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等孩子把话说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等孩子把话说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思琦妈妈:楼下的晓雨该上幼儿园了。晓雨妈妈跑上来向我讨经验。我们家琦儿去年入园,3岁,一进去就是小班。说起入园那阵,我真是有许多感受。记得刚入园时,虽然早已做好面对一切的心理准备,场面仍是让这些早已忘记自己幼年入托经历或根本没有入过托的成人感叹不已。我们琦儿是个很明白的孩子,对能做的不能做的,只要你给他讲清楚他都会很遵守,他也很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只是有一点,不会表达愤怒,有很不情愿可不得已屈从你的时候,会在心里委屈很久。我见过同样大的孩子不满的时候,会大哭、摔东西反抗,但我们琦儿从来没有,所以我更不忍心强迫他看他屈从的神情。入园第一天时,还浑然不觉呢。可小孩子嘛,一旦发现没有妈妈的温柔,没有家人的照顾,只有那么多的小朋友和几位陌生的阿姨,突然明白必须要上的幼儿园原来是离开妈妈、家人的怀抱,自然恐慌、自然忧虑、自然会胆怯!第二天,有的孩子闭着眼睛绝望地大哭,更多的孩子是号啕大哭挣脱老师的手向外狂追,我们琦儿则是一迭声地拉着我的手,乞求我蹲下听他说一句话:“妈妈下班了来接我――”可是就这一句话,孩子都来不及说,就被不停嘴的老师打断了:“好了!好了!快走吧,没事没事。”儿子被老师一把扯过去,不敢挣扎,只是又可怜地望着老师,不放心地哭诉着:“妈妈下班来接我――”老师无暇理会,直接推到洗手间去了。这种情形天天如此,一个要说,一个要听,一个从中间把他们隔开,不许听不许说。我依然坚持着,每天都悬着一颗心,在老师告知的“孩子可乖了,你一走就不哭了”了“赞扬”声中安慰自己:再坚持几天,兴许会象别人说的,到一个月或者更短的时间,突然有一天自然就好了。但是坚持到第三个星期时,儿子突然因急性肺炎在家休息一个月。在陪孩子治疗期间,我经过慎重的思考和权衡,再次入园时直接为孩子转一个班。在这个班,我首先取得了老师给予的特权:在教室门口等孩子把话说完。这个时间约3分钟。

令人欣慰的是,琦儿一星期后就不再哭闹了,也没有任何恐惧和忧虑了。

众家评说:

编者:截然不同的态度直接会导致孩子不良的心理及人格发展倾向。大多数人对于一个孩子,缺乏公正、平等的意识,老师、家长尤以权威见诸孩子,不注意孩子自尊。

苗静茜妈妈(某广告公司美工):我也翻阅大量的报刊,在网上论坛也参考很多家长、专家、教师的振振之词,“送孩子初入园,家长不要制造告别仪式”、“相信老师会带好”、“送孩子时表现得要坚决,不能一味地同情孩子,渲染伤心气氛”……可是老师在这么多新入园的孩子面前对孩子的了解是有限的,对孩子心理及表现方式不了解,就造成很多孩子入园适应期长达一两个月。我们家静茜到现在都第二个学期了,前后总共有6个月,还是一入园就沉郁,一出园就活跃,回家后拒不谈论任何有关幼儿园的一切。我深刻体会到入园时老师和孩子关系建立的重要性。

灿灿妈妈(全职妈妈):如果园里在刚入园一周内,能允许家长陪孩子适应几天,熟悉新老师、新朋友,就像亲子课堂一样,孩子可能会更有美好的记忆,适应得会更快一些。其实国外幼教园就在入园阶段鼓励有时间的家长进入班里和老师共同陪孩子,对缓解孩子新入园的压力很有用。其实这也是一种资源利用。

程成妈妈(某商品专卖店店长):那根本不现实,老师也会认为那些的情形永远无法结束。孩子在与妈妈分开的那一刻肯定是恐惧的,不知道妈妈是不是不要自己了,因此大多数孩子会哭会拒绝。思琦相信妈妈的话,但为了表达对这种从未有过的现象的确证,就一遍遍地问。只要经过几天的验证,得知妈妈确实是每天都会来把自己领回家,只要老师能耐心看几分钟,耐心听孩子哪怕一分钟的“喋喋不休”,思琦应该是最容易适应新环境的。但另一类孩子,心理能够向外释放的孩子也许会通过哭闹来满足对妈妈的挽留甚至达到大人妥协。

方应卓妈妈(某企业人事主管):孩子最怕憋。思琦在园里的表现一定如老师所见是乖孩子,但老师还是缺乏审视力和耐心,她没发现孩子是长时间处于自我抑制的状态中的。未能及时疏导孩子自然会生病。我很赞成思琦妈妈的做法,转班虽然有风险,但最大的风险还应是孩子受到来自启蒙老师的挫折。事实上,真正的沟通所付出的并不需要很多。正如思琦所说的,一周时间,每天3分钟就足够了。

编者:听孩子表达心中的想法也许是最有效的一种在压力下的疏导。一份调查显示:70%―80%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和家庭有关,特别是与父母对孩子的教养和交流沟通方式不当有关。在思琦的问题中,老师、孩子、家长三方如果不能建立真正平等的交流,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孩子说话得不到老师、父母的重视,他们只能压抑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孩子或者与父母产生对抗情绪,或者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以至双方相互不信任,为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孩子对老师父母诉说内心的感受,也是提高表达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的极好机会,父母应好好利用。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他们有表达内心感受、阐述自己看法的自由。做父母、师长的应耐心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孩子说得有理,应该赞赏,孩子说得不合理,可以进一步交换意见,直至解开孩子心中的疙瘩为止。当然,随着学前教育大纲的下达,幼儿园的老师整体教育思想已有很大提高,只要尊重孩子的情感、心理需求,家园沟通是比较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