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磐安县低丘红壤开发实践与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是一个山地丘陵多耕地少的山区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开发利用低丘红壤资源势在必然。在低丘红壤开发实践中, 磐安县实施坡改梯工程、生态茶园建设,通过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探索低丘红壤开发利用的新模式。
关键词:低丘红壤;开发;磐安县
1基本情况
磐安县是钱塘江、瓯江、灵江三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是浙江省极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磐安是“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药材之乡”、“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卫生县城”、“中国生态旅游大县”。
磐安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557mm,全县水资源总量10.85亿m3。
磐安县地处浙东丘陵西缘,国土总面积1196km2,是一个中低山为主的山区县,整个地势比较高,地形复杂,体现为以台地、山区和丘陵共存的多样性地形地貌特征。全县拥有红壤面积610400hm,占总面积的51.1%。其中坡度250以下红壤资源总量约6457.8hm,可开发红壤资源4686.5hm。红壤资源主要分布于海拔400m-600m之间的东北台地区,东北台地虽然海拔比较高,但坡度平缓,拥有红壤资源3983.5hm,约占全县可开发红壤资源的80%,其余703hm主要分布于西部丘陵区。
磐安县人均耕地不到0.5亩,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资源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低丘红壤势在必然。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低丘红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磐安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县面临的迫切任务。
2 开发原则
低丘红壤开发要因地制宜,坚持宜农则农、宜园则园、宜林则林的原则,以开发促保护、以建设促利用,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实施坡改梯工程、生态茶园建设,通过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探索低丘红壤开发的新模式。
3 主要做法
3.1 坡改梯工程
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高山农产品基地。对水资源利用条件好、集中连片、土层深厚的红壤区进行造地开发,实施坡改梯工程,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和高山蔬菜种植基地。
3.1.1 水平梯田
水平梯田按“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原则,布设依山坡地形而定,沿等高线半挖半填修建。田块设计成长方形,大小根据土层厚度、坡度而定,田面宽度在18m-40m之间,面积一般控制在2-4亩。梯田内侧应设排水沟,梯田断面与排水沟断面尺寸根据当地实际地形及降雨、径流而定。田坎采用干砌块石,顶部采用C20砼找平。
3.1.2 道路和灌排水系统
为了便于机械化作业,在梯田与梯田之间设置机耕路、生产道路,灌排水渠可与道路并行布置,水渠采用混凝土现浇的三面光渠,使路与路相通,渠与渠相连,确保排灌畅通。
3.1.3 水资源利用工程
水资源利用是低丘红壤项目开发成败的关键。坡改梯田工程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库、山塘或在山沟建塘坝、堰坝等蓄水工程,修建灌溉引水渠,电灌机埠等,确保红壤开发的灌溉用水。
3.1.4 效益农业工程
利用红壤开发发展我县效益农业,建立高山蔬菜生产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基地。
1、高山蔬菜。我县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400m-600m之间的东北台地区,利用台地夏凉气候和近邻城市区的区位优势,建立高山反季节蔬菜的基地,大规模发展高山蔬菜生产,既保障了城市蔬菜的供应,又促进农民增收。
2、中药材种植。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利用品牌优势,建立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元胡、玄参等“浙八味”中药材种植基地。
3.2 生态茶园建设
磐安是“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浙江省龙井茶原产地保护区。磐安玉山古茶场更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始于晋盛于明清,2001年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低丘红壤开发以玉山古茶场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为依托,发展集生态旅游、观光采茶、品茶休闲于一体生态旅游观光茶园。
3.2.1 园地建设
茶园依坡而建,按坡度不同修建山地茶园、山垄缓坡茶园、平整坡地茶园。
1、山地茶园。水平长度以60-80m作为划块标准,坡度小于150的可沿坡水平线等高种植;坡度在150以上250以下的,筑水平梯地,修砌梯坎时,要看山势,大弯随弯,小弯取直。田坎采用干砌块石砌筑,田坎顶部用C20混凝土找平。
2、山垄缓坡茶园。可顺地势而建,每块4-5亩。
3、平整坡地茶园。按区块规划,60-70m宽为一小区,每小区面积宜大不宜小。
3.2.2 道路、截排水系统
为便于茶园管理、参观游玩和运输,茶园内道路由机械道、支道和步道互相连接组成道路网。为了少占地,道路设置尽可能与截排水系统相结合。
1、道路系统
茶园道路的设置,要便于园地的管理、步行和运输畅通,尽量缩短路程、减少弯路。
1)机耕路:园内设机机耕路一条,路宽3m,纵向坡度小于60,转弯半径不小于15m,路外侧一边每隔3-5m种植一枝行道树,内侧设置深宽都为0.4m排水沟,外侧路肩采用干砌块石,基础挖至弱风化层,路肩顶部用C20混凝土找平。
2)步道:路宽1.5m,为各地块间的通道。山坡步道以“之”字或“S”形开设。坡度在100以下的缓坡步道开成直道。路基建在山脊上,步道内侧设置宽0.30m、深0.35m的排水沟。
2、截排水系统
茶园截排水系统分为隔离沟、纵横沟、沉沙坑等,做到沟与沟相通,小雨不出园、大雨保泥土,能排、能灌。
1)截水沟:设在茶园上方与林地的交界处,其作用是隔绝山坡上的雨水径流,使之不能侵入茶园,冲刷土壤。截水沟基本沿等高线布设,断面深、宽都取0.5m,两端与天然沟渠相连或开人工沟渠,把雨水排入河道或蓄水塘堰,以免山洪冲毁山脚下的农田。
2)纵横排水沟:纵横沟开设可结合路网系统同时进行。
纵沟顺坡向设置,用以排除园区内多余的地表水。纵沟充分利用原有的山溪水沟,依顺自然地势迂回曲折,避免上下笔直。纵沟沿茶园步道内侧和坡谷设置,坡度较大的地方,可开成梯级纵沟以减缓水势,防止径流冲毁茶园梯坎和道路。纵沟设计坡度为实际布设沟底坡度,断面视地形和排水量而定,以大雨时排水畅通为原则,为方便施工和建后管理,取统一规格为0.4m、深0.4m。
横沟在坡地或梯地茶园茶行内侧,按水平带开设,沟深、底宽规格为0.3m、0.35m,在较长的横沟内,每隔3-4m挖一个小坑,以便拦蓄部分雨水,使之渗入土中,供茶树吸收利用,并可减少表土随水流失,做到小雨不出园,大雨保泥沙。
3)沉沙坑:在纵沟中每隔一定的距离布置1个深宽规格为0.5m、0.45m,长约0.6m的沉沙坑,以减缓水流的速度,沉积泥沙。主要设在横沟与纵沟的交接处和梯级纵沟的流水降落处。道路两侧纵沟中的沉沙坑要错开位置,以免影响路基的牢固。
3.2.3 名茶种植
结合浙江省茶叶生产优势和名优茶生产特点,以及当地现有茶树品种种植结构,茶苗选用:龙井43、龙井长叶、浙农117、安吉白茶等优良茶树品种,结合产品结构合理选用和搭配优良品种。
4 效益分析
4.1经济效益
“十一五”期间,全县利用低丘红壤开发建设坡改梯工程240hm,投资2562万元,产值1250万元;生态茶园建设480hm,投资3564万元,年产值1440万元。
4.2 生态效益
低丘红壤区多为荒山,植被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低丘红壤开发实施坡改工程和生态茶园建设,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减少了水土流失,同时通过修建配套水利设施,为药材、蔬菜和茶叶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原来的荒山得到有效治理,有效果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4.3 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低丘红壤开发获得了耕地,既保障土地供给、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二通过低丘红壤开发,减小了水土流失,减轻了河道水库的淤积,增加行洪蓄洪能力,减轻自然灾害,提高防御洪水灾害的能力。
5 开发对策与措施
5.1 做好规划
政府要对低丘红壤开发利用做好统一规划,并根据规划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实施计划。
5.2 加强协调
红壤开发涉及规划、国土、林业、水利、财政等部门,县政府要发挥协调职能,强化资金和项目管理,确保开发目标和效益的实现。
5.3 出台政策
政府要对红壤开发出台扶持政策,在政府主导、规划科学和政策公开的前提下,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企业、集体、个体竞标参与开发,以形成社会广泛参与、多渠道投入低丘红壤开发的新途径。
5.4 推广新技术
一是要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实现生产规模化、品种名优化,产品品牌化;二是在水资源利用上要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5.5 探索开发新模式
一是项目开发与小流域治理、水利建设、防灾减灾相结合,与水土保持相结合;二是项目开发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农民下山移民建设相结合;三是项目开发与发展效益农业相结合,引入市场开发机制,实行生态效益农业开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