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电影《刮痧》中体现的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电影《刮痧》中体现的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中国社会在几千年中一直深受儒家教育的影响。在儒家思想中,人际关系的处理和伦理道德的完善被反复的提到。礼,义,孝在中国文化中是道德的核心思想。然而在西方文化中,最重要也是最被看重的却是个人的独立以及人人平等的观念。因此,中西方在文化观和价值观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刮痧》这部电影就很好的将这种差异呈现了出来,并试图通过一个外在的镜头和价值评判体系来比较中国和美国不同的价值观以及家庭观。在电影《刮痧》中,导演通过独到的叙事方式反应了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在电影里,来自中国的祖父因为思念自己的儿孙而不愿万里来到美国。在见到自己的孙子后,由于孙子小小的不适,祖父对孙子进行了刮痧治疗――种在中国国内历史悠久并流行至今的传统治疗方法。但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刮痧是一种不为人知的医疗方式。当美国国内小孩出现病症,医院是唯一的正确选择。“刮痧”既是这部电影的片名,也是这部电影中各种冲突与误解的导火索。然而在这部电影里,还同时存在着许多其他的文化与价值的冲突,比如中国的传统家庭文化与西方的个人主义,以及中西方在孩童日常行为教育上存在的较大分歧。本文旨在通过浅析中美文化存在的一些差异性,帮助对外汉语教师更好地了解中美之间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方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美文化;价值观;家庭教育;交际

一、比较中西方的不同价值观

中西方对待成功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在电影的开始,许大同获得了公司颁布的最佳游戏程序设计员的荣誉。当他被要求做一个简短的演讲时,他特别提到要感谢公司的领导与他的同事。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中国式获奖感言――在这种感谢的场合下,人们通常会提及到别人对自己成功的帮助。在中国,人际关系扮演着一种非常重要的角色。许多中国人都或多或少得到过自己亲戚或朋友的帮助。因此当获得成功后,人们一定会感谢自己的亲友,尽管也许亲友只是起到一点点的助力。中国人很少会表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出色能力和辛勤工作。然而,美国人在这方面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他们更多的喜欢赞扬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努力甚于同事和上级的帮助。

二、家庭教育冲突

2.1中美家庭教育浅析。在中国,当小孩犯了错误,父母多会采取打骂来教育惩罚。中国家庭的教育以严格著称。中国自古就有关于孩子教育的古话:“打是亲,骂是爱”以及“黄金条子出好人”。另外,中国的父母,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往往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这些孩子的身体健康以及教育都成为了问题。近几年,随着电视媒体的曝光,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在不断得到改善。在中国,长辈对晚辈在肉体上进行一些惩罚是一种普遍行为。长辈们通常认为这会有助于晚辈们的思维和身体的健康成长。但在西方社会里,这种行为恰恰是被强烈禁止的。任何侵犯儿童的行为在西方国家都会看做是非法行为。电影里,许大同为了表示对自己美国朋友的尊敬,从而当着朋友的面惩罚了自己的儿子:他十分生气的给了自己儿子一个耳光。这种行为如果发生在我们国家,会被看成是家长给自己不良教育找的一个台阶下,但在美国朋友的思维方式里,这种打儿童哪怕是自己孩子的耳光是一种非常恶劣的暴力行为。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在美国,父母从来不会为孩子犯了错误而体罚他们。美国父母不认为体罚孩子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任何正面影响。正确的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修正问题,而不是依靠打骂来让孩子记住自己的错误,这样只会错误地引导孩子。另外在美国,对孩子进行体罚是犯法的,将小孩独自留在家也是违法的。

2.2中美父母教育理念不同的原因浅析。中美父母的教育理念充满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角色定位。中国父母认为孩子是他们个人的财产。他们认为孩子隶属于自己,因以此孩子只能在他们的看管下健康成长。大多数的中国父母充当了改变与决定孩子命运的角色,这种关系明显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然而美国父母是公平的,自由的看待他们的孩子。美国小孩自打出生,父母就认为他们是独立的。他们把孩子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他们更多的是培养和孩子平等交流以及平等看待孩子的思维和想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美国父母更喜欢给予他们指导与帮助。因此,教育理念的不同直接导致教育方式的差异。

2.3电影《刮痧》反应出的家庭矛盾。在电影中,还有一个场景可以体现由于中美家庭不同的教育方式引发的家庭矛盾。当方大同的爸爸待在警察局的时候,方大同的妻子在工作而无法去警局接大同的爸爸回家,大同只有自己亲自去警局接父亲。当大同去警局接到父亲后,他打电话给妻子,而大同的妻子得知大同是独自去接父亲,而将孩子丹尼斯独自留在家里的时候,夫妻爆发了一场不小的争吵,从这场争吵中,我们也得知在美国将小孩独自留在家里是犯法的。

2.4中美对于人际关系的不同看法简析。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美国的文化关注的是个人主义,而中国的文化关注的是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个人反抗权威以及所有试图控制个人的行动――尤其是那些由国家或“社会”施加的强迫力量。因此个人主义直接的反抗是将个人地位置于社会或共同体之下的集体主义。由此可以看出中美在人际关系的看法上不仅是不同的,更是对立的。这就是中美文化冲突的根源,也是电影想要讨论的。在《刮痧》中,当大同的妻子珍妮在医院里生下了丹尼斯的时候,大同由于工作繁忙而没有陪伴在妻子的身边。这种情况在中国是属于可以理解的范畴,这是由于集体主义要重于个人主义,也就是是我们常说的“为了大家,牺牲小家”。但在美国社会,这种行为却是不可理解以及难以接受的。这种中西方的价值观冲突不仅仅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冲突,也是对于人际关系看法不同的冲突。

2.5在电影《刮痧》中反应的亲人矛盾。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元素与载体。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强调家人间的爱与和睦。中国有句古话:“虎毒不食子”,所以在电影中,当美国儿童福利局控告方大同虐待自己孩子的时候,方大同的反应是不可思议与难以置信。他对妻子说:“这就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难道还需要证明什么吗?”在大同的思维里,孩子的问题是父母自己的问题,不是其他人所能够干涉的。在中国,孝心也是另外一个重要美德。电影里,方大同欺骗法官说是自己为孩子做的刮痧,他这么做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父亲。在中国人看来,方大同的做法尽管没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但是由于他是出于孝心,因此他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美国人的眼里,他们是根本无法理解这种中国特色式的孝心的。

三、结论

不同的国家,由于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人们也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家庭观,价值观的冲突在跨文化交际中尤其突出。然而尽管如此,人们可以通过交流、观察以及沟通来跨越这种文化的沟壑。这也正是《刮痧》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思考。中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与西方国家出现文化上的冲突,如何正确处理好这种冲突将是我们应好好研究的一项课题,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思考的。

【参考文献】

[1]谢传惠.从电影《刮痧》看跨文化交际[J].韶关学院学报,2007(8).

[2]金洪浩.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冲突与应对方式诌议――基于对电影《刮痧》的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