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心洋瘪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80年代的天安门广场上,要是有个金发碧眼的美联社记者在摄影的话,势必是会引起广大人民的围观的。然而和过去不一样,现在纽约人在北京的街上基本上是没什么回头率的。但是尽管如此,我在这里还是要奉劝大家一句:小心洋瘪三,不管男女。
其实洋瘪三并也不是满大街都是的,但他们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职业和特点,那就是教英文和不会说中文。很容易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在随便一所大学校园里,一个穿着朴素(其实就是土)的外教和他年轻的异性(或男或女)翻译在一起畅谈理想和人生,外教唾沫横飞,翻译则听的津津有味却不知所云。我想如果那个小翻译不是以锻炼一下口语为目的的话,那么很明显,他就是在和这个远道而来的家伙“交流感情”,而且不是用他的母语。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所有的这些老少配和中外亲善以及黑黄与白黄的结合都是有目的性的,因为他们之中的确有一些是真爱(比如三毛和柯西),当然也的确有一些是出于纯粹的物理方面的相互吸引(比如大多数人)。
这都很好,而剩下的那些大多数则却都是这样的一种发展情况:先是一个洋瘪三用自己洋瘪三的身份追求一个中国小年轻,而在年轻人眼里外国人长的都是差不太多的(黑人基本都一样),所以姑娘们在很多情况下都会把这个洋瘪三想象成是贝克汉姆和莱昂纳多的穷人版。但是却不知道他在自己的国家通常是要靠领社会救济过日子的,如果要对号入座的话,他其实就是你们小区附近经常晃荡而且游手好闲的一个大龄无业游民。和明星比这种人绝对不够帅,和王宝强比也绝对不够善良。在外国如果他想当老师的话,那将是一件可以上社区报头版头条的励志性新闻了。仿佛他们彼时最大的愿望应该就是可以来中国教英文了。
像这样的外国人,我见过很多,我觉得随便一个中国话说的利索点的人都应该比他强(然后到国外去当个东洋瘪三)。但是姑娘们却往往不这么认为,只因为那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郊区腔。像这样的洋瘪三我觉得都不应该算到城市外来人口总数里,因为他们的到来没有为城市的建设多出哪怕一分的贡献。不如把养活他们的钱拿去给一些更需要的人们,让他们就这样饿死吧(没有咱们政府的“救济”他们一定会饿死),那样才能还出一个优胜劣汰的公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