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画中情思》主人公蒙拉查翁·吉拉娣性格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画中情思》主人公蒙拉查翁·吉拉娣性格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画中情思》是泰国作家西巫拉帕的一部悲剧爱情佳作。本文旨在从故事创作背景,阶级层次以及社会伦理道德、传统观念的视角浅析主人公蒙拉查翁・吉拉娣的性格、心理活动和思想意识,从而让我们能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这出爱情悲剧背后的凄美。

【关键词】《画中情思》;公蒙拉查翁・吉拉娣;伦理道德;统观念;性格

《画中情思》描写了留学日本的泰国青年男子诺帕朋与贵族女子吉拉娣之间苦涩而让人唏嘘的爱情故事。两人一见如故、相互爱慕,但由于年龄、地位和婚姻(吉拉娣已婚)的牵绊而未能有情人终成眷属。最后,深受种种传统观念束缚的吉拉娣只能用一幅画来寄托自己情思的爱情悲剧。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蒙拉查翁.吉拉娣的性格予以分析。

一、创作背景

1932年以前的泰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王孙贵族、平民百姓的阶级之分在历史上由来已久。1932年6月的泰国资产阶级了君主专制制度。政治上的冲击使得贵族开始走下坡路,流露出了没落贵族的凄凉和悲怆。然而政体的变更并没有立即摒弃泰国社会的封建文化,封建的社会伦理道德标准和传统世俗观仍像绳索一样套在人们的脖子上,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

有着“泰国鲁迅”之称的西巫拉帕是泰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为泰国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西巫拉帕于1936年开始创作《画中情思》,作品的立意真实的反映了那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中生活的主人公吉拉娣也必然受缚于封建的社会伦理道德和传统观念。

如文中吉拉娣所言:“我小时候,生活的圈子非常狭小…我是昭的女儿…”。吉拉娣出生在封建专制制度统治的社会,处于政治变革初期,生活在贵族家庭,接受封建家教的洗礼。她身处王宫,注重打扮,她说“我们生下来注定是要尽点缀世界、给世界增添快乐的义务…”。她接受正规的教育,向往自由,但又总是严密地封锁、禁锢着自己的青春,不许外界窥视。受新社会思想影响的吉拉娣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她性格复杂而矛盾,追求自由的爱情和婚姻,但又不敢违背时下的社会伦理道德和传统观念,最终只能受困于世俗,郁郁而终。

二、封建专制统治下的阶级枷锁

当吉拉娣二十九岁时,看着妹妹们都出嫁了,她开始感慨自己是个不幸的人。文中写到:“生下来直到二十九岁都没有得到过爱情,已经是够不幸的了…我的梦想未能变成现实…”。把自己说成是个“不幸的人”这话,反复在文中出现好几次。而她所谓的梦想和希望,她只敢奢望而不敢追求,这体现吉拉娣性格上的软弱。当她三十五岁未嫁,五十岁的昭坤.阿堤甘巴迪前来提婚时,她尽管内心有千万的不愿,甚至终日以泪洗面,最终也只能顺了父亲,放下了那颗追求爱情的心。尽管这样的选择事与愿违,但她仍旧听从于父亲。传统观念中的孝顺在她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她父亲在开导和劝慰她和昭坤结婚时,用了“门当户对”这个词用来形容昭坤.阿堤甘巴迪。当然这个“门当户对”和今天我们所谓“门当户对”是有很大差别的,封建社会缩影下的“门当户对”更能体现社会的阶级层次。而吉拉娣的同意,除了顺从父亲,某种程度上也是挣脱不了封建社会王孙公子和平民百姓之间的阶级枷锁的表现。我们当然不能就此断定吉拉娣有阶层意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生活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被迫套上阶层之分这个枷锁的。

三、社会伦理道德和传统观念的无形压迫

吉拉娣和昭坤结婚后,在日本度蜜月时认识了22岁的泰国青年留学生诺帕朋。诺帕朋年轻、率直、热诚、单纯,而吉拉娣美丽、优雅,热爱生活,热爱艺术。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在后来在漫游山水中,两人渐渐燃起了爱情的火花。诺帕朋的率直和单纯让自己对吉拉娣的爱慕之意溢于言表,而吉拉娣身为昭坤的妻子,在社会伦理道德和传统观念这个框架里,俨然的遵从着作为妻子这个角色该遵守的道德标准。不管是诺帕朋的盛赞亦或是甜蜜的表白还是在山鹰岭忍不住的拥抱和亲吻,尽管她内心澎湃,但她总是理性的回避,委婉的劝说,表现的那么的淡定和坚持。所以当诺帕朋不停地的问“你同样爱我吗”的时候,她选择缄默,没有说“不”,也没有说“是”,而只是让她把自己的感情深深的埋在心底。因为,她遵从社会伦理道德和传统观念,所以她理性,她不能成全这段不道德的爱情。她没有否认,说明她内心是接受这份爱情的,只是现实中她无法承受,所以她不断的鼓励他忘记她,说时间会抹去一切。这体现了吉拉娣天生传统观念里的含蓄、矜持和理智。

此后,她同昭坤回泰国后,即使是昭坤染上了肺结核无人敢接近时,她仍旧尽妻子之职照顾昭坤,以致自己也染上了病。不能不说,作为妻子,她贤淑美德,尊重自己的丈夫,遵守妇德。七年后诺帕朋回国,她依旧是那样的理智和克制,依旧是把那份蔓延已久的爱继续深埋心底,两人再见仍是对他满怀的祝福,从未想过要在一起或者是占有。再见时,诺帕朋告知将和父亲选定的未婚妻走进婚姻的殿堂。即便这一切像最后一根稻草一样让吉拉娣最终放弃了治疗,香消玉损。然而,当时的她也只是心里微微一怔,并不没有责怪诺帕朋或是感到恼怒。社会伦理道德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让她对爱情的坚定和坚贞在内心里得到了很好的保鲜和诠释,不管是作为人妻的妇德还是作为女人对爱情的坚定都值得我们称赞,然而也正是社会伦理道德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让吉拉娣从未想过要去争取自己的爱情,从而只能把两情相悦扼杀在现实中,燃烧在心里。

最终,吉拉娣只能将自己的情感与思念寄托在画里,寄托在临终前的遗言里:“我死了,没有爱我的人;但是我感到满足,因为我有了我爱的人。”由于年龄、地位、婚姻的牵绊,以及吉拉娣所受的贵族教育和传统观念的阻碍,作为出身封建贵族的贵族子女,在当时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中,却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这样一种苍凉和悲怆让人为之震撼和唏嘘不已。

在封建社会长大的吉拉娣经历了后新环境的洗礼,宛如一粒奋力向上的种子,却始终也未能冲破那层阻碍。她的性格复杂而矛盾,作为贵族子女,她雍容华贵,优雅美丽,却也智慧,善良;作为一个简单的女子,她是软弱的,她渴求爱情和幸福,却又不敢跨越阶级层次,社会伦理道德和传统观念,唯有爱藏心中;作为妻子,她尊重丈夫,遵从妇德,贤良淑德;作为已婚者,她是那样的理智和克制;作为爱慕者,对爱情她是那样的含蓄、矜持和坚定。相爱却不能相守,投射出一种宿命的无奈和苍凉,吉拉娣的悲剧在于诺帕朋将她心中早已沉寂的爱唤醒,令她为之动容,但是她产生了爱,却不能去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女子用她的含蓄、矜持、理智和坚定为我们谱写了一支最美的爱曲。

【参考文献】

[1](泰)西巫拉帕.画中情思[M].春陆,小民,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2]何平.泰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其特点[J].东南亚研究,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