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社会性情感影响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社会性情感影响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大学生社会性情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三个方面,探讨了户外拓展训练大学生社会性情感影响。结果表明,户外拓展训练与大学生社会性情感发展呈正相关。为了提高户外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社会性情感的效果,应做好从传统体育课向户外拓展训练课的转变,高校应普及户外拓展训练课程和加大投入。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性情感;户外拓展训练;高校

中图分类号:C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3-0096-03

“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与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稳定而深刻的主观态度体验。”[1]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观念、态度常常以不同情感方式表达,社会性情感便是人类情感呈现的高级形式,“我国心理学界一般又称之为‘情操’,它是在人类社会环境中发生、发展起来的,更多地受教育影响,具有更深沉、更坚定的特点,为人类所特有。”[2]

大学生是掌握高深专门知识的青年群体,担负着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培养大学生的高级社会性情感,不仅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忽视的环节,而且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信念、品德和未来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3]

大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是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开展形式多样、内涵深刻的各种活动,有利于充实大学生的情感世界。户外拓展训练通过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户外活动,以培养人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挖掘人的内在潜能,是一种现代组织和个人的全新学习方式。本文旨在探讨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积极寻求培养信念品德优良、情感丰富、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大学生的新途径。

一、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以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户外拓展训练选修班学生的社会性情感为研究对象,选取600人(其中男生325人,女生275人)为调查对象。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关于人类情感、大学生情感教育、户外拓展训练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确定研究维度提供合理的理论和方法依据。

2. 观察法。通过对学生进行教学观察,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活动体验、总结分享,以及问题解决方式,并且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获得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3. 问卷调查法。发放大学生社会性情感发展评价量表(问卷采取封闭性作答,当场回收),共发放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8份,有效回收率97.8%。

4. 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 2003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 研究的维度

社会性情感与个体的求知、道德、审美等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本研究中,大学生社会情感包括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三个方面,这恰恰与人类崇真、向善、尚美的追求相一致。

首先,理智感是个体在学习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大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如学习对象的兴趣动机、探究精神、自信感都属于理智感的范畴,通过这种情感体验,促使大学生克服认识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更加热爱知识、探求真理。其次,道德感是个体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准则时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有助于人们按照约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评价别人和自己的思想言行是否符合社会需要。对大学生而言,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情感、合作共赢等社会公认的高尚道德情操是不可或缺的道德修养。再次,美感是人们对事物美的体验,“美感并非人的现成的意识形式,它是人在自我创造过程中,认识、情感、意志之间的充分和谐状态” [4] ,在审美中,人们能感受到人的存在价值和生活的美好,本研究从发现感受美和追求创造美两个方面来探讨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美感的影响。

(二) 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社会性情感的发展水平影响

为了避免趋中反应,调查问卷采取四点李克特量表的偶数选项形式,“1”是完全不符合,“2”是不太符合,“3”是有点符合,“4”是完全符合,所有发展因子平均值都是项目总分除以项目数得到。调查显示(见表1),经过户外拓展学习,大学生社会性情感的得分都在“3”左右,全部超过2.5的中间值。其中,理智感为2.92,二级因子中,自信勇敢因子得分最高,达到了“有点符合”水平;道德感为3.18,其二级因子均达到“有点符合”水平,互惠双赢因子最高;美感项得分为3.01,发现感受美的水平高于追求创造美。调查结果反映出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正向的促进迁移作用,三种社会性情感发展水平都较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分析。

第一,户外拓展训练对培养大学生理智感的分析。户外拓展训练本身就是一种个性体验和展示的学习活动,它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体验学习为主,强调学生高度参与,寓教于乐,让学生从做中学。所以,拓展训练一方面精心设计的各种情境为提高学习兴趣、塑造个性情感提供广阔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一定自主学习探究的时空,使他们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据观察访谈资料得知,在空中单杠、断桥、荡桥、信任背摔、速降等项目中,大学生必正确地认识自我,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克服心理惰性,才能够直面困难,每次克服困难并顺利完成训练任务后,他们都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体会到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平衡状态,相信只要勇敢面对困难,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障碍。

第二,户外拓展训练对培养大学生道德感的分析。户外拓展训练是团队学习活动,通过看似简单的游戏能够使学生感受个体融入到团队的重要性,当整体目标与个体目标发生冲突时,个体必须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以整体利益为重,修正自己的认识和目标,牢固树立相互支持、协作共赢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培养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从而达到启发社会意识,升华共同的责任感和诚信品质的目的。

许多拓展训练项目的设计都是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自我中心主义、过于自负、意志力弱、挫折承受力差、与人合作沟通意识不足等问题。同时,拓展训练以丰富多彩的训练内容,通过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等系统的训练环节,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问题,学会倾听、学会融入团队、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意见,加强了协作共赢的理念。

第三,户外拓展训练对培养大学生审美感的分析。户外拓展训练不仅在校内进行,学习的空间还扩展到校外,使大学生的学习融入到大自然当中。对于大学生来说,拓展训练课程给了自己一个和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利用这个机会不仅可以熔炼自己的团队意识,超越胆怯的自我,而且在挑战自我的同时也使自己走进大自然。户外拓展训练使大学生深深感到远离都市的喧嚣和嘈杂,面对广袤美丽的大自然,自己的心灵到了洗涤和净化,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灵。所以在拓展训练课程中,大学生不但提升了自我的理智感和道德感,同时使他们感受到了运动挑战之美、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唤起他们创造美的渴望,从我做起,爱我环境,携起手来保护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 通过对大学生参与户外拓展训练课的观察与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拓展训练的项目非常感兴趣。户外拓展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具有非常大潜在价值,本课程与大学生的求知、道德、审美等高级社会性情感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证明,户外拓展训练课程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新的体育课程,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大有裨益。

2.拓展训练课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面临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社会性问题比较突出,比如沟通贫乏、合作意识淡薄等。拓展训练课中的项目设计都是必须通过沟通合作才能完成,大部分项目是个人完不成的,因此,该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社会性情感、解决大学生的社会性问题的有效途径。

3.为了进一步增强户外拓展课程对大学生社会性情感的塑造,课前对学生的情感发展现状的调查非常重要,如此能够更好地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二) 建议

1. 大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高素质人才,理应具备良好的高级社会性情感修养,成为社会高尚道德情操的化身和楷模,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极其重要并且思维敏锐的特殊青年群体,加上社会给予他们的期望和压力日益增大,更容易出现思想和行为不和谐的情况。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性情感的培养。户外拓展训练把情感态度、精神理念、社会适应融入到课程体系中,这种互动式的体验式学习过程中,使学习者能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学所悟中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态度,提升心理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达到了全面培育大学生社会性情感的作用。所以,大学体育课中普及户外拓展训练课程非常必要。

2.为了提高拓展训练课程的效果,必需注意课程的几个转变。首先,最大变化是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的职能主要是营造丰富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崇真、向善、尚美,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积极地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第二是课堂控制方式和结构的变化。教师应该更多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设计活动内容,提供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监控并负责安全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工作。第三是课堂评价方式的变化。在评价的标准上要不以成败论英雄,更注重考查学生完成任务目标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评价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将心得体会表达出来,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们共享。

3. 由于户外拓展训练课程需要专门的场地器材,上课需要做好保护措施,高校应当加大户外拓展训练课程的投入,在师资培训和教学经费上予以支持。建议要合理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外聘教师或租赁场地,形成双赢。

参考文献:

[1] 杨岚.人类情感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89.

[2]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OL].www.省略/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

[4] 马广海.社会应用社会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