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减负增效,从教学常规入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减负增效,从教学常规入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负担”的诠释是:承受的压力、担当的责任、费用等。从这一解释看来,学生承受的压力来自哪里?来自家长、教师、社会。家长、社会方面的压力,在此先不作讨论。我们先来分析来自教师方面的压力。

教师对学生有压力,首先是教师自身的压力。社会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老师的教学质量;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断提高,向老师要分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使现在的孩子更叛逆、难教,老师教好学生的难度更大;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气、脆弱,老师骂不得、打不得,每天如履薄冰;现在,我们教师保护学生自尊、不给学生公开排名、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不以考分论“英雄”了,但这些排名其实都转嫁到了教师头上,校长向老师要升学率,老师在群体中要争面子;实施素质教育,正常的教学工作不能丢,学生的成绩不能降,作业负担又不能重,难度很大;除教学外,评职称、做计划、写总结,参加各种培训,还有可怕的人员分流……面对各种压力,老师们无力反抗、终日精神紧张。于是自然而然,一些压力就会转注到学生身上。因此,我认为,要给学生减负,首先要给教师减负。

一、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是切实做好“减负增效”的根本

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让学生听明白,不出错误;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使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也就是说,教师是要塑造灵魂而不是禁锢灵魂。只有教学思想转变了,才能做到设计出先进的教学思路,即不只是给出结论,而是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切实做到“减负增效”。初一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向学生传达这样的思想:你们学的目的就是“会学”,我教的目的是“不教”。十年寒窗苦的目的不仅仅是一张文凭,更是为了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生存、学会自立。

二、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减负增效”的前提

现在,知识信息正在高速发展,教育系统的新事物也是层出不穷,教学方法更是不断优化和创新,具有其先进性。所以,教师得不断学习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条件。学生减负,并不意味着教师也减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反而要加压,教师要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教法,备课堂、备学生、备作业,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下工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确保减负不减质。

三、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如下几点是关键。

第一,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且动而不乱。教师要加强课堂组织教学,注意双边活动来引起学生注意力。上课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只有当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主动兴趣,再加上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达到师生之间配合默契、教学相长的境界时,减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发展也才会更充实、更有内涵。

第二,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法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并长期成为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思路贯穿于每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并将语文的外延延伸到生活,会学语文,也会用语文,这是减负增效所需要的能力。今年我担任的5班、6班的语文教学,两班的学生各有特色。5班学生听话懂事认真,一般老师布置的背诵默写任务都能按照要求在家背诵,第二天默写都能及时而漂亮地完成,考试时默写的得分率几乎满分。相对而言,6班学生的默写得分率就较低。但是6班学生聪明机智反应快,写作水平明显高于5班。针对这种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对5班学生更注重阅读和写作的训练,而6班学生的识记任务更注重在课内抓牢抓透。

第三,恰当分配时间,优化课堂结构。课前落实好预习任务,如生字词的掌握(早读课或新课前只需几分钟默写检查),文章大意的概括等。开课前5分钟为课前听说训练(讲故事、推荐佳作等)。新课授课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30~35分钟)。剩下的时间是当堂反馈,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教师不能不知。在教学中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很必要的。根据反馈信息教师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直到学生理解和掌握为止。

做到了上面课堂教学的几点,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学生的心理和课务负担减轻了,对学习感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了,能力明显增强了。因此,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语文素养的培养是长期的、全面的,语文教学更是全方位的终身教学,语文教学中的“减负增效”还须社会、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需各学科的协调平衡,才能更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