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疆尿素供应怎么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疆尿素供应怎么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真使人不解。新疆尿素明明是远远供大于求。全疆每年需要120万吨,而目前全疆的年产量190万吨,超供70万吨,或者说,超供58%,怎么尿素价格竟压不下来?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去了喀什、阿克苏、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原伊犁地区,又和兵团农业第二、四、七、九师农资公司的同志座谈。新疆尿素的主要生产和经营商“中石油”乌鲁木齐化工销售分公司、新疆农资(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农佳乐”连锁经营网络,也提供了许多材料。

实惠从“毛细血管”流失

尿素价格飞涨,农民难承重负,今年早已被各媒体“连篇累牍”报道了,新疆尿素也没例外。为平抑肥价,减轻农民种植成本,国家和自治区实行限价:“‘乌石化’尿素出厂价每吨不能超过1575元,‘新化’和‘泽化’每吨1500元,流通环节的进销差率不超过6.9%,运杂费在此墓础上顺加。”

政府限价既出,新疆尿素大生产商和经营商无一例外地执行了。“中石油”总公司指令所属乌鲁木齐石化总厂“两个‘一斤一两’”:“一斤一两尿素不得违背自治区的限价规定。在满足新疆供应之前,一斤一两尿素不准出疆。”乌鲁木齐化肥销售分公司储存尿素27万吨(其中自储22万吨),占压资金6.7亿元,是该厂从未有过的高库存。新农集团为了不突破限价的“6.9%”,精打细算,连职工奖金和出差补助都取消了。记者前几天遇到“新农”一位相熟的中层干部,闲聊时她大叹“苦经”:“现在每月工资才六七百元,快‘吊脖子’啦。”

政府严格限价,企业坚决执行,按理说,新疆农民该比内地幸运,不必用每吨突破2000元的市价肥,而能用每吨1700-1800元(依运距不同而运费不同)的限价肥。但记者在各处看到,许多小农资店和农资商贩,每吨尿素价格都卖到2100元以上。用肥紧张时,不少地区甚至超过2200元。想买限价肥?对不起,没得卖。

在库尔勒市阿瓦提乡,记者请农民到一家小农资店,以“买尿素”的名义了解价格。这家名为“巴州新天地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阿瓦提乡门市部”的小店报价:“每袋88元。”(每袋40公斤,合每吨2200元)。

库尔勒市英下乡一家小农资店,《中国化工报》记者周亚光自称“要买尿素”,店主报山“每袋87元”:“手头没货。清留下联系方法,明后天就能提货。”

库尔勒市阿瓦提渔场的赵新辉种了500亩地,费尽心机买到10吨限价肥。周围农民听到消息后,赶紧向他“借”肥:啥叫“借”?“以钱还肥”:拿走尿素,按限价付款。当然,赵新辉没舍得“借”。

不仅是库尔勒。记者在各地(不含兵团)问了许多农民,他们的回答几无例外:“主渠道”不对农民零售。而今年追肥期间,农民凡是从小店小贩处买的肥,全是市价肥。正如和静县哈尔莫墩乡觉伦图尔根村农民庄树臣所说:“限价尿素?俺知道,可是买不到。”

小商贩把“限价肥变成市价肥”,说明国家尿素供应的惠农实惠,主要从介于“主渠道”和农民之间的小农资店、农资贩于环节流失。乌鲁木齐化工销售分公司副总经理秦宏一针见血:“就像人的血管。‘主血管’尿素的供应规范流畅,惠农实惠却从‘毛细血管’流失。”

好像在验证秦宏的话。记者在巴州采访时,接到新农集团总经理郭志荣的电话:“记者同志快去喀什采访吧,那里的肥贩正在倒卖化肥。他们从喀什‘农佳乐’买出限价肥,转过几条街就按市场价卖给农民:‘农佳乐’分不清农民和贩子,只好限售,每人只能买’―两袋。”

――实惠从“毛细血管”流失,说明政府行为失灵:

“市场失灵”要靠政府调节,“政府失灵”也要靠市场调节。但是由于政府不当干预导致市场和政府的“双失灵”,就需要研究了。

实惠流失 原因何在?

国家和自治区以及尿素的大型生产和流通企业承担重大损失,为农民送来限价尿素,结果却在“毛细血管”白白流失,农民所得实惠不多。毛病出在哪里?记者与各方面的同志交流,感到当前尿素限价的制度面临信息不对称。

倒不是说农民的信息不对称。正相反,农民对尿素“政府限定价格、市场价格、市场买不到限价肥”这三条信息清楚得很。例如政府限价,记者在各处看到,几乎每个农资店都贴着政府的限价告示,各地报纸、广播、电视不断把限价消息传向四面八方。记者采访的所有农民中,没有一个不知道政府限价。

真正信息不对称的,倒是政府的物价、工商、质监等监管机构。他们对尿素的大型生产商和流通商,例如“中石油”乌化销售分公司、新农集团“农佳乐”主干网络监管很有效,却很难有效监管小店小贩。也就是说,政府监管部门对“主渠道”信息对称,而对“毛细血管”则信息不对称。最终结果就是,国家越利农惠农,主渠道越遵纪守法,小店小贩获得的利益就越大,农民照样得不到实惠。

政府对“主渠道”之所以信息对称,是因为大中型企业易于监督。喀什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法制科科长唐新生对记者说:“每次查化肥,我们都先查农佳乐、兵团农资喀什分公司、农三师采供站等大商家:他们管理规范,有没有问题一看便知。我们不但到这些大商家查问题,还能从他们那里知道不少小商贩违规线索,可以顺藤摸瓜地查小贩。 ”

在当前化肥限价中,兵团没有发生实惠流失(至于供肥是否充足,是另一个问题)。经记者近日对农业二、四、七、九师采访,他们均实行“师、团、连”三级供肥体制,而“团”是终端商业单位。显然,对“团”一级经营单位的价格监督十分容易。团以下再没有更为细小的化肥经营单位。“连队”不是化肥经营单位,而是化肥使用单位(对本连农工计划分配),因此没有价格监督问题。当然,兵团体制特殊,不能简单地移用地方。

但是对那些小店小贩,监督难度就大多了。他们可以财务不建账,销售不给票,价格不挂牌,种种手段无所不用。而政府对他们的监督,用京剧《智取威虎山》的话说,就像“拳头打跳蚤”,实际很难打中。

记者请农民“买尿素”的那家“新天地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门市部”,农民要求开发票,至少要开一张收据。年轻的小老板一口回绝。记者也进了这家小店,指着摞得高高的尿素问: “一袋尿素多少钱?”小老板看记者不像农民,马上说:“公司没告诉价格,这些化肥不卖。”

实践证明,由于监督难度不同,对大企业和小店小贩的监督,要有不同的监督主体。对大企业来说,以工商、质监等政府监督为主,消费者监督只起辅助作用。但对千千万万小农资店、农资小商贩来说,政府监督是无论如何也管不过来的,只能以消费者监督为主,具体说,就是农民的举报和投诉。

当前化肥限价政策,是希望广大农民监督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该政策却把消费者监督看成五条件的。消费者监督其实是有条件的。对任何一项监督(例如尿素价格监督)来说,消费者首先要考虑的,是这次监督对自己是否利大于弊,然后才考虑是否监督。

记者采访到的一件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新疆某大企业遍布全疆的乡村直营店、加盟店,多年来化肥质量从未发生过问题。但是在当前的价格监督中,却发现有加盟店违价销售。

这家大企业之所以对“毛细血管” “管得住质量、管不住价格”,是因化肥质量有强大的消费者(农民)监督,而化肥价格却没有这种监督。显然,农民若买到伪劣化肥,他必然投诉。“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嘛。何况这家大企业“假一赔十”的赔偿力度,足以抵补农民的投诉成本。农民既然能有投诉盈利,一旦发现化肥有质量问题,他们当然会投诉。

但如果化肥的质量合格,仅仅是价格高于限价,由于“毛细血管”的价格是市场平均价,退一步说,即使某商贩化肥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农民也可“用脚投票”,换个店买。而投诉却会闲买不到肥而误农时。投诉成本大于投诉收益,农民明知会发生投诉亏损,他们当然不投诉。

淡储――绕不开的话题

所谓“淡储”,全称是“用肥淡季储备化肥”。农民用肥时间集中,例如尿素,新疆全年使用120万吨,大部分却集中在6、7两个月。但是生产厂却只能按月均衡生产:例如新疆乌石化、新化、泽化三家生产企业,日产量各为3600吨、700吨、1400吨。如果平时不储备,逢到旺季,尿素是绝对供不上的。

每年全疆尿素的淡储总量需要多少?各方估计不一。“中石油”乌鲁木齐化工销售分公司副总经理秦宏估计,应储用肥总量的50%。就是说,需要储备60万吨。乌苏市兴业农资公司党委书记李建克说:“淡储不能少于30%。”但无论百分比多少,实际储量总需几十万吨。

“淡储”既有各大尿素生产商和销售商的大宗储备,也有中小化肥销售商的储备。千家万户的农民也是淡储的重要力量。每年的农作物卖先后,他们就买一些化肥,以备第二年的春播所需。

然而去年各地尿素淡储数量却大幅减少。新农集团去年少储了20万吨化肥,其中尿素占很大比重。农七师和乌苏兴业农资公司去年氮肥储量分别只有2500吨和1600吨,仅是往年同期的12%和16%。

去年各地化肥淡储降低的原因很多,“资金不足”是重要原因。去年新农集团之所以少存20万吨肥,主要是因为化肥淡储贷款少了5亿元。截至去年2月28日,就是说,截至去年化肥淡储的尾声,该集团的化肥资金缺口仍达3亿元。

但是采访中听到反映最强烈的,还是“限价”造成尿素淡储减少。去年淡储正是“尿素涨价猛烈”和“国家限价强硬”的正面碰撞期。“涨、限”两股潮流最终谁占上风?大大小小的尿素商谁都吃不准:依前年7月国家限价,尿素出厂价每吨1650元,安知是否有新限价?流通商如果以1650元的价格买来尿素淡储,一旦更低的新限价,两价间的损失怎么办?由于没有明确的预期,所以大家都不敢买肥。

不料事情果然被商家言中了。自治区去年3月15日限价,将“乌石化”的尿素每吨1650元的出厂价降至1575元。更绝的是,限价规定虽然于去年3月15日,却要从前年12月1日起执行。就是说,从前年12月1日起,每吨花1650元买的尿素,要以每吨1575元的价格销售。至于其中亏掉的75元,那就“自我消化”吧。

不但流通商因预期不明而不敢买肥,小门小户的农民也是一样。新农集团副总经理罗玉玲说:“去年农民购肥速度明显下降。”她说:“至3月25日,集团尿素销售同比下降34%。这里固然有其他因素,但是农民预期尿素将继续降价,抱着‘买涨不买落’的传统购买心理,对减少购肥有很大影响。”乌苏市兴业农资公司党委书记李建克说:“通常前一年9--11月以及当年3月的春播期,是农民的买肥高潮。可是前年没见到高潮,去年的高潮也推到了4--5月。”

――政策可知、稳定和有效,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政策是商家和消费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他们对提出某政策的可能性以及该政策一旦提出,将对现实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进行合理预期,并由此作出自己的决策。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这样。它未必全是贬义,在正常的情况下同样如此。

立足区情 改进供肥

产肥大省肥料紧缺、农民少了限价实惠,凸显新疆尿素供应体制亟待改革。

改革要立足新疆区情。新疆尿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供大于求。新疆每年尿素需求120万吨,主要用于农业。而农用尿素数量增长十分平稳,不会发生跳跃性增加。

但是尿素的供应却是跳跃性增加。目前新疆尿素的生产能力190万吨,已经超过需求70万吨。在此基础上,几套大装置正在建设中。其中位于库尔勒的塔里木石化年产80万吨,库车化肥厂和“乌石化”扩能各0万吨。这些总计200万吨的新增产能最迟2008年都会形成。“中石油”乌化销售分公司副总经理秦宏预计,200万吨新增能力中,2006年即有70万吨能力可以形成。

大量超供尿素,如果经内地流入国际市场,的确有良好的盈利前景,但是铁路运输的能力却有很大的变数。目前出疆尿素每年约60万吨,申报运力已经十分困难。诚然,随着明后年出疆成品油和原油管线陆续投用,能腾出相当大的铁路运力。但是由于新疆铁路外运“瓶颈”主要不是铁路的通过能力,而是大量空车进疆形成的铁路严重亏损,因此对新腾出来的运力,铁路方面将如何处置,还在未定之数。

但是无论如何,新疆尿素供大于求总是事实。秦宏忧心忡忡地说:“现在全疆追捧尿素,我们的日子很风光,恐怕这种日子不会长了。”

笔者认为,如果化肥外运问题无法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今后的日子,也许就是新增的几大化肥厂削价竞争,新疆将形成结构性化肥低价。“那时就是,生产商最困难,销售商好一些,小商贩无法获大利,最高兴的是农民。”

具体到新疆的尿素,显然,如果铁路外运问题不能有实质性的解决,新疆尿素将明显供大于求,激烈竞争必然会发生。完全靠市场运行,农民就成为最大受益者,政府何不乐作壁上观?即使铁路外运有变,政府也不妨对尿素“限运不限价”,限制尿素外运以保证新疆使用量,价格则由市场自然形成。

当然,即使尿素供大于求,少数几家大公司仍可垄断市场价格,造成肥价居高不下。这在理论上是可以设想的。但依新疆的实际情况,在可预见的若干年间,这种可能性不大。退一步说,即使果然如此,那时我国《反垄断法》想来应该已经实行,政府也可以出面干预。

由于新疆尿素明显供大于求,令人头痛的“淡储”问题也将随之解决。淡储是费钱费力的事。只有预期第二年用肥价格明显高于淡储成本,大小流通商和千千万万农民才自己淡储。但既然尿素明显供大于求(如果有“外运受限”因素),第二年肥价就将自然走低。既然如此,大小流通商和千千万万农民就没有淡储的意愿。这样,结论就出来了:尿素淡储将自然形成“集中淡储”格局。秦宏无奈地说:“到那时,不论我们愿意与否,尿素淡储(包括联储、代储)事实上都会压到我们这些大生产商头上。”大流通商仅适量淡储,农民则是随用随购了。

由于化肥结构性低价和集中淡储,那么淡储补贴或用肥补贴,新疆实在就不必了。既不必贴给企业,也不必贴给农民。政府只要做到“依法行政、放开市场、无为而治”,新疆尿素供应自会顺畅流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