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与广播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与广播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年12月26日早晨,我和往常一样,左手托着心爱的小收音机,右手提着拳头按照步伐有节奏地捶在腰上,步行上班,有人把这一现象说成是“一副老干部晨练”。错了!我不老,也不是老干部,我就是一个干广播工作、爱听广播、有广播故事的人。

走着走着,听着听着,突然从广播里听到温总理的声音,总理走进《中国之声》直播间与灾区人民互动,与网民互动,解答听众敏感的物价、房价等问题,我的心情一下子激动起来,听着温总理的声音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触手可及,好似我就在总理的身旁,我立即拿出手机拨通了同事的电话――“快听,温总理做客《中国之声》了”,与同事共同分享这一幸福的时刻。

温总理说他是第一次走进《中国之声》,但是他已经听了50年的广播,总理和人民一样也是一位爱晨练,爱听广播的人。

回顾我几十年的工作学习历程,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广播,我也与广播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朝夕相伴、声声不息70年了,而50多岁的我也听了近40年的广播。小时候,我是听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革命歌声多么响亮”开始起床的,现在是每天搂着、听着收音机进入梦乡的。

六十年代,我的家乡阿拉善左旗有了有线广播。需要安装的用户每月交几毛钱的使用费,用一根8#铁丝接在室外,入户后接一个瓷簧喇叭,再用8#铁丝顺着门框用钉子固定,再在地下挖个坑,将铁丝入坑掩埋,浇点水就是地线,形成一个回路,这时候喇叭就响了起来,虽然不能和当今的音响效果媲美,但是在当时能听上喇叭就是一种享受。

1969年,我在上高中期间被团支部选拔为校园小记者,经常为校广播站供稿,每当自己写的稿件从大喇叭中播放的时候,心中异常的高兴。

时间来到了1974年,我高中毕业下乡了,这时候我也不忘带个收音机,大家要知道七十年代能听上收音机的确是一种享受。

下乡后的第一份活就是打锅锥井,十几个人分班倒,我就将收音机挂在机井旁,和大家一起分享广播里的快乐。下乡的第二年我就被提拔为生产大队的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这个官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副嘎查达、副队长。我可以用大队的大喇叭发号施令了,通知开会、评工分、排工,你去犁田,你去打场都需要在大喇叭上吆喝。

每逢下乡,骑在骆驼上,我都要把收音机拿在手上,总想从收音机里听到农牧业工作的最新动向,既免去了旅途的寂寞,又增长了广博的知识。牧民们也都有收听广播的习惯,我也经常与牧民交流收听广播的心得,互通分享收音机里的那些大小事儿。

1978年,我以知青的身份返城走进了广播站,从此我就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广播人。干起了扒杆子拉线、安广播,修喇叭的工作,后来又当了记者、编辑。

1979年阿左旗积极筹办电视台,广播站承担了转播电视节目的任务,而转播台选在了海拔2600米的贺兰山气象站,一切物品都要靠山下的社员赶着毛驴来运送。农牧民们居住分散,找个干活的人不大方便,可是每家每户都有有线广播,他们会用有线广播进行通话,一家人坐在炕头上,对着喇叭说话,对方听到后就会给你回应,就这样,我们需要什么物资就通过有线广播进行解决。

去年,大儿子考上了公务员,去车站送行时我将手上的收音机送给了儿子,那个收音机是妈妈给我买的,我现在的收音机是干女儿给我买的,妈妈现在的收音机是外孙子给买的。你听不明白了吧,一家人就是这样互相用收音机传递着爱,讲述着广播的故事。

(作者单位:阿拉善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