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议高校学生奖惩问题的完善之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议高校学生奖惩问题的完善之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社会走向多元和差异化的现今,高校学生奖惩工作亦面临新的挑战。人们思维和活动的动态性、社会环境的分化以及利益的博弈等因素构筑成学生奖惩的影响因子,成为学生奖惩工作的缘起和改革的动力。通过对现状的描述,以辩证的视角明晰学生奖惩功用的应然之义,进而探索注重人性的完善之道是本文成型的逻辑脉络。

关键词:学生奖惩;现状;功用;辩证;完善之道

一、高校学生奖惩工作的现状概述

(一)奖惩制度完备,宣传形式多样,效用却不及期望

在现今的高校中,高校奖惩制度基本呈现完备状态。学生奖惩条例一般包括学生各类奖学金的评选条例、各种先进学生的评选与表彰办法、学生在高校的各项管理规定与违纪处理条例等,并且在学生中进行广泛的宣传,下发编制的学生奖惩条例单行本、校园广播、宣传栏公示以及新兴媒介网络的运用都是宣传的具体形式。制度文本在形式上具有透明、公开的特点,而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现实情境却有违公正的愿望,难以实现应有的效用。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前者主要涉及奖惩制度与现实的脱节,后者主要受相关主体(学生、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主观行为的影响。

社会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因时间的进展得以拓展。在现代化迅速的当下中国,学校环境以及学校构成人员意识的急剧变化和多元性的交错,特别是市场化观念的影响,精神奖励被漠视,而物质奖励的程度亦与期望形成反差。同时,学生群体权利意识的彰显,个人前途与个人违纪行为关联的淡化,使得违纪惩罚的效用难以显现。一言概之,高校学生奖惩滞后于现实所需,效用与期望间存在落差。

(二)利益主体多元,角色定位差异,具体内容有争议

在特定的时期,资源是可测度和有限的,高校发展所依赖的资源也不例外,相关主体基于利益的视角必然对学校的政策持不同的立场。对于高校奖惩制度而言,奖项的设置和奖金的安排是资源分享群体――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即在奖额程度与激励效用发挥的基点上存在争议。高校的资源获取渠道受政治体制的影响,缺乏自主性和多元性,因此资源博弈中的双方是种零和博弈的状态,一方权益的取得建立在一方权益的损失之上。因此,学校奖励额度小,与社会财富的膨胀不同步,是现今高校奖励设置的普遍情形。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校和教师的定位一直处于管理者的角色,整个教育体系渗透着传统人事制度的烙印,学生群体长期处于话语的弱势地位,其权利和自主性的获得主要来自于校方的主动让渡。传统的官本位意识和严格管理的习惯,使得惩罚条例过于严谨,缺乏平等对话的精神。高校的定位实质是影响学生潜能的重要因素,奖惩的效度源于对学生正当要求的合理性满足,是以主体间域内的平等协调为前提的。

(三)社会转型影响,新生理念冲击,奖惩呈现转变诉求

社会正处在向现代性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观念集中显现,人本观念、科学发展理念、法制化观念作为现代生活的指导性原则逐渐被社会大众认可。在与旧有理念的碰撞中,两者呈现融合的趋势,在人性与理性的契合中,更加注重对人的重视,主张一种对人本位的回归。

对于学生奖惩而言,从理念、制度到内容、具体措施都呈现改革的诉求。奖惩制度的设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而学生作为个体的发展领域得到拓展,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对学生奖励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个性化的时代诉求。自由是人的本质特点,宽松环境的塑造,以教育和管理相契合为途径的学生潜能的开发成为新时期学生奖惩的应有目标。

二、学生奖惩功用的应然之义探讨

(一)学生奖惩的导向作用

学生奖惩系统的一系列条文规章,既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行为规范,又是高校办学指导方针、办学任务目标、人才培养要求的具体体现。组织学习和宣传奖惩条例、实施奖惩管理的过程,都鲜明地表达了鼓励和倡导什么,反对和制约什么,给学生指明了明确的努力目标和方向,提出了应注意克服和避免的薄弱环节,对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二)学生奖惩的管理作用

奖惩制度作为大学生管理系统的规章制度之一,是对大学生的学习求知、社区生活、文化娱乐、素质发展等进行能动管理的重要依据。奖惩工作能否紧紧围绕育人目标有效开展,直接影响到正常的校园秩序的维护,良好的育人环境氛围的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的建设等。

(三)学生奖惩的教育作用

学生奖惩工作是管理和教育相结合的统一体。奖惩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手段和教育的结果。奖是为了鼓励先进,达到一种示范的作用。惩是为了鞭策警示后进,厘定学生行为的边界。对奖惩过程中的每环节进行认真、负责、民主和实事求是地调查分析显得尤为必要,对奖惩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才能使目标化管理的水平不断上升,使奖惩对象处于不断的进步过程中。

(四)学生奖惩的比照作用

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和具体过程不尽相同,其思想观念、心理状况、人格特征自然存在差异,知识水平和言行修养的层次性突出。“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奖惩工作的开展,树立了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因而使每个学生都可从别人的举止中得到启发,进行自我解剖与对照,扬长避短,在自我比照中日臻完善。

三、学生奖惩工作中的辩证关系解析

学生奖惩工作存在多维的关系内涵,不仅涉及奖励和惩罚两者间的辩证,在其各自的域内也渗透不同的关联。前者是目标一致基础上的对立统一,后者则具体涉及精神与物质、人性与理性的关系模式÷

学生奖惩工作的核心在于对学生积极性的提升,进而对人才的培养有所裨益,这种目标的实现在于对健康的自由环境的塑造。奖励标榜的行为指向与惩罚界定的边界所构筑的空间正是大学生所活动的环境写照,两者对既定环境的划分以及各自的程度比例所折射的实质是自由与纪律的辩证。惩罚所设定的域越宽广,纪律在与自由的博弈中越占优势。其是否合理的评判标准取决于社会和学校环境发展的所需。同时,亦可看出学生的奖励和惩罚问是种份额动态变化的依存关系,无地位性的差别,只是对环境所需的能动反映。

理性和人性是学生工作奖惩过程中集中体现的一组辩证,主要受主体间的主观行为的影响。在奖惩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和相关学生群体亦受主观偏好和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掺和自身利益进行奖惩评定,对程序性和透明性形成挑战,因此,学生奖惩工作行为是否公正反映是理性和人性的关联。在高校学生奖惩中,学生主体的自我参与和监督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

另外,在学生奖惩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上更多的则是精神和物质的辩证。社会整体长期对经济的重视,使人们思想观念中对荣誉与物质的权重出现失衡。在

奖励中,学生群体日益不满于现时的奖额,甚而出现大规模的淡漠现象,奖励丧失了应有的激励作用。校方则存在观念与行为的悖论,在受到市场经济严重影响的同时却难以改善高校奖励。在惩罚上,学生对于名誉性的惩罚日益轻视,惩罚的警示作用难以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精神和物质奖励间平衡点的找寻成为完善高校学生奖惩工作的重要前提,怎样发挥精神和物质的二重效用成为奖惩工作的目标指向。

学生奖惩工作亦是对公正性和效益性的取舍。学生奖惩的方式、途径和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内涵的合理性是学生奖惩目标中的应有之义。在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回归过程中,公正成为学校奖惩的重要追求,而此种诉诸要以平等的主体间关系的构建为前提。管理的效益与过程的公正是相辅相成的关联。效益的取得是典型示范的结果,彰示形式背后的内容必须存在规范性的依据和渊源。规范产生的合理性结果更易于增强说服力,以资源掌握者主导的奖惩则是更多的随意性,产生负面的效果。因此,学生奖惩工作的公正性和效益性的取是趋向一致的,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使得学生奖惩呈现事倍功半的结局。辩证关系的科学把握是学生奖惩工作开展的前提,只有理清涉及主体间的关联,才能对工作原则的探讨和途径构建工作的开展发挥指导性的作用。

四、学生奖惩工作完善的原则甄别

(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对人的作用重新认知,对个体权益的重视是高校奖惩工作的一个新亮点。对人性的注重不仅是对理念的运用,更在于对高校奖惩制度的系统性完善和规则性调节,加强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同时,要积极的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自主性,建立参与体系和监督体系,促进奖惩工作的科学、长远性发展。

(二)准确适度原则

奖惩不准确会导致群体内部产生不健康的道德关系和社会心理关系。获奖者没威信,不能使他人信服;受处分者,有人同情叫屈,难以产生心理震动。因此,实行奖惩时必须对奖惩对象和事件进行深入、细致、充分的了解调查。奖惩作为强化教育的手段,过度了极易导致强化效果的减退。因此,适度原则要求实事求是地认识矛盾的性质,将行为主体、行为动机与效果作统一的考察。

(三)时间空间原则

具体而言,在时间上,要善于正确运用及时性强化和延缓性强化。对于奖励和大多数违纪事件的查处,要迅速及时。对于一些学生因冲动和无意的违纪行为,要尊重学生自尊心和正当的心理需求,避免因处理不当而产生差错和负效应。在空间方面,要根据奖惩性质和层次的不同,注意选择、利用和创造合适的环境,以期学生产生最佳的心理效应,增强奖惩教育的感染辐射效果。

(四)反馈发展的原则。

奖惩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学生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积极向上风气。人的品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的动态过程,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分析,一次奖惩结果既是前一段的终点,又是新的教育过程的开始。建立反馈机制、收集反馈信息是落实奖惩效果、提高教育作用水平的重要环节。同时,高校改革的形势发展迅速,完全学分制的推出、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实行等都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不断修改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学校工作的要求。

五、学生奖惩工作完善的具体措施概括

(一)科学理念为先导,多方主体参与,进行全程性的设计和监督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科学的价值观的引领必然使得行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校的学生奖惩工作中,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制度的设计和行为的过程中去。高校要以现代性的理念将学生群体作为平等的主体,以人性的关怀注重学生的需求,将学生行为的普遍新动向纳入奖惩制度考察的范围。

同时,在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上亦要遵循公开和参与的原则。在制度的设计过程中,要征询相关主体(教师、学生等)的意见,在理清各方利益环节的基础上减少中间环节,增加直接联系的力度,以实现奖惩制度制定的科学性。在执行上,要有独立的监督和申诉体系。以学生为主要构成建立奖惩的评估反馈组织,以维护公正和检测效果,切实维护自身的权益。

(二)丰富奖惩内容,契合时代特点,张扬学生的个性和潜力

奖惩制度的完善主要在于与学生主体动态发展的契合,将学生拓展的能力纳入奖惩的范围。特别是在奖励中,不仅要注重传统的学习能力激励,更要侧重有益的个性能力的培育。在新的奖励中,可以主要侧重专业性奖励、个性性奖励和拓展性奖励设置,并在三者之间实现平衡。

专业性奖励是对传统学习能力的传承。侧重对学生专业素质的考察,目的在于激励大学生重视专业素养,自觉提升专业知识。个性性奖励是对大学生有益偏好的认可。现今社会对能力的评价标准不局限于专业,而呈现多维特征,承认个性的能力性特征是必然的选择。拓展性能力则是对以专业为基础的一种提升评价,既包括研究方向的发展,也涵盖社会方向的应用。同时,要甄别学生个性的性质,对不良的新兴个性给予及时的惩戒和纠正。

在奖惩工作中要考虑社会的现实,一定程度上增加奖额的幅度,增加激励的效度。只有学生主体内在的认可,奖惩才有存在的意义。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要纳入奖惩体系,在宣扬传统优良价值观的同时,疏解大学生社会化中遇到的困惑,切实发挥奖惩的作用。

(三)加强学生奖惩工作的辅建设

在学生的奖惩工作中,相关群体和环境的宽容是实现效用的外在支撑。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认可要与时俱进,深化对德智体作为学生能力构成的认知,不厚此薄彼,以全面性的视角促动学生奖惩工作的完善。在这个过程中,要凭借媒介的作用(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等)阐释和监督奖惩工作的进行。学校要将广播、电台、校园网作为学生奖惩工作的阵地,来实现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加强工作的专业性和权责制度的构建,实现奖与评的分离,惩罚与执行的一体,缩短学生奖惩工作目标实现的时空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