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景物描写有妙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景物描写有妙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王国维大师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优美的景物不仅能解除人们视觉的疲劳,还能为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那么,如何进行景物描写呢?根据初中课本的教学内容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的几个方法:

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完全是作者用一双慧眼细致观察的结果。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作文之前,老师要好好地引导学生细心的观察,观其形、观其色、观其数、观其量、听其声、尝其味、才能写出最能体现事物特别之处,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要确定好观察的角度、顺序。观察,先要选好一个观察点,然后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描绘。可以由远而近,或由近而远。比如:朱自清的《春》里的《春雨图》:“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作者由近景写春雨的滋润,又从远景烘托出春雨的安谧,呈现出景色的丰富层次。

其次,要积极调动感官观察。若要文章有话可写,就要积极运用感官,写出景物的“色”、“形”、“态”、“声”、“味”、“量”,可以单项写,但更多的是交织在一起写。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作者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进行多角度的细心观察。例如:从听觉角度写“油蛉在这里低唱”,而从视觉角度写“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等景物。这些描写从声音、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把百草园在一个儿童眼里的感受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作者也正是将自己童年时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融进对景物的描绘中,整个画面给人生机勃勃、如临其境的感觉,让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然后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王国维大师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物的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情感。没有感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因此,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样,才会让读者产生共鸣,获得美的享受。如何才能做到这样呢?我个人认为,在描写的时候,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才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比喻是景物描写中最常见的方法。其作用在于使景物明白生动,并可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大大丰富了景物形象的内涵。比如:朱自清《春》的尾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这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分别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按人们成长的过程来排列,整齐而有气势,形象地赞美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排比在景物描写中最多运用的方法。《安塞腰鼓》文中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万里,不可遏制。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拟人也较多运用在景物描写中,用人的形态、动作,甚至情感来描写景物,使之表现得具有人一般的思想感情,会说话思考,有喜怒哀乐,具有生命力。如老舍《济南的冬天》“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作者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写绿,写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表现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夸张、联想和想象也是景物描写的常用方法,当然,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单独运用其中的一种修辞,也可以几种同时运用,增添文章的魅力。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要有目的的选用,不要乱用、滥用。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