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断句子 造句类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断句子 造句类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词语考查的要求仍然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2007年全国18套高考试题中有13套考查到成语的使用。由此可见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仍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

但现实中,考生对此类题目几乎是全凭积累和语感,很少有什么方法可言。更多的考生是四个选项能明确地断定其中的两项,只余两项时却因为没有好的方法区别而造成失分。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介绍两种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读断句子法,造句类比法。

第一种:读断句子法

所谓读断句子法,就是在阅读句子时有意地删去句中的成语,从而造成语意的断裂。但由于语感的原因,句子断裂处往往会自然产生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来填补语意使其完整。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语感所产生的那句话或那个词与原有句中成语的语意进行比较来辨析其使用是否正确。一般地说,如果二者意思相同,则可视为原有成语的使用是正确的;如果不相同,则可视为不正确。

下面以2007年安徽高考试题来看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

例句: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重要,而要把它完美无缺地取出并加以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具体步骤:

第一步,有意识地删去句中的成语“完美无缺”。现在这个句子就变成了:

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重要,而要把它 地取出并加以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第二步,凭语感读句子。因为句子画横线处内容的残缺,我们根据语感可能会把这个句子补充为:

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重要,而要把它完整(完好无损等)地取出并加以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注意这句话中,补充的词是“完整”(或“完好无损”等),每个人的语感不同,补充的可能不一样,但大体意思是一样的。

第三步,比较所补充的“完整”与原句中成语“完美无缺”的区别:“完整”只强调整体性,不强调完美;而“完美无缺”词义程度要深得多,不仅仅完整,还要完善。二者强调的重点不同。

因此,我们就可以断定成语“完美无缺”使用错误,可以更改为“完好无损”。

下面做几个练习,熟悉一下这种方法:

1.排雷是一项生死攸关的工作,这个连队自从接受这项任务以来,已经牺牲了30多人。(2001年全国卷)

2.看完电影《虎口脱险》后,大家给小王对号入座,说他就像影片中的那个有才能的音乐指挥,常常因粗心做出一些有惊无险的事。(2007年宁夏卷)

第一个句子,我们可以调整一下句子结构,这样语意的指向性更明显。

这个连队自从接受这项任务以来,已经牺牲了30多人,由此可见排雷是一项生死攸关的工作。

而后我们分别删去两个句子中的成语,根据语感进行阅读,会发现我们补充的词语分别是“危险/可怕”和“丢三落四”。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生死攸关”强调重要性,而句意强调的是危险性,因此其意不符合语境。“丢三落四”强调的重点是因“马虎粗心”而产生的错误,而“有惊无险”强调的是因莽撞而产生的惊险之事,二者强调的重点不同,因此使用错误。

从以上例题可以看出,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对残缺部分所补充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或者多用几个词,这样可以相互比较、验证。二是比较所填补的词语与原有词语的不同时,要特别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感彩、语意的轻重、语法的功能等。请看以下例句:

例1.他是个足球迷,经常看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工作之余与别人谈论的话题也总离不开足球。

根据读断句子法,填补的词语可能是“如痴如醉”、“入迷”等词语,而后我们比较时会发现“出神入化”是形容技艺达到很高境界,而“如痴如醉”、“入迷”等词语是用来形容人们对某种事物喜好的程度,一个是形容技艺,一个是形容喜好程度,二者的使用对象不同,因此成语使用错误。

例2.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2007年江苏卷)

凭语感,我们就能感觉出,“推波助澜”是个贬义色彩的词,而原句要求的是褒义词,二者感彩不同。

例3.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融。

(2007年湖南卷)

根据读断句子法,我们会在原句成语处填补“并不显得特别乱”这样一句话,因为原句说“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虽然”是表示一种事实,后面有“但”表示转折,但并不能完全改变“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这一事实,因而“水融”这个成语的词义程度太重了。

例4.风格鲜明、体系完整、精细雅致的徽州文化,在洋洋洒洒的中华地方文化中独树一帜。

(2007年安徽卷)

根据读断句子法,我们会为原句成语处加一个“蔚为大观”或“多姿多彩”等。但比较二者的不同会发现“洋洋洒洒”一般修饰或补充动词,而“蔚为大观”或“多姿多彩”一般用来修饰名词,因此成语使用不当。

第二种:造句类比法

这是在原有读断句子法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因为有时我们对所填补的词语与原有词语的区别难以把握,这时可以多造几个句子,通过这些句子内部语意的分析,来确定二者意义的相同还是不同。

例句: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2007年江西卷)

通过读断句子,补充的词语可能是”无法想象、不能想象”等,但“无法想象”与“不堪设想”的意思我们仍无法区别,这时多造几个句子就能发现其不同。如我们常说“你再这样下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不堪设想”表示将来时态,往往是一种不好的结果。再造两个句子:“两千年前的人类如何生活,我们无法想象。”“我无法想象父亲是如何度过今天这个长夜的。”从这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无法想象”可以对过去、现在、将来的种种时态的表示,但“不堪设想”却不能表达这层意思。这时我们就可以确定二者用法有些不同。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做成语试题时,最常用的方法还是语感审知法,即通过语感的审读来确认句子的正误,只是在无法确认时,我们再运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比对。这两种方法初次使用时比较繁琐,但练习一个时期后就会快捷了。

(作者单位:济宁市育才中学/

邹城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