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岱岳区2003~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岱岳区2003~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分析泰安市岱岳区2003~2009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探讨其流行规律,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岱岳区手足口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9年间岱岳区共发生手足口病2364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6.62/10万。疫情分布在岱岳区各个乡镇,以粥店和山口发病较严重;4~8月为发病高峰,占总发病数的80.4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5岁以下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90.44%;发病率男性为41.15/10万,女性为26.95/10万(P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散居儿童;幼托儿童

[中图分类号]R1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5-0018-03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2008年5月2日被定为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病程约为4~8天,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迟缓性麻痹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为了掌握岱岳区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03~2009年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手足口病发病资料来源于岱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登记簿、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岱岳区统计局。

1.2方法对收集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地区分布、时间分布和人群分布分析。

2 结果

2.1流行情况2003~2009年间岱岳区共发生手足口病2364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6.62/10万,2003~2009年各年份分别发生手足口病439、316、71、34、264、378、862例,年发病率分别为48.54/10万、34.94/10万、7.42/10万、3.52/10万、31.66/10万、38.37/10万、86.73/10万,以2009年发病率最高,2006年发病率最低(见图1)。

2.2流行特征

2.2.1地区分布全区17个乡镇办事处均有手足口病发病,发病例数居前5位的乡镇办事处为粥店(434例)、山口(282例)、汶口(173例)、满庄(169例)、徂徕(132例)、道朗(132例),6乡镇占总发病数的55.92%。年平均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乡镇办事处为粥店、山口、道朗、天平、角峪,分别为94.98/10万、59.16/10万、51.25/10万、47.39/10万、38.38/10万,以马庄发病率最低,为11.10/10万(见表1)。2009年发生5起聚集性疫情,分布在4个乡镇5个幼儿园。

2.2.2时间分布2003~2009年间全年各月份均有发病。4~8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人数为1901例,占总发病数的80.41%,以8月份发病最高,2月份发病最低。2003年的发病月份为7~10月,发病高峰为8月份,发生329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4.94%;2004年的发病月份为3~9月份,发病高峰为6月份,发生169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53.48%;2007年的发病月份为3~9月份,发病高峰为4~5月份,共发生218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82.58%;2008年的发病月份为4~12月份,发病高峰为9~11月份,共发生218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57.67%;2009年全年各月份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4-7月份,共发生688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9.81%(见表2)。

2.2.3人群(年龄、性别、职业)分布在2364例手足口病病例中,年龄最小的3个月,最大的45岁,主要集中于5岁以下年龄组,共计2138例,占总发病数的90.44%(见表3)。男性发病1441人,年平均发病率为41.15/10万,女性发病923人,年平均发病率为26.95/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20,P

2.3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情况调查手足口病1524例,发热的1298人,占85.17%;手、足、臀有疱疹或斑丘疹的1149人,占75.39%;有口腔粘膜疱疹的568人,占37.27%。实验室诊断病例37例,其中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20例,CoxAl6型肠道病毒感染1例,其它肠道病毒感染16例。

2.4治疗与转归绝大多数病人属轻型病例,经支持疗法、对症处理以及适当的抗病毒药物治疗而痊愈;对于个别重症病例,采用控制颅内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配合对症处理等措施,最终也全部康复。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波及全球大部分地区的传染病,最早于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告本病,我国于1980年广州首次报道本病,我省最早于1984年枣庄地区首次报道手足口病暴发疫情,2003年泰安市发生了手足口病暴发流行,首例病例出现在新泰市,发病时间为6月20日,岱岳区化马湾乡与新泰市相毗邻,于2003年7月7日发生了首例手足口病病例,此后疫情蔓延,波及岱岳区各个乡镇办事处。统计数据表明,岱岳区的手足口病疫情由2003~2004年的暴发和散发同时存在,病例逐渐减少转为2005~2006年的散发,然后2007年~2009年病例逐年增多,呈现出以散发和暴发同时存在的特点。总之,我区的手足口病疫情以散发疫情为主,散发病例占各乡镇办事处病例的绝大部分,符合该病每隔2~3年出现一次流行的规律。年平均发病率为36.62/10万,以2009年发病率最高,为86.73/10万,2006年发病率最低,为3.52/10万。2008年岱岳区手足口病发病率比全省发病率(35.20/10万)高9.01%,2009年比全省发病率(147.86/10万)低41.34%。

2003~2009年间全区各乡镇办事处均有发病,粥店办事处、山口镇的发病例数和发病率均居前2位,可能与其离城区近,交通频繁,人口密集有关,提示我们城乡结合部为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地区。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以4~8月份发病较多,与我市监测的手足口病流行高峰在5~8月

基本吻合,可能与该季节高温、高湿的气候成为病毒滋生的“肥沃土壤”有关,因此春末夏初是我区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关键季节。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5岁以下年龄组,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发病职业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与有关报道相一致。男多于女,可能与男孩活泼好动、接触密切有关。5岁以下儿童为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较短时间内可造成流行,疫情较难控制,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以及家庭聚集发病现象。2009年岱岳区在5所托幼机构发生了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每起疫情发生后,岱岳区疾控中心的防疫人员与乡镇医院的防保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疫源地消毒、卫生知识宣传等工作,提出指导性卫生监督意见,建议幼儿园停班、甚至停园,对患儿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有效地控制了手足口病疫情的蔓延。

为了控制聚集的和散在的手足口病疫情,仅2008~2009年,岱岳区累计出动疾控人员2万余人次,出动车辆8千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提供了价值5万余元的消毒药品。对1138例病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疫点1160个,消毒面积11824平方米。进入2010年以来,手足口病仍是我区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制定和下发了《泰安市岱岳区手足口病防治应急预案》,成立了岱岳区手足口病防控组织,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岱岳区疾控中心制定了《岱岳区手足口病防控方案》,主要承担全区的手足口病防治任务,进行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防控工作督导、卫生知识培训、应急物资准备、疫情预测预警等。

为了更好地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笔者特提出以下建议:一、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健全防控体系,完善防控机制;二、继续做好手足口病疫情的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病人、早报告、早隔离,从严管好传染源;三、搞好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托儿所、幼儿园、小学等儿童集体单位应加强消毒工作,以切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四、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宣传工作,普及卫生知识,尤其要教育幼儿“吃熟食、勤洗手、晒太阳”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提高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五、幼儿教师和家长要密切观察幼儿身体状况,如发现异常,应积极就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六、各级医疗单位应实行分诊、专诊,做好患者的隔离治疗。总之,手足口病可防、可控、不可怕,只要我们全区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全区人民上下一心,团结一致,采取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原则,就一定能使手足口病疫情控制在最低限度,直至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