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穿越古今,与文化名人一起慢游泉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穿越古今,与文化名人一起慢游泉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1200年前大诗人杜甫的感慨没有白发,在他之前,泉城济南便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在他之后,在这里出生和生活过的文化名人,随便拉出一个也可惊艳文坛。舜帝、李白、杜甫、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老舍,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背后,是一串串更加闪光的足迹,遍布这一方钟灵毓秀之地,从而让济南拥有了足以傲视其他城市的文化内涵。

如今流行穿越,假设我们穿越回古代,会不会能在千佛山下、大明湖畔、老街巷里或趵突泉边,与这些古人来个美丽的邂逅呢?

探访大舜历山脚下的耕耘时光

很久很久以前,大舜带着娥皇女英二妃,来到了济南历山脚下。娥皇女英是姐妹俩,是帝尧的两个女儿,她们聪明贤惠,在大舜在历山种地时相濡以沫,在大舜继承帝位后又能辅佐他,泉城处处留有他们的美名。

舜帝与娥皇女英二妃,影响济南至今,他们的遗迹,遍布泉城内外。历山又名舜耕山,历山上有舜祠;“七十二名泉”中最古老的当数舜泉,即传说中大舜浚井时留下的舜井,就在今舜井街内;趵突泉畔建有祠祀舜妃娥皇女英的娥英祠,泉水形成的渠溪名为娥英河。大明湖有展示大舜文化名胜的北渚亭和闻韶馆,另外济南西关还有处“双女泉”,也是纪念舜妃的,可惜后来湮没了。趵突泉公园中的娥英祠内,正中并排端坐着娥皇、女英两尊塑像,面容姣好,仪态端庄。塑像上方悬挂“孝友齐家”的牌匾,两旁立柱上有对联一副:二妃同德世运通泰,三泉齐汇天下奇观。这副对联是后人对娥英二妃美好品德的高度评价。

千佛山公园内,改建后的舜祠由主殿及东西配殿组成,三座大殿都坐落在十多米高的围栏平台上,殿阁崔嵬,宏丽华赡,成为济南大舜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拴马槐下偶遇好汉秦琼和他的战马

众所周知,门神是民间传统里贴在大门上用来除妖辟邪的,大都长得凶神恶煞,可有一个清秀的个例,那就是好汉秦琼。

秦琼是济南人,是济南的骄傲。他武艺高强,在李渊父子隋炀帝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为人豪爽,为朋友“两肋插刀”,赢得了千年美名。唐朝建立后,唐太宗李世民念秦琼忠勇双全,令其为自己守寝护门,遂被封为“护国公”,由是民间百姓将其奉为“门神”。

相传秦琼年少时,曾到千佛山上寺院给母亲许愿烧香,为表示孝心,脱去战靴,赤脚上山,他拴马的唐槐至今犹存于千佛山西盘道旁。树的老干下部已经腐朽成环形大洞,仅剩树皮存活,在古树干基部贴树皮处北向萌生出一株幼槐,在古树干西南侧又生出一株幼槐,小幼槐垂直穿过古槐树树皮,年久两树相连处新老树皮愈合一体,互相输送营养,老槐、幼槐相依相抱,因而此槐又称母子槐。秦琼拴马的古槐在济南有好几处,但千佛山上的为目前尚存的唯一一株。

据传,济南72名泉之一的位于五龙潭东南的回马泉,就是秦琼的马蹄刨出来的。而五龙潭公园内新建的秦琼祠,已正式对外开放。

看才女李清照漱玉泉边优雅梳妆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才女李清照,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据考证,李清照幼时随父母居住在济南历城城西的柳絮泉边,当年如诗如画的泉城风光,是她幼时成长的天地,也是她才情焕发的源泉。

济南人对这位才女老乡异常骄傲,趵突泉公园内有李清照纪念堂,纪念堂南侧有漱玉泉,泉名由“漱石枕流”一词演化而来。相传李清照常于此填词吟诗,梳洗打扮。她的作品《漱玉集》即以此命名。

中国有多处纪念李清照的“纪念馆”或“藕神祠”,规模最大、品味最高的应该还是坐落在李清照家乡——济南章丘百脉泉畔的“清照园”。 该园包括吟风榭、文书斋、漱玉堂、海棠轩、燕寝凝香、碑廊、易安楼等建筑,吸收了苏州园林之精华,又处处呈现出鲜明的宋代建筑风格,是一处进行李清照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提到李清照,就不能不提与她并称“济南二安”的辛弃疾。和李清照一样,辛弃疾也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老家就在历城区遥墙镇东南方不远的闸。在这个村子的西南角,有一块三亩见方的风水宝地,却八百年来无人耕种,由村里代纳钱粮,村民俗称“舍地”,其实是辛弃疾的祖坟——“辛家坟”。辛弃疾纪念馆位于村南,大明湖畔也有纪念他的稼轩祠。

陪乾隆皇帝一起醉看鹊华烟云

“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一部《还珠格格》,让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妇孺皆知。也许夏雨荷只是杜撰中的人物,但是乾隆皇帝下江南几经济南,流连于泉水风光,却是不争的事实。从济南遍地的乾隆御笔题跋中,即可见一斑。

据记载,乾隆曾两至趵突泉,三游大明湖。那年春夏之交,乾隆皇帝与侍从在大明湖南岸的百花洲登上画舫,画舫穿过鹊华桥,徐徐荡入大明湖中。只见细雨茫茫,满湖蒲苇莲荷,鸥鹭飞翔,锦鳞跃波。画舫行至湖中历下亭岛,他挥毫在宣纸上题写“历下亭”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又写下大明湖诗,

鹊华桥是一座单孔石质拱桥,这座济南著名的古桥为东西向,位于百花洲与大明湖之间,是古明湖风景“七桥风月”之一。鹊华桥高逾数丈,于其上北向远眺,近处明湖荷柳争辉,画舫往来。远处西有鹊山侧卧,东有华山耸立,二山遥遥相对,田野平畴、房屋茅舍皆蒙眬隐现于烟雨之中。古人称此为济南八景之一的“鹊华烟雨”。宋元时期大书画家赵孟頫根据这一景观,画成一幅画图,名之为“鹊华秋色图”,成为传世佳作。清朝乾隆皇帝对此画倍加喜爱,“鹊华秋色”四个字就是他的御笔,非但如此,乾隆帝还在画面提了四跋,记录他曾站在济南府的城墙上,对照着此图眺望鹊华景色。

现在的鹊华桥是后来重建的,位于大明湖南门东侧,百花洲北侧,仍是大明湖的一景。

和老舍共饮一碗泉水泡的大碗茶

老舍在济南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只有4年。与他在北京生活的42年相比,他于济南更像是过客。但是,他却对济南异常的情有独钟。济南的山山水水和风俗人情,激起了老舍创作上的热情与冲动,他说,济南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把对济南的热爱,全写进了自己的散文里,并且写得美丽又动人。

他先后写过《济南的春天》、《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以及一系列关于济南风光、民俗的文章。从来还没有一个人像老舍那样,这样倾尽词汇描写、记录和赞誉过济南。在济南4年,他每年都利用暑期完成一部长篇水说,偏偏“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当时,他既无电扇、空调、电冰箱和别墅可供享用,又舍不得时间休息,只好将自己关在南新街54号那小平房内,挥汗如雨地笔耕不辍。

上新街、齐鲁大学、齐鲁医院等都是老舍先生当年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因此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老舍先生在济南的旧居就位于小巷南头的南新街,是目前济南保存最好的名人故居。从1931年开始,老舍和胡絜青在此居住了3年,生下了大女儿舒济。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等众多著名作品大都写成于这个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