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生命教育视域下的语文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生命教育视域下的语文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生命化教育正在成为教育的主题和原点,一个自然的人要走进社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就要在自然生命的基础上,获得文化,智慧、情感、态度、价值、人格、个性等方面的多领域发展,重要的是,这一切并非先天具有的条件,自然的生命想要在以上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和体验。在中学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过程中,生命化的教育观已经不断深入人心,也得到广大学者和普通老师的高度重视,就基于生命教育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做了简单的论述,通过对具体教学策略的分析,构建起高中语文教学的生命化课堂。

关键词:生命化;生命化教育;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在我国现阶段的中学教育中,课堂教学自始至终都是学校教育的主场,是学校实施素质教学、积淀校园文化的主阵地。构建高效的课堂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校的自我发展。生命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它不仅包括对自我与他人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生命教育追求的是让生命自主的凸显个性,使灵魂和肉体、知识与情义、理性与价值观走向高度和谐的统一。怎样将生命教育观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目前教育的一大主题和难题。

一、生命教育观的理论基础

任何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方法的诞生都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生命教育观也不例外。生命教育观的诞生主要所依靠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人格全面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说以及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下将分别对这个理论做简单的介绍,提高人们对生命教育的理解。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说: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社会人,人并不是消极被动、静止地接受外来力量的教育和影响,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能动地作用于客观对象。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对外在世界的改造上,同时,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受众多外在世界客观规律的限制和制约,还有人自身的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是经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而成的,所以说,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有效、更充分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教育就需要密切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全面发展性。现实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不断的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中所获得的。马克思解释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来看,我们认识到人的发展实际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统一,是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

2.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来的学习理论。他的理论根源来自于存在主义哲学,主要观点是: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经验、本性、尊严以及价值,对世界的教育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学习本身就是情感和认知相融合的精神世界的活动,不能脱离人的具体情绪体验,学习就是在不断的交流和沟通中进行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要实现自身的发展。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在教学观上,罗杰斯认为教师应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习的促进者”的身份,促进“真实或者真诚”等在内的学习气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发展方向,为建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生命化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理论依据。

3.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是近代瑞士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把传统的认知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了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的先驱。基于建构主义下的基本教学结构是这样的: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和学习伙伴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帮助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其核心思想就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主动地去发现、主动地去对所学知识有意义的建构。在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下,强调的是老师的教,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下的教学结构以及建构主义下的学习策略与以往有很大的改变。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课堂上老师应该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老师为学生提供一切技术上和资源上的支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学习的精确性。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时,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为建构主义课堂实践创造有效的条件,也应该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教学策略的优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老师将重点转向学生,充分认可和理解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构主义的诞生,对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对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

二、高中语文课堂贯彻生命化教育的必要性

张耀灿说:“教育的本质就是符合人的成长发展规律以及身心、思想和行为特点的规律。”

高中语文教学实施生命化教育的必要性正是体现这种教育的本质,符合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和发展需求。

1.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我们,想要提高全民的生存能力以及个人素养,教育是最关键的。高中的语文教学,是能改变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一门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借助生命化教育,让高中语文绽放活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在全球实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人们正在努力矫正传统的应试教育,要以社会实际发展相吻合的教育,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尊重个体,注重个体,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

2.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下要实行素质教育,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生命教育观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在新课程的改革中要努力打破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老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有意义地建构学习。

3.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基本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在高中生的教育中要积极地发挥生命教育观的优势,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社会公德感。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生命化教育的策略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依旧遵守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更是这样,作为一个能有效改变学生发展方向的课程来说,在生命教育观下开展语文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对于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阐述一下。

1.解放老师,重建师生关系

把老师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让老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改变角色,不是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知识,而是创造不同的学习情景,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有意义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和学生之间有效地进行沟通,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2.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

最常见的教学两种课堂教学结构是:“以老师为主”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结构,我国教育技术学专家何克抗教授在分析和阐述了两种教学结构的优劣之后重新提出了“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课堂教学结构,同时结合了前两种教学结构的优点,避免了他们的缺点,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赞同,在实践中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功。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能够有效的、科学的达到生命教育观下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

3.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生命教育观的核心教育思想就是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校应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践动手能力等,比如举办征文比赛,模拟法庭、模拟会议等各种手段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

总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偏离社会实践的,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这在生命教育观下是不可取的。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者要将生命融入教育,让教育融入生活,凸显生命的本质,也就是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冯梅,禹永红.生命教育视野下语文教学探析[M].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

[2]葛志建.“生命化教育观”视域中的语文课堂[J].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