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玩根石的“辽南艺术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玩根石的“辽南艺术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进大连开发区靳元生的家,不如说进了根石陈列馆。那占据几面墙壁的陈列架上,根石作品琳琅满目;那占据了房间大半的画案,上面的文房四宝、画毡印章连同画室一起,每天都处在创作状态。而根石在这里,明显占有突出位置。

1991年8月,靳元生一家三口去参观一个陈列馆,陈列馆主人是中国根艺协会主席、一级美术师马驷骥先生,陈列种类就是根雕艺术。靳元生当即买了马驷骥先生所著的《中国根艺》一书,服务员看出他们夫妇兴趣颇浓,就问靳元生是否搞根雕,靳元生点点头,顺口说家里有不少。没想到服务员提议他寄些根雕照片来看看。按约定,靳元生把两件根雕作品《觅》和《老子》的照片寄去北京。到了11月初,中国根艺协会来信,诚邀他携作品参加“第三届中国根艺美术作品展”。结果,《觅》入选并获优秀奖。这对一直默默从事根雕创作与收藏的靳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飞跃性的提升和促进。

这种动力,不仅源于这次全国入选与获奖,而且源于他们夫妇苦尽甘来的快乐。他妻子田丽华名副其实的“夫唱妇随”。那次去北京参展时,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索性带上四十多袋方便面,在京逗留11天。当他们从全国两千多名参展者中脱颖而出并获得奖项后,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

从北京回来后,靳元生夫妇频繁走出家门。山上不能破坏林木,他们只能找枯根残木;他们时常去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柴禾垛寻找树根,主人弃之,他们就拿上,主人索之,他们则付钱买走。1992年大年三十,他们照样推上手推车,上了附近的大黑山,遍觅枯根残木,收获而归。在他们心里,发现的收获比过年都快乐。

成就来自生活。1997年到1999年间,靳元生参与筹建大连金州区根(石)艺美术学会;1999年,经中国根(石)艺美术学会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定,成为“中级根艺美术师”;2006年,中国文化管理学会特别授予他“当代杰出民间艺术家”称号。

靳元生搞根雕的思路,在意识上是“根雕之美,美在天然”、“三分人工,七分天然”、“化腐朽为神奇”,在取材上是立足于本地木种(杂木和果树),不追奇猎缺,在平实中发现。他的奇石创作与收藏,同样贯穿这种理念,美在天然,重在发现;立足于本地石种(石灰岩、海卵石、礁石)。用他的话说就是“以本地木石为耍,发现艺术”。在他创作与收藏的两百多件根艺、一百余件奇石当中,都体现了本土特色。

靳元生的根雕作品,以生动自然、古朴典雅的风格著称。比如他的获奖作品《吟月》,秀气玲珑的仙鹤,动感从脖颈、身姿、双腿和尾端充分表现出来,而这种动态的趋向,则是天上的月,虽无月,题目却一语中的,把欣赏者的意念引向天上的月;仙鹤所立足的底部,浑厚凝重的根结,极好地突出和烘托了主体,上下和谐,相得益彰。他的奇石作品,则以形神兼备、俗雅并存和漏、透、怪为特色。比如他的一件中间有大圆孔的厚石,还有一件石之中部如镶嵌圆日的作品,都饶有滋味,于平实中见新奇。他的根石创作与收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他的书画创作既促进了根石的发现,又从根石当中领悟了天然的灵感。他说:“根石根石,有根就应该有石;书画书画,书与画是相互连带的。”所以,他的根石创作与收藏是始终与中国传统书画同步而行的,从而赋予了他的根石收藏浓郁的艺术品格。

说起靳元生搞根雕的来由,小时候在农村他就爱绘画,素描、水彩、油画都涉足。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总停电,家家户户点蜡烛。那时他已结婚,点蜡烛用什么做蜡台呢?亲属的果园里树根多,时常当柴烧,他偶然发现一个树根像点什么,就随手拾起来,一端详,看出卧鹿造型,趁势加工做成蜡台。后来他知道,那是他内心艺术感觉的色彩。正是从这第一件根艺作品蜡台开始,他搞根雕着了迷,但那时还不晓得根雕为艺术门类。

懂得根雕是艺术的契机是1981年的一本《人民画报》,他读到一篇南方一教师搞根雕的文章,大受启发。他临摹古今名家画作,又四处问师求教,“遇能书画者,必访问穷究其理法”。这样一触及,茅塞顿开。1991年去参观马马四骥先生的陈列馆,他的艺术审美元素在根雕奇石与书画中相互渗透。他还搞盆景和砚雕,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多种门类的热爱与研习、融会贯通,使得他的根石作品艺术韵味十足。

现年53岁的靳元生,虽然有中国根(石)艺美术学会会员、大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等头衔,根石书画作品与传略被收入《中国根艺美术家辞典》等文献书籍,但他仍如起步当初锲而不舍地求索努力着。

靳元生的根雕作品,分别参加了全国三、四、六届根艺展,并有奖项斩获。由于他在民间艺术多门类的成果,人们称之为“辽南艺术家”,这无疑是对他最高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