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构建第三方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路径选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第三方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路径选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对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状况的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应该朝着政府内外改革并行的方向迈进,即通过外部社会力量的参与来变革当前这种低效率的监管模式,形成第三方参与、政府主导的,包含监管机构、公民、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在内的“四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然而在“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下,对于如何调整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这一焦点问题在学界已经达成相对统一的意见,即构建相对集中的监管体制是提升管制效率的必然出路,但对于改革的程度却依旧存在分歧,主要表现在:是完善当前综合协调的监管体制还是重新构建单一的监管体制。

关键词:第三方参与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2-0052-02

1 完善制度保障,明确第三方参与的法律地位

第三方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是行政管理科学化与民主化的一种体现,要保证这种参与模式必须要明确各个主体的法律地位,赋予其法律权威,使之成为制度化参与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立法机关应该根据食品安全的公共需求及时对法律进行完善和弥补,对第三方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给予法律上的保障,提升第三方的合法地位,实现其参与的程序化。

其次,健全法律体系,清晰权利边界,建立和完善第三方参与的权利体系。第三方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最根本问题是自身权利问题,也可称之为是社会性主体的权利问题。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即明确目标、信息收集、拟定方案、方案执行,而第三方的参与权利应该贯穿于决策的各个环节。

2 通过公共协商,型构第三方参与的协商机制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协商主体。食品安全协商主体由食品安全公共需求中直接和间接利益相关者来确定,这其中不包含食品产业链上的以获取食品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而是主要包括社会性公民、组织等第三方,要使得第三方主体尽可能的多元化。对于参加议事协商主体的选取标准主要取决于选取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实际上问题在于,一是哪些才是具体的利益相关者,二是如何才能找到这些利益相关者。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协商内容。凡是涉及食品安全事项的内容都应该纳入到协商的议程中,包括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预警、食品安全监管,实际上这些内容最终都以政策的形式予以确认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协商程序。第三方参与的食品安全协商平台是以平等沟通为前提,广泛吸纳多元意见,最终形成科学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并有效的予以实施。

3 建立第三方参与的信息处理系统,畅通信息渠道

第三方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构建还有赖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前面已经分析,第三方既是食品安全信息的媒介者也是食品安全信息的传递方,那么如何实现政府---第三方---食品企业之间信息互动,成为提升监管有效性的关键。一方面,建立起第三方参与的相对独立的信息处理部门,利用第三方自身优势,收集更多的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平衡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中各部门间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同时,及时对社会公布相关信息,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所以,第三方参与的食品安全信息处理系统成为第三方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有效运行的关键。

其一,建立第三方参与的信息处理系统,增强信息处理能力。食品安全监管实施的前提是对食品信息的收集、汇总、整理以及分析,离开这些信息,具体的监管工作也就无法科学的展开。其二,平衡各个主体间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其三,及时公布食品安全信息,畅通信息传输渠道。

4 培育第三方主体,塑造参与能力

我国的公民社会发展不够成熟、社会组织发展滞后、公共精神缺乏等因素都阻碍了第三方参与。因此,要推进第三方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建设,必须要培育公民社会,不断提升第三方主体的博弈能力和博弈水平。

一则,加快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第三方与政府的良性互动。食品安全监管行为深受我国政治体制的影响,而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从历史脉络来看,始终围绕着权力的集中与下放来推进,但实践证明,“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始终存在。因此,要推进第三方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构建,必须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公民社会的建设,提升公众的博弈能力,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二则,理顺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促进民间组织的成长。民间组织发展滞后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不合理,政府过多的干预民间组织的行为,使得民间组织的功能受限,而且往往带有政府的官僚色彩。因此,要实现民间组织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过程必须要理顺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三则,积极培育公共理性,锻造社会性主体权利意识。公共理性是社会多元主体的理性精神,我们之所以强调培育公共理性,是因为追求不同的利益,公民如果不能达成某些共识,社会将会陷入混乱的状态,而且充满各种不同利益追逐的矛盾。

5 转变监管理念,建立应急机制

第三方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在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渐进性改革而逐步构建的一种全新的监管体制。这种体制模式下,第三方广泛的参与进来并且成为监管的重要主体。因此,笔者在综合考虑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管制的行政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认为新体制的运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阻力问题。任何一次改革都是一次利益的重新调整与分配,总会使一部分人获得利益,而另一部分人失去原有的利益,失利者会千方百计极力逃避和阻碍改革,即使是迫于行政压力而必须进行时,也只是阳奉阴违、表面执行、暗中抵制,形成很大的改革阻力。第二,监管理念,职业素养问题。“科学的监管体制往往会在传统观念偏差中磨损其功效而引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一点在近期与大陆相同文化的台湾“塑化剂(DHP)”食品事件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第三,应急机制问题。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不仅需要科学的监管体制还需要构建相配套的应急处理机制。就中国目前情况来看,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不仅与体制有关,也与尚未建立应急处理机制有关。因而,在革新后的食品安全监管新体制运行中必须要建立以“事前控制。

参考文献

[1][美]埃里克.诺伊迈耶.弱与强:两种对立的可持续性范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美]帕特曼.参与和民主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美]巴伯.强势民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