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磨课,发挥集体的作战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磨课,发挥集体的作战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于“依据课标、基于学情,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我校将以往的展示性公开课改为研究性公开课(简称研究课),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磨课的力量,通过“同课异构”等实践形式,挖掘教学潜力,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集体反思为主要形式,开展校本教研,打造精彩课堂。

一、加强课前磨课针对性,关注学生学习有效性

以实效性为主要检测指标,研究课活动中的集体磨课明显区别于以往的集体备课。一是内容上的区别,解读课标、讨论学情、确定授课内容、学法指导策略、教学资源共享以及课外练习的有效性等成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二是形式上的区别,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强调专家引领,但备课组成员在独立备课的前提下人人都就备课内容谈自己的见解,不仅说怎么教,还说为什么这样教,这样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同伴互助;三是目标上的区别,变一切统一为求大同存小异。即在学习目标定位上的统一,学法指导策略上的统一,而在教学内容的取舍、学法指导的具体方法、教学风格等方面保留各位老师的自。集体备课是一个相互切磋、拓展思路、取长补短的过程,落实在教师个体的备课中,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取舍、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研究课活动中备课组磨课的质量明显高于以往的集体备课。磨课前,备课组教师及时了解学情,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要求。了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召开座谈会,找各种类型的学生聊天,进行问卷调查,开展书面交谈等,及时了解学情。磨课时,老师们认真分析学生的意见,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知识结构、学习心理、学习困难和思想误区,调整教学策略。经过认真细致地进行学情分析,各位老师交流先前独立设计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课件,在此基础上,备课组重点研讨学生自学、教师讲授、师生互动的内容分别是什么?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如何把握?教学内容的逻辑组织方式以及课外练习的有效性如何?尤其对需要增补或删除的教学内容更是反复研讨的重点内容。备课组长充分发挥本组教师的资源优势,努力做到人尽其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体磨课不但成为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师带徒的主渠道,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

精心选编校本练习,研究课活动中备课组集体编印的练习更加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依据课标、基于学情” 的理念除了贯穿于课堂教学,还落实到课外练习上。一些现成的练习,与课标不能完全吻合,其难易程度也不一定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对此,各备课组根据课标、基于学情的原则,通过集体磨课,自行编写各模块的校本练习,其中有前置作业、课堂练习、每课一练、单元测试、模块检测、拓展训练等日常教学必备的各类练习,同时注意把握练习的适量性、层次性、针对性、实践性、探究性,大大提高了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且集结成电子书稿供下一届学生使用。在校本练习编写的过程中,由于是备课组成员全员参与磨课,全体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资源共享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团队凝聚力不断提升。

二、坚持“同课异构”研究课活动,提升校本教研评课针对性

系列活动,联合教研,组织得力,坚持不懈。“同课异构”研究课系列活动即两位教师上同一年段、同一学科、同一内容的同一节课,课后教研组的老师一起分析、研讨开课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也是磨课的内容之一。由于研究课是在每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进行的,两位老师能够基于备课组的共识、发挥个人特色开展公开教学。开课的目的在于研究如何把课上得更好,而不是检查评比,因此教师们不再害怕上公开课了,这使学校领导感到特别欣慰。每两周各备课组至少开两节“同课异构”研究课,为了便于管理和教师听课,我们将研究课的周开课计划挂到了校园网上,教师们随时上网都可查看,再决定听课。此外,我们还与兄弟学校、联合办学学校开展了以“有效教学”“少教多学”“如何上好复习课”等为主题的“同课异构,联合教研”校际教研活动,广大教师颇感收效很大。

同课异构,风格各异,拓展思路,受益匪浅。这些研究课选材好、形式新,依据课标基于学情,形式开放,广征博引,着力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在问题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师生交互性强,气氛活跃;注重知识网络结构的形成,以适宜、适用为原则,讲练结合,层次分明,实效性好;教学手段先进新颖,多媒体课件制作创意好,水平高,引领现代化课堂之方向。透过这些研究课,不难看到我校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功底日趋扎实,特别是新理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引领了我校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持续发展的方向。

集体听课,及时评课,一起修正,共享成果。研究课活动中的课后评议明显区别于以往。一是目标上的区别,变甄别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不断改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而非区别等级与高利害挂钩。二是内容上的区别,变关注老师的教为关注学生的学,评价授课实践实现集备意图的程度,评价教学与课标、学情的吻合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三是形式上的区别,以往评课后没有反思的过程和资源共享的过程,现在备课组成员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反思、练习题等教学资源都在校园网上实现了资源共享。我校现在组织评课的老师都十分注意用新课程的理念引导评课,点评的要点主要围绕内容有:授课内容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即深广度的把握情况);学生学得是否快乐,是否有收获,是否有兴趣,是否有成就感?教学容量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科的学法指导是否到位?教学节奏的调控是否得当?学与教的关系处理是否得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状态如何?学与教的互动(内容选取是否恰当;互动的方式和时机是否恰当);教学反馈的时机、方式、效果怎样?教学辅助工具应用是否恰当?基于以上原因,教师们在评课时对两节课的评点畅所欲言,充分肯定优点,诚恳指出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教研气氛空前和谐。评课后的发展性评价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着力加强个人集体反思,切实挖掘教育教学潜力

个人反思,注重课前,优化教学。在集体磨课,互相听课评课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个人和集体反思。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比较注重课后反思,而忽视了课前和课中反思。实际上,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课前反思可以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课中反思可以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忽略任何一个都是不完整的反思,不利于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个人反思注重强调课前反思,教师要反思备课问题,做到胸有成竹。一般来说,教师在上课前要在反思自己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写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方案。其次,还要认真地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然后再与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找出自己在课堂教学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课前的反思可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

集体反思,同伴互助,升华经验。教学反思是教师转变教学行为的重要前提,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思则进,不思则退。经过两位教师的“同课异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内省,发挥集体团队的智慧,同行们的互帮互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备课组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自觉而有效的反思团队,从而不断促进备课组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也是集体磨课的重要内容。教学是一种反思性实践的过程。通过反思能使教师更明确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后果,进而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因此,不但每个教师开展自我反思教学,而且还应该开展集体反思教学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实践证明,集体反思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透彻理解,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分享。通过集体磨课,老师已经能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将集体反思行为变成一种日常习惯,贯穿在每一节中,每一件教育教学行为中。教师在办公室里,下课互相交流的话语,多是有关教学的探讨,或是对自己课堂教学的体会、感触,同事间毫无保留地互相指点,共同促进。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