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视直播在地方电视台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媒介技术高度发达和媒介竞争激烈的今天,地方电视台不能忽视电视直播的重要性,从内容、制度和体制方面寻求创新,以满足受众不断增长的需要,谋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电视直播 媒介竞争 受众需要 创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电视直播节目越来越受到各大电视媒体的重视,同时也越来越为广大电视观众所熟悉。1997年,我国成功地对日全食天象奇观、南昆铁路全线通车、香港回归祖国、黄河小浪底截流和长江截流进行了电视直播,因此1997年被业界人士称为“直播年”。①近年来,对于平台优势明显、资源丰富和实力雄厚的中央台以及各大卫视来说,电视直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态。而对于人力财力资源有限、实践经验不足的地方台以及省级地面频道来说,电视直播才刚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怎样在有限的资源条件和有限的覆盖范围下做好电视直播节目一直以来都是各地方台在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电视直播应用的类型
1、仪式专题类
这类直播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间流程基本确定,可以进行较为充分的策划和准备。仪式类的直播一般都是针对大型活动,例如晚会、体育赛事等进行的直播,活动主办方一般都会有比较详细的时间和流程安排,电视台在活动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可以进行较为周密的安排和详细的策划,可以就直播的各项事宜与活动主办方进行充分的协调与磨合。还有一种直播是专题类的直播,这类直播是电视台针对某个节日、某个时间段或者某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主动策划实施的,例如新年特别节目直播、暑期特别节目直播等等。这类直播同仪式类直播一样,直播节目开始之前可以经过详细的策划和周密的安排以及强势的推广宣传。而电视观众对于此类直播节目也有较高的关注度和较高的期待性,因此,仪式专题类直播的节目严格要求画面精致美观、环节衔接顺畅、内容充实丰富。
2、动态突发类
能够在第一时间对突发类事件进行直播是彰显媒介实力和提升媒介影响力的方式之一。突发性的新闻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时间不确定,事件进展的过程不确定,事件的结果不确定,此类直播难度比较大,不可能给予电视台和直播团队充分的准备时间,对整个团队的应变能力和默契程度要求较高。
3、常态栏目类
随着直播技术的成熟和直播意识的增强,常态的直播栏目已经越来越被电视新闻媒体所重视。这种常态的直播栏目一般属于演播室直播,它能够延长发稿截止时间,克服了录播必须提前截稿的缺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可以做到随时插播最新的动态新闻信息。②
200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打通了直播窗,实行24小时不间断播出,这样的常态栏目的直播突出了新闻的时效性,不仅仅是中央台,各省级地面频道以及部分城市频道也纷纷开通了直播新闻栏目,也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如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的《新闻第一线》、《新闻午班车》节目。可见直播常态化已经成为各电视新闻媒体的一种追求、一种共识。
4、双直播
在日常节目直播过程中插入几分钟、十几分钟的现场实况,形成了直播中的直播模式,被称为双直播。③例如《北京您早》节目中的路况直播版块、安徽公共频道《新闻第一线》中的SNG连线版块,这种直播形式时间短、操作简便、耗费少,直播效果同样不错。
以上这几种直播类型在现代的电视直播实践中经常是互相配合、交叉运用,以取得更好的播出效果。
二、地方台电视直播的必要性
1、电视传播特性的要求
相对于其他媒体,电视具有及时性、现场性和双重信息传播的特性。而电视直播恰恰能够将以上这些电视的传播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新闻报道和播出同步,新闻信息实现了实时传播,观众收看的新闻和事件发生的时差缩短,观众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感受不同空间中的新闻事件的发生,极大的满足了受众需求。④现场直播凭借声画双通道具有极强的现场性,真实客观地还原了现场情况,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电视的传播特性要求任何电视媒体都不能忽视电视直播的重要性。
2、媒介竞争环境的要求
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视以往面对纸质媒体的时效性优势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网络以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信息容量大、多媒体化给电视媒体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但是虚假信息泛滥、公信力不高、缺乏原创报道等也是网络媒体的短板。因此电视台必须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开通直播节目,抢时效、树权威,在第一时间内为广大受众提供详细、真实的信息资讯。
除了要面对其它介质媒体的竞争,地方电视台还要面临中央台和各省级卫视的冲击。地方电视台最大的优势是在本地区内资源丰富、情况熟悉,对本地区的重大事件或者社会热点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跟踪报道,这也要求地方电视台有较强的电视直播能力。
3、满足受众需要的要求
首先,现场直播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共时性,摄像机代替观众的眼睛目睹正在发生的事件,满足了电视观众亲身经历、共感共振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第一时间内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唯有直播这种节目形态才可以产生如此效果。⑤
另外,地缘上的亲近会带来观众心理上的认同,地方电视台的覆盖范围有限,主要受众是当地的群众,节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贴近性,更容易引起当地观众的共鸣和兴趣,观众也希望能够参与到节目中去。而直播节目的魅力之一就是节目的互动性和观众的参与感,因此地方电视台不能够缺少具有地方特色的直播节目。
三、地方台直播存在的不足
1、直播的形式大于内容
尽管越来越多的地方台认识到了电视直播的重要性,并且也一直在探索直播节目常态化,不断积累直播的实践经验,但是目前看来,大多数地方台的电视直播节目还都停留于形式化、表面化。地方台在自我发展和对外竞争中逐渐认识到了没有直播能力就没有影响力、就没有话语权。在当今“大直播”的潮流中,各地方台纷纷开通了常态直播栏目,有条件的电视台还在直播节目中利用SNG或者其他通讯设备进行现场连线,但问题在于直播的内容跟不上直播的形式,很多时候还是为了直播而直播,直播节目的即时性、现场感、客观性等优势都没有表现出来,观众没有从直播节目中获取比录播节目更大的信息量、更强烈的共鸣或者更真实的体验。一些根本不需要直播方式呈现的内容强加于直播,在没有足够新鲜或重要的新闻事件的情况下,用一般性的新闻题材来充数,这种泛直播化的倾向只会白白增强节目成本、浪费人力物力,同时还让观众逐渐疲惫于这种直播形式。⑥
2、直播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电视节目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建设,不管是前期的内容策划、技术准备还是后期的直播实施,都要依靠人来完成。直播是对新闻信息的客观记录和实时传播,报道与播出同步进行,无法进行内容选择和剪辑,因此对于整个直播队伍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要求非常高,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直播事故,损害媒体的形象,甚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在整个直播团队中,主持人和记者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央台和省级卫视的竞争下,近年来很多地方台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缺少一批优秀的直播主持人和连线记者。
3、直播制度和直播技术的不足
电视直播要求电视台有一套完善的直播机制和应急预案,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的直播中,第一时间决策、第一时间启动、第一时间实施,整个过程都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保证。地方电视台缺乏大型直播活动的经验,对于很多地方台来说,直播常态化还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上,没有形成一整套成熟而可靠的直播机制。往往在突发事件出现以后,地方台难以快速有效地调整节目编排、启动实施直播,丧失了抢发第一手信息的最佳时机。
除了直播制度不完善,对于财力物力有限的地方台来说,费用高昂的直播设备和直播技术也成为发展电视直播的一大障碍。例如,SNG直播车、电视转播车等现代直播设备价格高昂,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地方电视台有限的资源难以支撑高昂的费用和复杂的技术。
四、内容创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有限资源下的地方台直播
1、内容创新――小处着眼,强化本土特色
要说比拼直播的大投入和大制作,地方台肯定是比不过中央台和各省级卫视的,但是地方台自身的地域优势不应该被人们所忽略,因此关注生活细节、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直播节目才是竞争的关键。
地域的接近性使地方台在第一时间获得本地的新闻资源方面有绝对优势,各地方台应该不断强化直播意识、锻炼直播队伍,在选题来源、选题策划、直播视角等方面突出本土特色,强化本土关怀,在内容的源头上抢得先机。
另一方面,地缘的接近性给受众带来了心理上的接近性和认同感。地方台应该抓住受众心理上的认同感,打造具有贴近性、服务性的直播节目。同中央台和省级卫视相比,地方台的直播节目应该着眼于百姓的日常生活,更强调自身的服务性,让电视观众对节目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
2、制度创新――合理配置,拓展区域合作
结合地方台资源有限的客观条件,各地方台应该努力寻求区域性合作,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合作范围可以包括新闻资源共享、技术资源共享和人才资源共享,各地方台覆盖范围和受众定位的独立性为开展深度的合作提供了可能性。例如,在应对超大型直播活动时,地方台可以从邻近地市抽调直播设备和人才队伍,既强化了自身的直播能力,又有效降低了直播成本。地方电视台的区域合作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制度创新途径。
3、体制创新――效率优先,重视人才培养
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实行效率优先,全台工作人员要积极配合直播栏目,给直播节目团队创造一个良性、高效的工作环境。精简机构和人员,打破传统的用人机制,建立公正、公平的人才竞争体系和晋升机制,让有能力的人才能够得到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机构内部人才的选拔和建设,培养出同时具有本土关怀和全局眼光的优秀直播人才。
总之,电视直播在今天已经成为电视媒体一种不可或缺的报道和播出形式,地方电视台尽管在电视直播的发展道路上还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障碍,但是不能够忽视电视直播在地方台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在有限资源下不断进行创新才是地方电视台直播的突围之路
参考文献
①②④李守洪,《电视新闻直播的分类及现场直播的魅力》,《新闻爱好者》,2009(4)
③尧弘,《直播中直播――一种有助于创新的日播栏目工作模式》,《中国记者》,2006(6)
⑤黄双,《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分类及特征》,《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8)
⑥柴蕴华,《SNG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视听纵横》,2008(3)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9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