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孩子还给他的父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这个家里,孩子的心田,爸爸妈妲的心田,才能长出根深叶茂的亲情。爸爸妈妈才更像爸爸妈妈,孩子才更像爸爸妈妈的孩子。
这几天,小外孙终于可以每天晚上跟他爸爸妈妈回家了。每次看着他们一家三口回家,我心头就暖暖的。爸爸妈妈晚上接孩子回家,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吗?
这很平常的事儿,在我家太不平常了。
女儿、女婿都忙,有时候还加夜班。我们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小外孙的光荣任务。既“主动”,又“光荣”,我和老伴儿自然热情高。于是,小外孙就白天黑夜长在这里了。
结果呢?小外孙好像把自己的爸爸妈妈忘了,都不知道他们了。女儿、女婿好像也把孩子忘了。有一阵子,小外孙甚至好几天都见不到爸爸妈妈。之后再见到,就像见到陌生的客人,都有点不好意思叫“爸爸妈妈”了。
后来,小外孙终于离不开姥姥了。那天,女儿、女婿晚上来接孩子,小家伙说什么也不肯走。我们连哄带劝齐上阵也无济于事,最后他提出非要姥姥跟着走不可。姥姥哄他说,你先走,姥姥忙完了再去。小家伙这才愿回自己家。不妙的是,临睡前,姥姥的手机突然响起,里面是小外孙的哭声。原来,他左等右等还不见姥姥,就哭闹起来。电话里姥姥还哄骗小外孙说“一会儿就到”。我不得不插话说,他已经懂事了,不能再这样哄骗了,可以跟他讲讲道理。
可是,姥姥的说法是:你看,让他跟爸爸妈妈走,他就哭,怎么办?妈妈的说法是:我们接走了,晚上再哭着找姥姥,怎么办?大人这样的态度,还怎么跟孩子讲道理?于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成了我们家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小外孙呢,自然是白天黑夜照样放在我们家里。
就因为长期这样,小外孙3岁多了还不知道哪里是“自己家”。
心里没有自己的家,怎么长出亲情来?
为这,我跟家人说过,甚至闹过,可效果不明显。究竟怪谁?
当然,首先得怪孩子的父辈。他们忙是真的,但哪一代父母不忙?如今有些年轻父母,确实多多少少有把孩子交给老人的心态。主要的还得怪孩子的祖辈。有一回,小外孙头天晚上跟爸爸妈妈回家,第二天早饭后没送来,姥姥就要去找小外孙。小外孙简直成了姥姥的魂儿,离开眨眼的工夫都受不了。就是我也一样,哪天家里少了小外孙,也好像心里空了一大截,真有点不太习惯了。
隔代亲,更动心。老人就是这样极容易把对儿女的爱,延伸到孙辈身上。心理学上把这叫做亲子心理一体化倾向的迁移。迁移的结果是,祖辈以爱的名义,把孩子的心从他的爸爸妈妈那里夺了过来。其实,这种爱可能制造出很多麻烦。那天,电视里一个女孩说和姥姥最亲,让妈妈很嫉妒。何止嫉妒,还会有失落、冷漠、隔膜,甚至扭曲。为什么?就因为违反自然。按照自然法则,爸爸妈妈才是孩子最亲的人。
令人庆幸的是,小外孙终于经常和爸爸妈妈回家了,终于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家了。一天,小外孙说:“我想妈妈了,我想爸爸了,咱们回家吧!”真为他们高兴,那才是他们三口的小家。在这个家里,孩子的心田,爸爸妈妈的心田,才能长出根深叶茂的亲情。爸爸妈妈才更像爸爸妈妈,孩子才更像爸爸妈妈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