的配方区别是微乎其微的。

国产奶粉打响保卫战

目前市场上的进口奶粉五花八门,产地有新加坡、荷兰、丹麦、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奶粉罐上各种眼花缭乱的标签让消费者无所适从。而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有望提高洋奶粉准入门槛,规范质量参差不齐的洋奶粉市场。

该办法规定检验检疫机构对乳品的进口商实施备案管理,如果进口的乳品标签上标注获得的国外奖项、荣誉、认证标志等内容,必须提供经外交途径确认的有关证明文件。多家外媒表示,这意味着中国婴幼儿奶粉的保卫战再次打响。

会议决定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采用电子监管码等手段,做到全程可追溯;加快制定网上销售婴幼儿奶粉的监管制度;加强进口婴幼儿奶粉质量监管;加强源头监管等。对于这些规定的实施效果,王丁棉持谨慎态度。

王丁棉还强调,“对于监管部门来说,真正的思路要把监管往前移,在生产过程、在源头及早介入,而不是事后追惩。并且提供一个全民监管的渠道,调动每一个消费者练就金睛火眼,让不合格的奶粉没有生存的空间,同时也能帮助消费者重拾对于国内产品、国内奶粉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