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急症要自救,求人先求己等10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危急病症必须进行抢救,所谓“抢”就是抢时间,所谓“救”就是救命。“抢”要及时,“救”要得法;不少危及性命的急症,往往因为得到快速和正确的救治而转危为安,甚至起死回生。危急病症的抢救,包括医护人员的救护和患者及其亲属的现场自救和互救,前者是求人,后者是求己。然而,人们常常忽略了现场自救的重要性,发生急症一味忙着“求人”――转送医院或等待“120”的到来,结果耽误了抢救时间而酿成不良后果。
今年3月10日《现代快报》报道:南京一个15个月大的婴儿亮亮,误吃熟鸡蛋被蛋黄噎住了,他母亲发现后拍其后背想促他把蛋黄吞下,结果适得其反,越拍越糟,最后只好打的到医院求医。不幸的是,因为蛋黄堵塞气管造成窒息,送到医院时亮亮已停止呼吸,医生虽然全力抢救,但也回天无力。据医生介绍,仅2005年~2007年,南京地区就有73例5岁以下的小儿因气管异物堵塞抢救不及时或不得法而窒息死亡。
今年6月22日《信息时报》报道:在广州南沙一家电子厂工作的山东籍小伙子小坤,6月6日早上炒菜时,由于煤气罐接口漏气,他一点火,厨房就成了一片火海。大火令小坤严重烧伤,差点还丢了性命。不过,稍有自救常识的他,却懂得在火海逃生后第一时间用水冲淋身体,避免了创面感染和发烧。经及时治疗15天后,小坤全身没有一处留下疤痕。
上面两个实例可见,由于现场急救的时间和方法不同,其结果也迥异;发生危急病症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现场自救或互救,而且施救必须得法,见招拆招,才能挽回生命。
异物堵喉间,生死一瞬间
气管异物是比较常见的幼儿意外急症,是引起幼儿非正常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引起气管异物的原因主要有:幼儿把纽扣、玻璃球、硬币等放进口中,或吞吃豆类、花生时,不慎使其“走进歧途”误进气管。近年来,幼儿因果冻堵住气管造成窒息死亡的事时有发生,而且由于没有现场抢救而窒息死亡者甚多。
对此病症的抢救是“十万火急”!抢救是否及时和得法,关乎幼儿的安危,可谓“生死一瞬间”。气管异物堵塞的结果,可能有三种情况:立即死亡;立即致残(多成为植物人);立即脱险,恢复正常。
异物堵塞气管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异物完全堵塞气管,幼儿的呼吸受阻,空气进不去也出不来,此时,幼儿的表现是不断挣扎,顷刻便全身发紫,进而昏迷。如果不及时取出异物,幼儿就会因为窒息而死亡。二是异物不完全堵塞气管。由于异物比较小,没有堵住气管入口而掉进气管,在气管内随着呼吸上下移动,或者掉进一侧支气管。此时,幼儿便出现呛咳,呼吸困难。虽然这种情况不会马上致命,但也必须尽快将异物取出来。
异物完全堵塞气管要立即现场抢救,因为异物完全堵塞气管的幼儿往往几分钟就可因窒息而死亡。在抢救的同时,可由在场的人拨打120,急告医生来现场救治。异物不完全堵塞气管的幼儿,也应该先行现场抢救,如果未能将异物取出,则应快速送医院救治。
当异物呛入幼儿气管时,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用手掏异物,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尽快清除,进行现场抢救:(1)倒立拍背法―――倒提幼儿两腿,使其头向下垂,轻拍其背部。这样可通过异物自身的重力和幼儿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2)推压腹部法――让幼儿坐着或站着,家长站在其身后,用两手臂抱住幼儿,手握成拳形,大拇指向内放在幼儿的肚脐与剑突之间,用另一只手掌压住拳头,有节奏地向上向内冲出,以促使幼儿横隔抬起,压迫肺底,让幼儿肺内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使异物从气管内向外冲出,并随气流到达口腔(此法是下面介绍的“海姆立克急救法”用于婴幼儿的一种)。
对于异物不完全堵塞气管,如果上述方法无效或情况紧急,家长应及时带幼儿到医院请医生诊治。异物完全堵塞气管的患儿,可能会在送往医院途中窒息而死,因此,必须一边现场抢救,一边向120求救。
食管遭骨鲠,强咽更危险
2000年11月11日,南京某报记者张某,吃鱼时不慎误咽一根鱼刺,导致食道穿孔及主动脉破裂,大出血而死亡。像张记者这样的病例时有发生。
骨鲠的危险在于骨刺可穿破食管壁,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食管有上、中、下三个生理性狭窄点,其中以食管上端最窄,因而异物最容易卡在那里。尖锐的异物常刺破食管而引起发炎,严重的损伤和炎症的扩散可引起纵隔炎,肺部感染或气管食管瘘等严重合并症。在第二个生理狭窄部位的食管异物,因紧靠主动脉,有可能损伤主动脉而引起致命性的大出血,这是最大的危险。
在处理食管异物时应注意两个误区:一是让患者强咽饭团、菜团,为的是把骨刺送下去。其实,这种民间的传统方法不但无效,而且带有危险性,因为骨刺扎入咽喉或食道黏膜时吞下饭团、菜团,只会使骨刺扎得更深。二是吞醋化鱼刺。有人认为,食醋可以使鱼刺软化或溶化,其实这个办法毫无用处。因为食醋仅仅与鱼刺“擦肩而过”,岂能软化鱼刺?况且过浓的食醋还会导致黏膜烧伤。
如果发生骨鲠,可立即请人用汤匙或牙刷柄压住患者舌头的前部,在亮光处仔细察看舌根部、扁桃体、咽后壁等,尽可能发现鱼刺,再用镊子或筷子夹出。若上述方法无效,则尽可能想办法使患者作呕,把鱼刺吐出;或吞一口香油,使骨刺顺利滑过食道进入胃腔。若以上方法均不管用,则应禁食,并尽快去医院通过喉镜、食道镜或纤维胃镜将异物取出。
突发脑血栓,溶栓“抢”时间
脑血栓(脑血栓形成)或脑栓塞是由于某一条脑血管堵塞而引起的缺血性脑中风。以往对脑血栓或脑栓塞束手无策,患者往往不死即残。近年采取溶栓疗法,疗效显著,往往能够药到病除,化险为夷。但是,溶栓疗法要争分夺秒“抢”时间。
不论是血栓形成或栓塞,当某条脑血管被堵塞后,由这条血管供应血液的神经细胞就会因为血流中止而死亡,医学上称为“梗死”。但环绕着这些梗死的神经细胞,还有一圈血流虽然减少但还没有完全中止的组织,称为“半暗带”。如果能及时使血流再通,则半暗带内的神经细胞还可能恢复正常功能,所以医生的着眼点主要放在半暗带的抢救上。
可是抢救半暗带有时间限制,临床上医生把抢救病人半暗带的时间初步定为6小时。这段时间医学上称为“时间窗”,即在病人发病后6小时内疏通堵塞的血管,使脑细胞重新获得血供,便可以挽救、逆转处于濒死状态的脑细胞,使它“死里求生”。在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就是把堵住脑血管的血栓或栓子溶解掉,使血管再通。这常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甚至在溶栓治疗中就“告别死神”,重获肢体活动的能力。时间窗的时限很窄,有人甚至认为3小时内更佳,因此,争分夺秒、
把握时机非常重要。当家里有人发生脑血栓(或脑栓塞)时,应赶快送去医院,以求在时间窗内“抢”生命。
噎食险情高,“海氏”有妙招
1971年4月24日,77岁的宋子文参加一位老朋友为他举行的晚宴,由于吞食过快,被一鸡块噎住而窒息身亡。关于噎食致死的事件屡有报道,2005年9月18日《京华时报》报道:9月14日,湖南省怀化市一名七旬老翁参加一场吃月饼比赛,吃了三个月饼后没多久就感到不适并全身抽搐、呕吐,不久后倒地不起,等120急救人员赶到时已停止呼吸。医生分析,老人可能是因为过快吞咽而被噎死。
老年人之所以易噎,乃因咀嚼功能不良、吞咽动作失调、吞咽过快和进食时谈笑,使食物“误入歧途”落人气管而导致暂时“断气”。若不及时解救,一时“断气”可致永久“断气”――死亡。
抢救噎食必须分秒必争,现场施救是关键。80%的噎食事件发生在家中,“时间就是生命”,时间不允许将病人往医院送,因此,抢救任务就落在家属身上。那么,该如何抢救呢?美国泽维尔大学临床医学教授海姆立克发明了一种简单易行、人人都能掌握的急救法(海氏救命法),此法从1975年至今至少救活了10万条生命。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纽约前任市长埃德・柯赫,还有女演员伊丽莎白・泰勒等等。现将海姆立克急救法介绍如下:
(1)若受难者坐着或站着――救护者用双臂从受难者身后将其拦腰抱住,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迫使腹腔脏器上移,从而增加肺、食道和胃中的气体压力,当压力足够大时,可将堵塞物冲出。
(2)如受难者昏厥在地――救护者应将受难者仰卧,然后骑跨在受难者髋部;一手握拳,拳心朝前,腕部顶在受难者上腹部中线处,另一手按压在拳上,双手同时用力,向受难者腹腔内上方挤压6~10次;如果无效,可隔几秒钟再重复操作一次。
(3)如果是独自进餐遭此意外――受难者必须迅速利用2~3分钟神志尚清醒时自救。此时可自己取立位姿势,下巴抬起,使气管变直,然后使腹部上端(剑突下,即心窝部)靠在一张椅子的背部顶端或桌角,突然对胸腔上方猛施压力,也可取得同样效果。
当然,在场的人要边抢救边打120急救电话,争取医生赶到现场施救。如用“海氏救命法”还不奏效,医生可通过喉镜直接钳取异物,亦可作紧急环甲软骨切开术或气管造口术,以拯救生命。
来自读者的心声
近日,山东一位名叫李绪后的读者,在给家庭期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信中,表达了自己及其家人对《家庭》深切的喜爱之情,并告诉我们:“我家里二女儿和小儿媳都长期订阅《家庭》杂志,她们看完后都要求给我们老两口再阅读,充分发挥了杂志的作用。”李先生说他是书画研究会会员,有感于《家庭》给他和他一家人的教益,写下了“家和万事兴”五个大字,并随信寄给本刊。
“家和万事兴”,这是发自读者和我们办刊人的共同心声,表达了亿万个家庭的美好愿望,我们特将该书法作品刊登于此。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更多喜爱并关注着《家庭》的读者加入到我们互动的队伍中来,并成就更多的和谐家庭,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共同努力。
止汗剂能不用最好不用
明 月
近年,止汗防汗产品在女性中悄然走俏。很多跑外勤的职业女性,如保险经理、营销经理、律师等,担心出汗后背部和腋下汗湿一片,形象会大打折扣,因此喜欢出门前在腋下、肘关节内侧等部位喷涂止汗剂。但最新研究证实,在腋下涂止汗产品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原因是,膝盖后方、耳后、腹股沟及腋窝,是人体的主要排毒区域,排毒的方式就是流汗。而止汗剂的活性成分是氯化羟铝,其主要作用是作为收敛剂暂时封闭汗腺导管,抑制汗液排出,可同时也会阻止毒素从腋窝排出,导致毒素储存在腋下的淋巴结,而大部分乳腺癌都是发生在外侧上方的区域,那正是淋巴结所在的地方。
流汗是人的一种生理调节功能,它能调节人体体温,排除体内毒素,还能排出酸性物质,促进人体酸碱平衡。因此,最好少用止汗产品,能不用就不用。
司机需避开“危险一刻钟”
贺军成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司机在夏日午饭后15分钟驾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夏日中午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占整个夏季交通事故的1/4,生理学家把这段时间称为“司机危险一刻钟”。
原来,这是由人在夏季这一特殊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生理节律决定的。盛夏的晌午,骄阳似火,热浪袭人。经过一上午的驾驶,驾驶员的体力消耗很大,视觉和大脑都已疲劳。再加上夏季昼长夜短,睡得迟,起得早,如果司机午饭后不休息就开车,必然会产生身心困倦、全身乏力等现象,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的功能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导致司机对外界环境、道路以及交通信号灯反应迟钝。在这种疲劳状态下驾驶车辆,难免不发生交通事故。
因此,在炎热的夏日,驾驶员最好午休一会儿,以保持头脑清醒,尽量避开“危险一刻钟”,待疲倦消除后再驾车上路。
酷暑不宜化妆
夏 普
年届不惑的郑女士有每天化妆的习惯,但入夏以来,她的脸上冒出了青少年才有的“青春痘”,而且总是消不了,她感到很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青春痘”就是痤疮,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皮脂分泌增多,排出皮脂的导管在皮肤开口处变得狭窄致使皮脂排出受阻,以及在此基础上引起的细菌感染。从理论上讲,中年女性皮脂分泌的高峰已经过去,出现痤疮的原因主要是毛囊孔的排泄不通畅。而这又与频繁或过多使用化妆品、洗面奶、肥皂等有关,故这种痤疮又称为“化妆品痤疮”。
要预防“化妆品痤疮”,女士们不要频繁地化妆,使用的化妆品品种也不要太多。如果长了痤疮,而且有感染情况,应及早去医院诊治。
日出日落要做好防晒
张玲玲
许多人认为,中午阳光强烈,需要涂防晒霜、撑遮阳伞;日出日落时,太阳光不强,不需要防晒。其实,中午烈日当头固然需要防晒,而日出日落时,防晒更不能松懈。
太阳光中有紫外线。紫外线按其波长可分短波、中波、长波三种。能够伤害人体皮肤的是中波和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主要集中在夏季,长波紫外线全年都存在。因此,一年四季都要做好防晒。
一天之中,中波紫外线和长波紫外线在不同时间存在的量是不同的。烈日当头时,中波紫外线最强。但中波紫外线的穿透力并不是很强,一张纸就可以遮挡住。它对皮肤的穿透主要作用于皮肤表面,可导致皮肤变黑、痘痘恶化。
而早晨太阳升起前、傍晚太阳下山时,却是长波紫外线最强的时候。长波紫外线的量是中波紫外线的100
倍,其穿透力也远远高于中波紫外线,即使厚厚的玻璃也阻挡不住它,它能穿透皮肤进入真皮层,导致皮肤老化和色斑形成。
因此,一天之中,防晒不要“偏爱”中午,在日出日落时,也要做好防晒。
餐后宜吃富含多酚的水果
蓝 鸟
餐前抑或餐后吃水果较合适,一直众说纷纭。最近,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乔瑟夫・卡内博士等研究人员给出了科学的答案。
研究人员将实验鼠分成两组:甲组喂食能提高氧化产物丙二醛(丙二醛及类似物是引发动脉硬化、糖尿病、癌症的重要元凶之一)含量的火鸡肉,乙组喂食火鸡肉和红葡萄酒混合物。喂食1.5小时后,处死两组实验鼠,取出鼠胃,对胃内容物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甲乙两组相比,乙组老鼠胃内生成的有害氧化产物丙二醛和过氧化氢明显较少,这说明含多酚抗氧化剂的红酒在胃内开始阻遏肉食在被消化过程中产生有害的氧化产物。卡内博士认为,除了就餐时饮用红酒外,餐后尤其食肉后吃点富含多酚的水果,也可降低食肉后产生的氧化产物。
富舍多酚的水果有紫葡萄、红李、蓝莓、樱桃、石榴、柑橘、苹果等。餐后进食富含多酚的水果,显然有益健康。
服用“伟哥”对后代有无不良影响
我总阳痿(ED)已有3年。按医生建议,服用万艾可进行治疗。服药后,夫妻性生活如意,最近妻子还怀孕了。我们估算了一下,宝宝是我服药时“有”的。请问:万艾可对后代有无不良影响?
大安
万艾可就是我们常说的“伟哥”,其通用名为枸橼酸西地那非。此药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可使血管充血,从而产生治疗阳痿、提高性生活质量的作用。
万艾可的副作用是可能不适当地降低血压,因而正在服用有机硝酸盐药物的ED患者禁服用;畸形和患有易异常的患者慎用;6个月内曾有心梗、休克或心律失常的患者亦应慎用;65岁以上的老年人,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应减低剂量。其他不良反应还有头痛、视觉异常、鼻塞、颜面潮红、消化不良、泌尿系统感染、腹泻、皮疹等。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此药对生育有不良影响的记载及报道,你不必为此担忧。
慎服维生素C泡腾片
我们办公室里不少人每天喝开水时,总要放一片维生素c泡腾片,说是可以预防感冒等疾病。这样做有科学依据吗?
小陈
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人对维生素c的生理需要量,儿童及少年期每日为30~50毫克,成年人为60毫克,乳母为100毫克。据研究,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保存率与剂量有关,剂量越小,在人体内保存率越高。人摄取100毫克维生素c,可完全保留在体内;超剂量时,便会从尿中排出。
维生素c的功能相当复杂,不少食物中含有数量不等的亚硝酸盐,有人认为,维生素c与亚硝酸盐同时存在于胃中,可与胺竞争而阻止亚硝胺的形成,有预防胃癌的作用。但是,补充维生素c并非多多益善。一片泡腾片通常含维生素C1000毫克,长期服用,可使尿的酸性增加,引起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
如果常吃新鲜蔬菜、水果,人体就不会缺少维生素c。因此,每天进食蔬菜、水果的人不必服用维生素c片,更不宜服用维生素c泡腾片。
按摩巧治小儿腹泻
鸿 云
夏天是小儿腹泻的多发季节。如果一岁以上小儿因受寒或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家长可以给孩子按摩,避免打针吃药之苦。
方法是:让患儿仰卧,将清凉油擦在患儿肚脐上;家长坐在患儿的右侧,右手掌(五指分开)掌面紧贴患儿的肚皮,中指压在肚脐眼上,整个手掌沿逆时针方向小幅度、不快不慢、不轻不重地揉300下左右。一天做两次,连做2~3天。
需注意的是:如果患儿不肯配合,可以待其熟睡后再揉。揉时要使小腹的肌肉随着手掌的揉动而转动,不能只在肚皮的表面上揉动。如果气温较低,最好用毛毯等衣物盖住患儿的肚子按揉。以防小儿受凉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