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运河申遗与旅游:天平能均衡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运河申遗与旅游:天平能均衡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据报道,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着的杭州市区河道综保工程,将要在今年10月1日开通西溪―余杭―运河、运河―上塘河、运河―胜利河―钱塘江三条水上旅游线,设立“水上巴士”和游船。这无疑是运河“申遗”杭州模式最大的个亮点。但也有人认为,此举会加大运河保护的难度。如何细细考量杭州运河游的优劣,如何使运河“申遗”与旅游“双赢”,究其本质,还是个传统文化与现代保护的老话题。

在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中,运河所蕴含的丰厚文化遗产有目共睹。对于杭州这座“东方休闲之都”来讲,要实现运河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价值的效益最大化,应该把历史文化传承与弘扬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所以“申遗”和旅游并不矛盾。用杭州市运河综保委副主任朱坚白的话来讲,发展旅游和“申遗”,如果处理得好,是能够达到一种和谐的。面对很多人担心开发旅游会成为“申遗”障碍这个问题,朱坚白认为很正常:“这份担心我自己心里也是有的,但可以把担心转化到实际操作上去,多一份谨慎,多一些坚持。”

我们说,运河“申遗”不同于文物古迹或古董的保存,保护不能以建博物馆的方式来进行,也不能以绝对静态的形式来开展。毕竟,运河还承担着航运、人居以及即将展开的旅游等许多功能。运河的保护不能照搬、复制其他城市的成功做法,而是要注意追寻那些文化根本,使运河的保护既沿着“申遗”的路线图前进,又能符合杭州的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发展方向。发展运河旅游的目的是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杭州,了解运河对杭州的重要性,使这座国际著名风景旅游城市的旅游路径更为宽敞通达。这与“申遗”所要达到的保护目的并不相背。

杭州运河作为前人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还能够继续为人民服务;作为文化财富,它也应该存在下去。如何在当代实现保护、传承、更新的三者结合,这从运河的综合保护的“三大目标”(即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可以得出个明确的答案。

运河“申遗”与老百姓休戚相关,而不仅仅是领导、专家关心的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运河与人民亲近,开展水上旅游不啻为一种好方法。

我们相信,只要运河旅游能够挖掘与展示出沿河历史文化遗迹、民间风俗与人物典故,以及与之相关 切物质和非物质的,实现“处处有景,景景相异,景胜”,运河旅游对于运河“申遗”就是件相得益彰的大好事。

我们也相信,只要运河旅游能具备让人一眼就能够认同的“杭州元素”,当运河的漕坊船行驶过来时,人们从老远就可分辨出这些代表了杭州人文景观和形象的标志物来:“啊,那就是杭州的‘贡多拉’!”我们的运河旅游与运河“申遗”,就是种完美的融合。

实际上,经过有机更新的杭州运河,给旅游者带来新的感受时,也给杭州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生机。如负责运河旅游方案设计的浙江教育学院张环宙老师所讲的:“旅游规划首先要认清运河的这些价值,把遗产保护提到最高点,其他的活动都是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的,找到两者结合最好的度。”也正如杭州市领导所表态的,既要贯通河岸游步道和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又要开辟水上交通,“大河通大船,小河通小船”,缓解杭州交通“两难”。

当然,运河“申遗”和开展运河旅游的前提是河道的清淤、贯通和流畅,即运河的综合整治。要通过清淤、截污纳管、污水处理,保持水系的贯通与畅通,保持河道排泄防洪的功能还要开展河道水体水生态自然修复技术的研究与运用,通过种植水生植物,采用生态护岸形成,以提高河道修复能力;辅以引配水,把“死水”变成“活水”,把“脏水”变成“绿水”。只有这样,我们的“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工程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所期待的“带整治、带保护、带改造、带建设、带管理、带动城市更新”和“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市区河道综合保护工程才能顺利完成,我们的“申遗”才真正达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也许在未来的五年之内,运河“申遗”与旅游就能达到平衡,为杭州增添新的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