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人丁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以寻求一种人流无痛的麻醉方法。 方法:100例自愿终止妊娠且无禁忌征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和芬太尼,观察组50例.静脉注射丙泊酚和芬太尼。观察比较两组,两组手术方法、 手术时间基本相同。观察比较两者在人工流产中静脉注射痛反应,意识消失时间和苏醒时间,术中用药量,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抑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71-01

丙泊酚是一种新型速效静脉,作用快而维持时间短,恢复迅速平稳,不良反应少。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时,可能发生呼吸抑制。如果同时加用镇痛性药物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从而减少呼吸抑制的发生,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要求自愿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且无手术禁忌征的早孕妇女100例。停经8-12周。尿HCG和盆腔B超检测均为宫内妊娠。随机分为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组(A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B组)。

1.2 方法:人流术前常规检查.术前禁食饮4-6小时。进入人流室后常规面罩给氧(2L/分钟),连续监测心率、氧饱和度、血压(BP)等生理指标.开放上肢静脉。 A组:咪达唑仑0.1mg/kg及芬太尼1μg/kg,B组:静脉推注丙泊酚1.5-2mg/kg及芬太尼1μg/kg,1~2分钟推注完毕 1~2分钟推注完毕;。两组均至孕妇深睡或睫毛反射消失,呼吸平稳后开始手术。如术中孕妇出现肢动皱眉或手术时间延长,追加丙泊酚20~30mg,术中均常规吸氧。术前常规检测血压、 脉搏、 呼吸均正常,身体状况良好。术中均行血压(BP)、 心率(HR)、 血氧饱和度(SpO2)、 呼吸频率(RR)监测。观察项目:呼吸抑制、

BP、 HR、 药量、起效时间、苏醒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t检验和X2检验.若P

2 结果

2.1 两组人工流产时间比较A组手术时间(6.5±1.1)min,B组(6.4±1.1)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呼吸抑制及术中监测情况比较A组发生呼吸抑制10 例(20%),B组发生呼吸抑制1例(2%),B组明显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比较起效时间A组(15±5)s,B组(50±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苏醒时间A组(12±1.2)min,B组(8.0±1.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人工流产以往几乎都是在无任何麻醉止痛的情况下进行的,绝大多数妇女在手术时会感觉疼痛难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在无痛状态下进行手术。人工流产术时,传统的扩张宫口方法对宫颈的牵拉疼痛及对宫壁的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从而出现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压下降、 面色苍白、出汗、头晕,甚至发生晕厥和抽搐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丙泊酚是一种新型高脂溶性短效静脉注射全身,它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代谢快,毒性小,体内无蓄积,具有迅速分布和迅速清除、无成瘾性的特点,适用于诱导和维持全身麻醉,而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可减少孕妇的疼痛和心理压力[1]丙泊酚应用于人工流产.具有起效快、效果确切、恢复迅速、苏醒后意识完全恢复且对手术无记忆、无明显积蓄现象等优点.还可抑制迷走神经反射。防止人流综合症的发生[2],但它的镇痛作用较弱.常需复合其他镇痛药物以改善镇痛效果.而芬太尼属阿片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维持心血管功能稳定,减少全麻药的用量,能增强丙泊酚的药效,麻醉前给芬太尼可使丙泊酚的诱导量减少到 1.5mg/kg[3]笔者使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克服了丙泊酚没有镇痛作用的弱点,减少丙泊酚的用量,从而减少了呼吸抑制的发生。咪达唑仑具有良好的镇静和顺行性遗忘作用,但与丙泊酚相比起效时间和达峰时间较迟,代谢较慢,用于需是3~5分钟的人工流产手术可能会造成离院时间延迟。综上所述,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麻醉效果优、 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且明显减少了丙泊酚的用量,使呼吸抑制的发生明显降低,增加了人工流产术的安全系数,是一种为此药用于无痛人流术中与普通人流术比较无疼痛感、 无人流综合征、 安全、 副反应小,麻醉效果好,是一种理想的无痛人流麻醉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毛华分.无痛人流围手术共同的安全监测及护理对策.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1):51-52

[2] 牟逢全,焦士林.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5,15(1):35-37

[3] 杨军良,陈伯銮.新的静脉,双异丙酚[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92,13(3):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