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食疗巨著《食物本草》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纵览历代本草典藉,专题本草一直是重要类别,明代姚可成所辑的《食物本草》可谓是明代饮食疗法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最全面的饮食疗法专著,其广收博采,引经据典,在我国食疗专题本草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此做以初步探析,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食疗;食养;食物本草;专题本草
通过饮食防病治病,一直都是人们的希冀。药食同用的本草,历代本草著作中都有收录。从唐宋开始,专题本草逐渐出现,食疗食养的本草作品也在其中,如《食疗本草》、《饮膳正要》、《日用本草》、《饮食须知》等。到明代,食疗本草更多,如朱的《救荒本草》等,以《食物本草》为题的就有卢和、汪颖、薛己、吴文炳诸人之作[1],其中托名李杲编、李时珍参订、姚可成所辑的《食物本草》[2],种类可谓空前,集明代以前食疗食养之大成。该书“综览富,考辨严”,匠心独用,曲径通幽,以独特的视角探究奉生、医病之食物,成为我国本草发展史上一朵瑰丽奇葩,对后世食疗食养有重大意义。有感于斯,抚卷细读,简作探析,分述如下:
1广录博采,评诠细考,集食物本草之大成
《食物本草》广录博采,所载食物,数倍于前人。全书分水、谷、菜、果、鳞、介、蛙虫、禽、兽、味、草木、火、金、玉石、土等16部,各部之下再分若干类,共计62类,1689条。其内容之广博,资料之翔实,令后来者叹为观止。无论天地自然生成之品,还是人工种植培养之物,只要关乎日用,皆广泛收录,此其一也。
是书对于每一种饮食物都详诠细考,务求详尽细致介绍其产地、种类、治疗作用和制备方法,此其二。如云生姜,不仅论其性温,味辛,归经五脏,主除风寒,止呕吐,开胃气,制夏、朴毒等,更详细论述其汁、其皮、其叶等不同药用部位之细微差别。如此论无巨细,不厌其繁,不只一处,发人深思。再如论蒜,上考其渊源,下究其功用,言“葫为大蒜,而蒜为小蒜(今之薤白者)”,为张骞使西域始得之;蒜之繁多功用,则引《本草纲目》之“纳肛中,能通幽门,治关膈不通”、“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痈肿,化积肉食”等论述详加说明;并详列《避暑录》、《肘后方》、《兵部手集方》、《论蒜钱炙法》等籍所载蒜之用途。“北方食肉面尤不可无”亦赫然列于其中,不容遗漏,其详尽诠释,仔细考证,可见一斑。正是著者如此严谨治学,方使该书流芳百世,经久不哀。
2总结诸水,尤重泉水,汇水养水疗于一是
如果说食物众多,论述周详是该书之一大特色,那么总结诸水,尤重泉水则使《食物本草》更具特色,大放异彩。是书水部精心采撷大量水文资料,共分天水、地水、名水、毒水、名泉五类,这五类中尤以名泉、名水为重,并详细记载著名泉水的效用,此为他书所无。
《食物本草》对天地诸水的品位,药用效果记载,无不以尽其极,远较其他著作更为斗赡。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故而春有雨水,夏有夏冰,梅雨水,秋有露水,冬有腊雪,此应四时之气而生者也;浆水味酸,浸蓝水苦,热汤味甘,温泉水辛,大海水咸,皆可归于五脏,而为药用。
至于毒水类,明确告之者有四:黑泉水,毒泉水,石漆。颇为高妙,值得玩味之处则在于,天水中言屋漏水,檐头水有毒,地水类中列冢井中水,盐胆水有毒,饮人害人。此医者之心也,天地万物,可以生人,亦可以害人,不得不察。
3引经据典,雅俗共赏,阐食养食疗之要旨
健康是生命最佳状态,而食养食疗之目的即促使机体达到或保持“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历代医家高度重视饮食五味阴性、厚薄之性,了解其差异,探索食疗之要旨。《食物本草》深喑此理,不仅把味甘性平之谷类放于所论之醒目位置,而且对所论诸物,更是引经据典,备载诸家注释,详细阐述其产地、种属、性状、制作工艺,性味主治,配伍饮食宜忌等,“务求人无造论,物无妄收,宁详勿略,宁刻勿疏”。
如所载蜂蜜,为食疗之佳品。是书言其种属有石蜜、王蜜、木蜜之分,并引陶弘景语,详细解释。“石蜜,即崖蜜,在高山崖石间作之”、“其木蜜悬树枝作乏”、“土蜜在土中作之”,亦有“人家及树空作者”。此以蜂所居之处不同而别之也。其产地南北皆有,如陈藏器言“各随土地所宜,其蜜一也”。
至于蜂蜜之性味差异,苏颂之言一语中的:“黄连蜜,色盐、味小苦,主目热。……梨花蜜,白如凝脂。……桧花蜜,色小赤。……何首乌蜜,色更赤。并蜂采其花作之,各随花性之温凉也”。 汪颖亦云:诸蜜气味,当从花气为主。到寇宗,还认识到蜜味之厚薄,与酝酿时间的长短还密切相关。
仅蜂蜜一味,凡用典十余处,文字之优美,逻辑之清晰,凡此种种,雅俗共赏,无不囊括其内,只求阐明食养食疗之要旨,谨和五味,不失偏嗜,严守法度,“既令览之者,广厥探求,复示用之者,审所采取”也。
4详载,分析误食,醒千万人之耳目
药物均具其偏性,当其偏性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时,是为毒性。东汉以后本草著作,对有毒药物均标出其毒性,到了《食物本草》,更是详细记载各种;散在分布于各部类者有,水部之属漏水,盐胆水,谷部之大麻,菜等之菘菜、土菌,果部之龙荔,禽部之鸠等等;鳞部有毒鱼、虾类较多,遂于其后附有识别毒鱼、虾之法,即鱼目有睫、目能开合,逆鳃,脑中白连珠,无鳃,二目不同,连鳞者,白,胶中丹字者,皆杀人。上鱼、虾等类日用所需,偶或中毒,以生芦根、马鞭草取汁,大豆、陈皮、大黄煮汁,并解之;较为集中论述为毒水类,毒草类,如载苣菪子、赤商陆、狼毒、云实花,皆有大毒。误食之,令人发狂见鬼,以绿喜汁、甘草、升麻、犀角,并能解之。
此等大毒之流,动辄伤人于顷刻之间,起病仓卒,救治常感不及,世人当明此理,以审察机变于几微之际,庶可卫养固护无失,存此于书,醒人耳目。
参考文献
[1]常存库. 中国医学史 [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0
[2]楼绍来. 食物本草点校本 [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武俊英,陕西中医学院2008级中医医史文献研究生,中医各家学说与医案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