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核桃的发展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核桃的发展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核桃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我国的核桃产量居世界第一。本文介绍了国内核桃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主题词:核桃;现状

核桃又名胡桃、羌桃、万岁子, 属于胡桃科核桃属核桃组。核桃树的经济价值极高,其坚果仁、坚果壳、总苞( 青皮) 、枝叶及木材都各有用途, 但当前我国栽培核桃的首要目的是获取其坚果。我国核桃的传统消费方式以生食和简易加工品为主, 如虎皮核桃仁、核桃酥、蜂蜜核桃等风味食品。但随着加工技术的深入发展, 市场上开始出现了核桃油、核桃全粉、核桃健脑产品和复合式核桃乳等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 显示了核桃加工业的巨大市场潜力。

1 我国核桃的发展现状

2002年,世界核桃年产量为130万t。目前, 世界核桃产量中, 我国产量第一, 美国第二, 土耳其第三。我国种植核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种植分布的范围很广, 南部除福建、广东、海南, 北部除吉林、黑龙江之外, 其余各省均有种植, 垂直分布在海拔4200m ( 拉考县徒庆林寺内) 到海拔-154m (新疆吐鲁番盆地)。云南、山西、陕西、河北为核桃生产大省, 其中云南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我国生产的核桃一直以内销为主, 出口量不到总产量的10%。20世纪60年代, 我国核桃产量与法国、意大利呈三足鼎立之势, 但到20世纪70年代, 由于美国的核桃产业迅速崛起, 使得我国核桃外销量急剧下降, 其主要原因是当时对良种化核桃的选育工作不够重视, 导致核桃大小不均, 外观欠佳, 品质良莠不齐, 从而丧失了市场竞争力。因此尽快改善我国核桃品质, 提高我国核桃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成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核桃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1981年,我国核桃年产为11万t;1991年,我国核桃种植面积为91.8万hm2;1993年总产量增至19.22万t;2000年我国核桃年产量突破30万t, 达到30.98万t;1997~2001年我国核桃年出口量为1200~2400t,出口价9.6~11.3元/kg。到2003年底时, 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66.7万hm2,结果树达到120万hm2,约6000万株, 年产量稳定在35~40万t。截至2005年底, 全国核桃树约2.1亿株,主要分布在秦岭巴山山区、吕梁山区、太行山区和燕山山区,核桃总产量达到43.6万t,出口量约占10%,实际人均消费量为0.21 kg。我国核桃良种选育工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但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进入了全面发展期。到2003年底时,经过资源普查、引种、实生选种和杂交育种,我国共选育出50多个优良品种,120多个优良品系和140多个农家品种,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如早实核桃良种有辽宁1号、辽宁4号、温185、扎343、鲁光、中林1号、中林3号、中林5号、西扶1号、西林2号和香玲等;晚实核桃良种有礼品2号、晋龙1号、晋龙2号、清香、西洛1号等。

2 我国核桃产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劣质低产林需要加快改造利用 虽然我国核桃栽培历史悠久, 但实生繁殖却占较大比例, 这种非品种化栽培是造成我国核桃低产和品质差的根本原因。核桃树是异花授粉树种,实生后代变异复杂多样,个体间差异极大。因此,采用实生苗建立的核桃林普遍存在着劣质低产问题,造成有树无果或少果,结果树平均株产核桃仅4kg左右的现状,这都影响了核桃林的总产量和坚果的商品性, 所以对我国劣质低产核桃林的改优还要加大工作力度。

2.2 栽培技术落后, 新兴生物技术使用有限 核桃树常被认为是结果晚和产量低的树种, 因此我国不少核桃产区的栽培管理工作粗放经营, 种植点多在梯田边上, 导致核桃树发育不良, 而且放任生产, 使土肥管理、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微枝嫁接等栽培技术的推广往往与实际脱节。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利于控制核桃营养生长,提高坐果率,防止采前落果,促进果实肥大,提高果实品质,延长果实贮藏寿命,对增加经济收益有显著的作用。生物技术在核桃产业上的应用,包括对核桃高频率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核桃抗病虫品种和采用核桃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新品种等, 但这些新兴技术在实际中极少使用。

2.3 核桃精深加工未能形成较好的加工层面 核桃的综合加工价值极高, 但是现在市场上大多数加工制品都是附加值不高的粗加工产品,而利用优质核桃的叶片、枝条、雄花序、果实等制成的高附加值产品极少。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在30%以上,我国仅有2%~6%。江苏省的核桃加工率只有3%~7%,而云南、山西和陕西等核桃主产区的加工率虽可达到10%, 但大多也为低附加值产品。

2.4 核桃贮藏体系滞后于核桃种植业的发展 由于核桃的含水量( 只有4%~8%) 和呼吸速率均较低,采后不会在短时间内( 3~5 个月) 霉变腐烂,因此对核桃采后的贮藏保鲜不重视,处理方式不合理、不正确, 使得核桃的品质劣变极为严重,往往在采后5~8 个月出现油脂氧化(哈败)、蛋白质变性、质地干枯、色泽褐变、风味丧失和种仁霉变等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贮藏不当造成核桃采后的损失占其总产量的12%。在核桃的集中产区,由于保鲜贮藏技术和设施滞后,因此难以建成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核桃加工企业,这给核桃产区发展产业化经营,以及带动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带来了巨大困难。正因为核桃的贮藏保鲜跟不上其产业发展,从而导致其商品质量下降,货架期缩短,生产成本提高,消费市场萎缩,极不利于核桃安全食用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收稿:2012-08-01)

参考文献:

[1] 赵宝军.面向21世纪我国核桃发展策略刍议[J].中国经济林现状与对策, 1996 ( 2) : 191-193.

[2] 甘霖,吴正琴.核桃的发展及其应注重的问题[J].四川果树, 1995 (1) : 30-32.

[3] 郗荣庭,刘孟军.中国干果[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