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湘西边城的纯美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湘西边城的纯美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湘西,因为沈从文的小说和谢晋的电影而闻名全国。今天,活在电影、小说和画中的湘西已不复新鲜,在游玩湘西时用自己的视角和大师们作对比,体验不一样的湘西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一条马路两条街,喇叭一声响全城

抵达古丈的时间是深夜,我们只能通过高低起伏的路面,感知已到大山腹地,到达宾馆后来不及查看地形,倒头便睡。

熟睡中突然被音乐声惊醒,初以为是隔壁的旅客忘记关电视,可声音又不是从房间传出的。从窗口探出头搜索,发现所住的旅馆原来是改装过的吊脚楼。楼建在半山中,脚踩在小河里,而从山头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里传出的民族风音乐踩着水波呼啸而来,如同雄鸡打鸣,提醒远道而来的旅客,别忘了早起领略晨雾中湘西古城的生活气息。

这个场景,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一个普通的小山村,正中央竖起的电线杆上也绑着几只大喇叭。老爸关心喇叭中播放的国家大事、时事新闻;我关注的是评书、相声、歌曲。

家乡的喇叭早在30多年前就停止了广播,没想到在古丈县城,广播还能坚持到现在。

一条马路两条街,喇叭一声响全城,这是小城古丈的真实写照。在喇叭悠扬的音乐声中,小城苏醒过来。街市开始了忙碌和闹热,买早点的、晨练的、上班的,在街上穿梭往来。也有不少人,头戴斗笠,背着背篓往小城四周云蒸雾罩的山里钻,就如同武侠小说中的采药人。

我也背起背包开始了一天的旅行。古丈是一座连红绿灯都没有的小城,牛羊可以在大街上漫步。我们也操着和牛羊一样悠闲的步伐在街上闲逛,末了跟着戴青箬笠、穿绿蓑衣的采茶女步入山林,去寻找传说中的古丈毛尖。

山路蜿蜒,每一个路口都立着一个巨大的招牌,这是宋祖英演唱《古丈茶歌》时的剧照。宋祖英出生在古丈,是古丈人的骄傲,于是,她就成了古丈的形象代言人。

从县城出发,步行10分钟后,回首一看,小城已经在薄雾中隐去,眼前山野葱茏,但空山不见人,却闻伊人声:绿水青山映彩霞,彩云深处是我家;家家户户小背篓,背上蓝天来采茶……

芙蓉镇:

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

一条奔腾的酉水河,分开了古丈城和芙蓉镇。河东河西,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传承。

全国知名的芙蓉镇,一条5千米长街就是全部。在湿漉漉的石板街上,我们每个人吃了一碗“刘晓庆米豆腐”。没有想象中那样柔软,入口湿而硬的感觉和眼前这石板街异曲同工。也许,离刘晓庆做米豆腐的时间太久,米豆腐和做米豆腐的人都不再如豆腐西施那般柔软水灵。

米豆腐店和芙蓉镇姜糖的招牌占据了古镇最重要的门面。我却再也没有食欲,直到看到一幅“古丈毛尖”的幌子。

茶馆是一位名为瞿大掌柜的土家族人所开。茶馆里除了茶叶之外,摆得最多的是瞿大掌柜的剧照――瞿大掌柜爱好演戏,每当有剧组到芙蓉镇拍戏时,瞿大掌柜总要去戏里跑跑龙套。

十里长的芙蓉镇老街,瞿大掌柜就开了3家茶馆。生意好时,他就在3家茶馆之间来回奔波;生意清淡时,他就搬把竹椅,沏一壶古丈毛尖,翘着二郎腿躺着饮茶。

芙蓉镇有“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之称。芙蓉镇的石板路蜿蜒在悬崖之顶,瞿大掌柜的茶馆则一边近石板街,一边临悬崖。就在瞿大掌柜的茶馆家前方不远处,一条本和石板街平行的河流突然转了个弯,一个跟斗翻下悬崖,成为一条巨大的瀑布。而瞿大掌的茶馆则是最佳观瀑点。

瀑布就如同分隔牛郎织女的银河,把芙蓉镇一分为二。瀑布之上,是连绵十里的石板街,街两岸是青砖黑瓦的房屋,街道上熙来攘往的是旅客与商贾,这场景就是电影《芙蓉镇》的翻版;瀑布之下,是一排错落有致的木屋,飞檐斗拱,就山势河形而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很得阿房宫之古风。一瀑之隔,差距为何这样明显?

瞿大掌柜长叹一声:“一边是平民百姓的市井生活,一边是独霸一方的土司行宫,差距能不明显么?”

听了瞿大掌柜的话,我恍然大悟。刚才在石板街上闲逛时,路经民俗风光馆时,参观了一名为“溪州铜柱”的文物。铜柱记载的是五代十国时期,湘西少数民族代表、土家族始祖彭士愁,与汉族势力代表、湘西南楚王马希范相议和解,立铜柱记事的故事。一根铜柱,给湘西带来800年和平,也开创了湘西彭氏土司800年基业。瀑布下面的亭台楼阁,就是昔日的土司王宫。

猛洞河:

渐行渐远的土家渔歌

长街尽头,是一个高大的城门,城门外便是奔腾的猛洞河。城门外到河岸有几十级高大的台阶。每一级台阶上都站满了等着溯源猛洞河的游人。游船一靠岸,游客一哄而上,游船走远,整个码头就清静了下来。如今的芙蓉镇码头,只为游客而存在。

芙蓉镇最兴盛时,是在土司时代,那时芙蓉镇还叫做王村。王村是土司行宫所在地,也是整个湘西最繁华的地方。王村因水而盛,成为了猛洞河上的交通枢纽。

年迈的土家族歌王黄太坤依稀还记得当年王村码头的繁盛:那时没有公路,整个王村的交通全部依赖码头外的猛洞河。每到过年之时,王村外的码头上就会停泊着大大小小船只,土司家奴们排着队往土司行宫中搬运年货。货物白天搬不完,就在长街上每家门口点上一盏马灯,家奴一边劳动一边唱歌,石板街就成为了一条会唱歌的火龙。

随着土司王朝的消逝,码头也失去了往日的繁荣,会唱歌的土家族人也变得越来越少。昔日号子悠扬、渔歌回响的猛洞河开始变得悄无声息,唯一会唱土家渔歌的歌王黄太坤几乎成了土家文化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