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化育人”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实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育人”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实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文化育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针对高等教育提出,对整个教育系统有普遍的意义。而大学外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播和传承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大学外语教师应提高自身修养,在教学实践中充分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文化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文化育人; 外语教学; 实现途径

1. 引言

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文化育人”。大学外语由于”其课程性质具有基础性、学科交叉性和文化多样性、跨文化性等特点,更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1]。本文即从“文化育人”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及实现途径方面探讨“文化育人”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实现。

2. “文化育人”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树立全球意识加强国际理解成为对当代大学生的必然要求,而外语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使学生懂得英语世界国家的文化,理解中西方所赖以生存的文化之间所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增强民族的自我意识,增进国际交流。由此可见,高校外语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文化育人。

此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内更是明确指出:“大学英语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促进人文素质发展为主要目标。”而且,从参与对象上说,外语教学作为大学教学的必修基础性课程,其受众为所有在校大学生,普及面广。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更曾提出,智力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以被文化环境激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2],即文化的吸收还会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学习。由此,在大学外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可见一斑。

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只注重文字传授,将英语文章作为词汇和语法的载体。课堂上,教师极少涉及文章的文化内涵,活生生地把语言中所承载的人文习俗和价值观念忽略。特别现今,大学英语四级证书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大筹码,因此,部分外语教师产生了偏颇的教学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被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过多地主导,甚至有意地将教学中的文化内容避而不谈。但是,发展交际能力才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但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具备了交际能力。理解一国的语言文字,发展交际能力,必须了解该民族的文化。因此,从目前大学外语教学状况来看,我们更应增强文化修养的培育。

3. “文化育人”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3.1重构教师文化

大学外语教师文化是影响外语教学行为的潜在因素,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长期以来,大学外语教师文化育人意识薄弱,文化视野褊狭,影响了文化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所以,重构教师文化首先要树立教师的文化育人理念。客观传授分析中西文化的异同,去糙留精,去伪留真,避免文化偏见与文化歧视。这就要求做到文化育人的合格教师,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教育专业素养与学科专门知识之外,还应具备基本的文化人类学素养以及多元文化教育的智能[3],深度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其次,保持自由的学术态度。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工作压力日趋明显,作为大学教师应避免社会上某些急功近利、急于就成的浮躁心态,才能真正体会文化内涵,将知识与文化融为一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再次,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注重交流提高。思想在交流过程中才能碰撞出真理的火花,大学外语教师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需要对中西文化加以鉴别、升华和传授,同行间的交流研讨便成为确保传承中国文化精髓和借鉴西方文化优势的有力保障。

3.2加强课堂管理

虽然大学生已经步入高等教育环节,但课堂教学仍然是文化育人的主阵地。因此,在高校外语课堂教学中,要保证每位教师都承担育人职责、发挥育人功能, 把传播外语知识和进行文化素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挖掘外语教学中的中西思想文化教育因素, 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以拓展学生的外语能力和社会文化视野, 树立学生心中的理想信念标杆, 形成适应当代学生特点的大学外语课堂文化育人体系。

首先,大学外语教师应融文化于外语知识讲解中。因为在教育途径的选择上, 文化育人注重知识内化, 强调通过内化和升华,使之成为教育对象的一种文化自觉[4],所以必须将知识内化作为课堂讲解的必要环节。知识内化的同时价值渗透也不容小觑。因为在教育理念的选择上,文化育人同样重视在知识教育中渗透价值的意义,关注知识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根源与价值理性。例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1》第二单元重点句“Letters from home always mean a lot”。在讲解此句时教师可联系中国传统诗词,杜甫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即可刺激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加强素质修养又可传播中西家庭观念,增强学生家庭意识和家庭责任感,使外语教育在育才的同时同样重视育人的实现。

其次,大学外语教师应融文化于课堂活动设计中。外语课堂上词汇、语法、句式等的语言讲解相对死板,但语言的运用却非常灵活。外语课堂活动的设计既要重视语言的运用也应体现文化育人的要求,即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别能力和优秀文化的传承能力。比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1》第二单元的主题为friendship,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分析时或之后,可以尝试通过组织学生陈述、动作演示、小组讨论等不同的活动形式促使学生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思考并展示中西交友过程中的文化差异以及中西表达爱的不同方式,加强学生对西方开放直接思维方式和中国内敛务实传统作风的理解接受,通过文化的整合健全人格, 唤醒生命的创造力。

再次,大学外语教师应融文化于课后作业布置中。在常规英语教学中,一般偏重于西方价值观的输入,却很少涉及中国文化价值的母语输出,而过分重视外来文化,则会削弱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从而影响学生的文化吸收和人格结构重塑。事实上,早有许多反映母语文化的词汇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情况下成为规范英语的一部分,如jiaozi(饺子)、kongfu(功夫)、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等。因此,外语教师应在探讨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奥妙的技巧,积极研究文化对策,在课堂上增加表达中国特色事物的英文表达之基础上,利用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浏览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网站,学会在英语表达中恰当地融入中国元素,真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3开展第二课堂

由外语教学衍生而来的第二课堂活动立足课堂外语教学,既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亦能促进大学生学业成长,使得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得以优化。外语第二课堂的建立需要相应的机制支持,各高校中的英语俱乐部、英语社、英语读书会等团体组织随即成为外语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心。此外,外语教师在第二课堂的组织上应给与这些团体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并确保正确的文化传播方向。避免夸大西方文化价值,错误理解西方文化,出现逆中华传统美德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西方文化。

4. 结语

文化育人是高校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建设,利用外语教学文化增进文化育人是这项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和精神生活丰富方面具有优化提升作用,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引入西方精英文化,增强国际尊重激发学生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只要在外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就能找到适当途径实现在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育人,为高校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合格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韩海燕. “文化校园”视角下的英语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9(2):92.

[2]霍力岩. 多元智力理论:课改走向成功的新支点[N]. 中国教育报,2007-5-9.

[3]韩萌. 大学多元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J]. 教育研究,2010(8): 56.

[4]章 兢,何祖健. 从“知识育人”到“文化育人”—— 整体论视野中的大学素质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 2008(11): 9.

作者简介:王会(1986-),女,河北衡水人,现为宁波大红鹰学院人文学院教师,硕士,助教,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