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原则与策略:关于初中数学实践活动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原则与策略:关于初中数学实践活动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参与,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实践活动的类型与实施原则,并思考了初中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活动分类;实施原则;开展策略

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参与,使其积极探究与动手实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数学角度来思考实际问题,学会知识运用与迁移.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分类与实施原则

(一)实践活动类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活动方式,可将实践活动归类如下:①探究性实践活动:侧重学生创新思维活动,通常是能够帮助学生提出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法与措施的课题. 如“生活中的轴对称”“日历中的方程”“瓷砖的铺设”等. ②操作性实践活动:侧重学生实际操作,如制作、画图、测量与数学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观察实物、现象、形体,分析与计算相关数据,大胆猜测、推理,展开判断等,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如制作几何教具或模型;作出几何图形;测量物体高度;测量水渠或道路高差;测量与绘制小区域内的平面图;测不规则地形面积等. ③应用性实践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技能,增加生活经验,活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利率问题、调配问题、工程问题等. ④开放性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等活动,得到有关数据与资料,而后提出开放性的、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案,如普查与抽样调查等.

(二)实施原则

1. 实践性原则

要求教师在选取活动内容与形式时,注意为学生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学生在亲自体验、探究与操作过程中,深刻理解知识,学会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 第一,蕴涵主体性. 在实际活动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实践,发挥学习主体性与主观能动性. 如学生可自由表达看法,参与活动设计,譬如确定活动主题,参与活动过程等;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小组交流探讨;在展示成果时,学生可进行活动评价,共同进步. 第二,蕴涵过程性. 重视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问题的数学学习过程;注重未知事物的探究过程,对原有经验与知识的梳理与重组过程;重视个体探究与群体交流互动过程. 第三,蕴涵活动性与开放性. 让学生通过知识应用与验证、自我探究与发现的体验过程来得到相关知识经验,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其次,开放内容与形式. 学生不但可以分析与解决教师布置的任务,还可在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课题不同,其教学方式也应有所变化. 另外,学生可运用不同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如调查报告、小论文、演示稿等.

2. 科学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结合教学实际,把握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能力,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 第一,科学的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应贴近学生知识结构与年龄特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侧重实习作业与研究性课题. 另外,教师可由生活问题来制定活动课题,或由课标专题灵活选择. 第二,科学的活动形式. 这主要强调交往活动或者访问调查等社交活动,或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如人口统计、保险赔偿、成本收益等. 这些活动既可在课内开展,也可在课外开展,或两者整合. 第三,科学的活动组织. 由形式看,有个人形式、集体形式或小组形式;由组织模式上看,可采取课题立体式、主题辐射式或序列深化式;由活动开展面看,可社会与家庭有机结合,校内校外融合,课外课内有机整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开展,并力求趣味性与知识性有机融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四,科学的活动指导.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需加以指导与引导,如创设问题情境,调控课堂秩序. 课外方法指导,能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探究,有方法地思考问题,有秩序地进行探究,从而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第五,科学的活动评价. 既重视结果性评价,也重视过程性评价. 既有知识评价,也有素质与能力评价.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制订方案

活动方案是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 在制订计划时,教师需要注意可操作性、实践性、自主性等,以有效实现预期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由如下环节来制定合理、科学的实践活动方案.

1. 明确活动课题

在制定活动计划时,需注意书本内容与活动内容的有机结合,注意生活问题与活动内容的有机融合. 在题目选择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展开广泛地选材,而后,师生共同商讨,明确实践活动的课题. 同时,在明确课题时,教师需考虑学生知识基础与年龄的特点. 如较低年级,一般由教师明确实践课题,且课题易于操作与接受. 而高年级,则师生共同商定,教师整理好学生所拟定的题目,然后呈现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共同选出一个课题. 如学习《走进图形世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设计包装纸箱”. 此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还有不少活动课题,如“地面砖中的数学问题”、剪纸活动等.

2. 建立活动小组

在建立活动小组时,教师需要体现民主性,使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并选出小组长,协助管理本组. 每组人数不宜过多,通常是4~6人,每组组长定期向教师汇报本组情况. 同时,教师还需依据学生性别、年龄、组织能力、学习水平等情况加以合理调整. 譬如有的同学性格较为孤僻,成绩不好,可能会受到其他学生冷落,这就需要教师倡导合作精神,帮助每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小组,使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当然,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分组并非是必须的,某些实践活动则需要学生单独完成,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二)开展实践活动

1. 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了解背景知识,认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其学会以数学观点思考实际问题,激发数学学习热情. 这些问题,既可以是教师提出,还可以是学生提出,以发散学生思维,主动实践探究. 如“设计包装纸箱”的实践活动,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市场上有某种型号的肥皂,其长为16厘米,宽为6厘米,高为3厘米,这一型号的肥皂一箱可装30块. 请设计出一种该型号肥皂的包装纸箱,使其所用材料尽量最少.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道具)这样,通过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踊跃参与到实践探究中.

2. 动手实践,分析讨论

在实践活动中,这是关键环节,是学生动脑动手、启发思维的学习过程. 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如独立观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游戏参与、分析与解决问题等,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透明化、简单化,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学会筛选、整理、发现规律,逐渐抽象、概括出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会构建数学模型.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五角星、蜻蜓、国旗上的图案、数字字母(8,3,H,M等),让学生感受对称之美,发掘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准备好圆、长方形、等腰三角形、角等图形,将其完全对折,要求学生试着说出结论,并表述这一过程. 这样,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表达能力. 接着引入问题:有两对称点,怎样作出对称轴?让学生画出等腰三角形、角、线段,并认真观察. 分析讨论:对称点与对称轴有何关系?从这些活动中可得出怎样的结论?这样,可让学生在操作中增强知识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反思延伸,拓展知识

在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反思延伸,进行课外实践探究,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得到相关经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并延伸、拓展到实际生活问题中,由小课堂延伸至社会大课堂,实现知识迁移;同时,还可让学生利用所学数学思想方法来分析与解决新问题,拓展新知识点. 如学习《数据在我们周围》后,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普查与抽样调查”:若你在本市市长办公室工作,由于政策需要,领导要了解全市家庭月平均收入情况. 请设计一个收集数据的方案. (需包含调查方式与家庭数量)

4. 展示活动成果

当学生实践探究后,则需在课堂上展示活动成果. 一般而言,活动成果主要分为如下几类:第一,个人活动成果展示. 这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口头形式在本组中说说活动经过以及自己的体会. 第二,小组活动成果展示. 每组学生先计算、对比、分析、讨论所获得的调查数据,然后在此基础上,将调查数据整理为调查报告,在课堂上向全班展示,其他小组可予以补充、点评. 第三,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 先学生个人说学习体会,各组分享成果,然后基于大讨论上,要求学生总结班级活动,让他们集体完成调查报告.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活动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 在实践活动中,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 第一,组内评价. 在小组内,先是学生自我评价,而后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原则,每组依照学生的不同表现来评价每位组员. 第二,小组互评. 根据过程与结果评价法,每组公正、公平地评价其他小组的表现. 第三,教师评价. 在组内评价、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加以点评,并总结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