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滋补肝肾法配合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滋补肝肾法配合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观察滋补肝肾配合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采用临床观察,60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应用赛若金500万u隔日1次肌注,治疗组在赛若金基础上服用滋补肝肾方,6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在改善肝功能方面两组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对于改善症状及HBV―DNA转阴有较好效果(P<0.05)。结论:滋补肝肾法可明显改善乙肝病人症状,并能够增强干扰素治疗效果,促使HBV―DNA转阴。

关键词:滋补肝肾;干扰素;乙型肝炎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7-1517-02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肝病毒长期不能清除所致的肝脏病变,是当今世界常见的难治病之一。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感染率较高,乙肝病毒携带率约10%,男性多于女性,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笔者运用滋补肝肾法配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病例,均为2005年6月-2006年6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病科门诊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滋补肝肾方联合干扰素治疗组和单纯干扰素治疗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病例包括男20例,女10例;年龄20-47岁,平均(34.71±12.93)岁;平均病程(4.31±5.07)年;病情属轻度13例,中度17例。对照组病例包括男18例,女12例;年龄21-47岁,平均(35.27±12.79)岁;平均病程(3.56±4.34)年;病情属轻度12例,中度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参见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病原学诊断:血清HBsAg阳性;血清HBVDNA阳性;血清抗-HBcIgM阳性;肝内HBcAg和(或)HBsAg阳性,或HBVDNA阳性。任何一项阳性者,均可诊断为现症HBV感染。

临床诊断:既往有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症状,但影像学、腹腔镜或肝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改变,目前肝功能异常者。

2.2肝肾阴虚证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1992年制定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制定肝肾阴虚证型标准如下。

临床表现为右胁隐痛,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失眠多梦,潮热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面色黧黑,毛发不荣,牙龈出血,舌体瘦,舌质红,有裂纹,花剥苔或少苔或尖红无苔,脉细数无力。

主症:(1)胁肋隐痛,遇劳加重;(2)腰膝酸软;(3)舌红少津。次症:(1)五心烦热;(2)少寐多梦;(3)头晕目涩;(4)脉细数。

辨证要求:具有主症(1)、(2)、(3)者,即属本症;具有主症3项中任何2项及次症4项中任何2项者即属本症;具有主症3项中任何1项及次症4项中任何3项者即属本症;具有次症(1)、(2)、(3)、(4)者即属本证。

3 分组及治疗

3.1 分组 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案,按就诊顺序分配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分配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治疗组与对照组按1:1的比例,病例总数60例。

3.2给药方法及疗程对照组:应用赛若金500万u,每天1次肌注半个月后,改为隔日1次应用5个月,总疗程为6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补肝肾方(五味子15g,女贞子15g,牛膝15g,麦冬15g。太子参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两组均不加服其他药物。

4 结 果

4.1 滋补肝肾法对患者症状改善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头晕耳鸣、手足心热或低热、咽干口燥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仅咽干口燥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干扰素副作用如流感样症状等明显轻于对照组。

4.2 患者肝功能的变化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二者疗效相当。

4.3 患者HBV-DNA的变化经治疗,对照组HBV-DNA转阴10例,转阴率33.3%;治疗组HBV-DNA转阴13例,转阴率43.3%,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滋补肝肾法可明显促使患者HBV-DNA转阴。

5 讨 论

中医学没有“病毒性肝炎”这一称谓,更无“慢性乙型肝炎”的提法,只是根据其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发病特点。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疫毒、肝郁、胁痛、黄疽等范畴;涉及的脏腑不外乎肝、胆、脾、胃、肾;其病因有外感湿邪疫毒之气、饮食不洁或嗜酒过度、劳逸过当、情志因素。总的病机为“湿热余邪未尽,肝郁脾虚气血虚”,正气虚弱为内在条件,先天不足,素体正虚。精血亏损,阴阳失调,机体抗病能力低下,无力驱邪外出,以致迁延不愈。疫毒之邪性似湿热,湿为阴邪,易损阳气,热邪滞留体内,脾阳首先受害,肾阳和脾阳系先后天的关系,脾阳既虚,肾阳最终耗损而形成脾肾阳虚,热为阳邪,炼液伤阴,肝阴受灼,肝肾同源,延及肾阴终成肝肾两阴俱亏。刘克洲等研究发现,肝肾阴虚组患者血清HBsAg,HBeAg和HBV-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和气滞血瘀型。

根据以上乙肝发病特点,笔者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滋补肝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组方滋补肝肾方,由五味子、女贞子、牛膝、麦冬、太子参等等组成,具有平补肝肾、益气养阴之效。现代研究也发现:五味子,女贞子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保肝解毒、降酶作用。太子参能提高机体适应性。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强肝脏解毒功能,抗肝损伤、抗肝纤维化等作用。

从临床观察笔者发现,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有所改善,而应用滋补肝肾方联合干扰素组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以养肝益肾为主要治疗法则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使患者建立恢复健康状态的信心,对于患者继续配合治疗十分重要。治疗组对患者肝功能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考虑同滋补肝肾方提高患者免疫有关,如有条件可进一步检查免疫学指标以了解情况。并且本方配合干扰素应用能明显增加其抗病毒疗效,但因观察例数较少,并因条件限制,无法对其机理进一步研究,可进一步进行临床观察或动物实验以阐明其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