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沧州燕青拳:武术之翼下的美丽之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沧州燕青拳:武术之翼下的美丽之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河北省沧州市1992年被国家体委首批命名为“武术之乡”,燕青拳是沧州武术的代表性拳种之一。燕青拳历史悠久、内外兼练、拳械相辅,训练方法科学系统,属于沧州门派之一;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浓厚的文化价值。在目前公布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燕青拳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燕青拳第六代传人陈敬宇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燕青拳代表性传承人。已经有200余年历史的沧州燕青拳不仅具有显著的技术、健身价值等,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

文化源远流长

古沧州,渤海方圆百余里,土地荒芜,人烟稀少,是犯人充军发配之所。以《水浒传》中“林冲刺配沧州”而家喻户晓。因此一些朝廷缉拿的要犯,观沧州民风淳朴,喜武之风盛行,以蔽其身。他们隐姓埋名,传艺维生,如燕青一世祖“孙通”,八极门之“癞”、“癖”,功力门之“邱”,太祖门之“顺元和尚”,通臂门之“韩姓道人”等,为人正义,武艺高强。沧州市成为中国武术之乡,与其辉煌的历史,是多个武术拳种的发源地,荟萃众多武林英豪,为推动中国武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密不可分。

燕青拳孕育在习武之风浓郁之地,其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燕青创拳说”,一说“紧那罗创拳说”,一说“达摩创拳说”。虽然都是传说,没有史料记载,仅以小说人物或宗教人物为燕青拳的鼻祖,虽不足凭信,但却渲染了传奇的色彩,是后世对武术的敬畏和敬仰的重要原因之一。

浪子燕青是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记载的108位梁山好汉之一,因技艺高超排在梁山十名步军头领中第六位。《水浒传》中的浪子燕青有以下几个特点:英俊潇洒,武艺高超,忠义无双。由于对燕青的崇拜,故后人把燕青作为燕青拳的创拳人。

佛教在中国十分盛行,紧那罗信仰是少林寺信仰体系中的一部分,佛教僧人称誉紧那罗为“武圣”。他武功盖世,是少林寺的护法神。由紧那罗创立的少林寺功夫成为少林寺宗教文化的核心所在。据拳谱记载,燕青拳由嵩山少林寺和尚紧那罗所创,称“弥祖拳”。因紧那罗法号“严青”,久之音讹,又叫“颜青拳”。清朝乾隆年间,由于沧州燕青拳一世祖师、山东岱岳人孙通在少林寺学过艺,因腿上功夫出众,被武林界称为“铁腿孙通”。他后在沧县姚官屯村设把式房授徒,一直将“武圣紧那罗”作为燕青拳鼻祖供奉。

秘宗乃佛门术语,燕青拳亦称“秘宗拳”。现如今沧州陈善支系称“燕青拳”,天津静海吕铜锤,沧县科牛庄余氏,东光县霍恩第,沧县李龙屯智远和尚称“秘宗拳”。实为异名同一师傅孙通所传。而达摩祖师在佛教发展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达摩祖师精通少林七十二武艺为人们广为熟知,所以也有达摩创拳一说。

灵巧多变的特征

燕青拳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架势较小,腿法多变,拳脚相随,快慢守理,动作敏捷,发力充足,奔放流畅,动静相合刚柔相济。民国年间,燕青拳第五代传人陈凤岐因深谙拳理拳法,动作灵活而优美,人称“小白猿”。他1930年2月报考南京中央国术馆,在馆长张之江亲自主持的考核中,他因练功要诀领悟较深,被定为一等练习员。陈凤岐传授燕青拳时始终强调,燕青拳习的是手、眼、身、法、步,练的是精、壮、巧、妙、神。出手如飘风,收手如狡兔。手似两扇门,全凭腿赢人。陈凤岐晚年总结道:“此拳练至大成,讲究手拨六向,脚踢八方,穿手画弧,五弓抱桩。”

形象生动的身体语言

燕青拳的许多动作名称是以动物姿态命名的,如“仙鹤抿翅”、“大鹏展翅”、“猛虎翻身”、“虬龙得势”。模仿飞禽走兽的动作正体现了燕青拳造型美的特点。燕青拳太师鞭歌诀咏道“太师神鞭虎尾樽,怀抱太极镇乾坤;藏鞭埋伏单腿立,黑虎入洞肋下存;白蛇吐芯鞭尾刺……”歌诀书写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太师气定神闲,怀抱着神鞭,沉稳又透出内心的强大威力。一旦发招,好似凶猛的黑虎闯入山洞,又像白蛇吐着丝丝作响的芯子待机而发。太师十三鞭的套路演练下来仿佛将人们带入大开大合、硝烟弥漫的战国沙场,感受苏秦托鞭救主的赤诚与联纵六国的豪迈。

尚若把这些动物的优美行动姿态通过人的形体语言表现出来,自然就会显现出燕青拳的造型魅力。同时还有一些如“赵云怀中抱太子”、“翻身刀劈颜良死”、“回身又诛文丑亡”、“六郎提枪人人怕”等招式向人们传播了诸多赫赫有名的武将英雄人物的典故。无论是战国的苏秦,三国的关羽和赵云,唐朝的秦琼和尉迟恭,还是北宋的杨六郎,燕青拳选取的武将人物爱国爱民,智勇双全,勇武威名,虚怀若谷,尊老爱幼。练拳者一边学习,一边感受武将英雄的高超武艺与精神力量,无疑从另一个层面上促进了燕青拳的学习和领悟。

中和为美

燕青拳讲究“中和为美”。中国传统美学主张“中和为美”,“和”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及对立统一,中和为美的美学思想对燕青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燕青拳架势轻巧、进退闪跨,跃纵腾挪,斜行拗步、穿手画弧、伸屈待机,虚实相辅,变化灵活,快慢有度,姿势优美,潇洒大方。其习练还强调“慢练功,快练攻”,以上功法都是姿势美、劲力美、节奏美和结构美的具体呈现。燕青拳貌似术重韵薄,其实不然,燕青拳也相当注重“气韵”。燕青拳动作潇洒大方又灵活多变,一法变数招,气韵随身行,特别能体现武术的练意、练气和练神。

快慢相济健身为上

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提高幸福指数的重要保障,而科学的健身尤为重要练习者通过习练燕青拳,使自身的力量性、柔韧性、协调性、速度性、灵敏性等各身体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凡燕青拳习练者,入门必先学燕青架子,燕青拳注重“慢练功,快练攻”。其中“慢练功”就是指拉架子,也有称靠架子。燕青架子由120个动作组成,全部练下来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在练习中,凡遇到提膝的动作都会做单腿蹲起动作,数量由少渐多,同时牢记扣齿,闭唇,舌抵上腭,丹田后吸,提肛如忍粪等要义。演练时,虽汗流浃背而呼吸自然,不能大口出气。拉架子主要是提高习练者的气力,同时加强动作的规范性,并且增加腰腿的练习,延缓腰腿机能衰退,起到强腿壮腰功效。

燕青拳套路中演练中又讲究一正一反,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原则。在练习中遇独立动作要求脚趾抠地,保持平衡,穿手画弧,五弓抱桩。经常练习能够全面协调身体各个机能,调理经脉,通气血,理脏腑,达到固本培元,健身益寿的功效。

燕青文化传八世

陈善,又名陈万善,生于清乾隆年间沧州城东孙庄子村。他自幼好武,常常在家中苦练举砘子、攀杠子、折软腰、翻跟头,在村中有大力士之称。闻孙通来沧县姚官屯收徒授艺,陈善立即前去拜师。因家穷,秋收给师傅收拾庄稼,冬天就背着挑筐柴禾去师傅家,把炕烧热后再练习武艺。几年下来,孙通祖师看陈善忠厚老实,有恒心且有习武天赋便倾囊相授。陈善更加刻苦练习,将师傅的武艺全部继承,尤其精擒拿卸骨之法。孙通祖师去世后,陈善遵师傅遗嘱,在沧州城东孙庄子村授艺。燕青拳二世陈善一支传人最多,功深艺高者甚广,体系保留相对完整,目前已传八世,从未间断。陈善为当时佼佼者,学得师傅孙通全部武艺,刀技尤为出众,时称“赛胜英”。陈善传子陈光治、陈光发,徒弟于长生、赵明茂等。陈光治得老父陈善点穴真传,有“卸骨匠”之称。陈光治传子陈玉山,徒杨昆山等。陈玉山传子陈凤义、陈凤岐,徒刘俊岭、李元智、姜容樵等。五世的陈凤岐、孙玉铭、李元智、姜容樵成为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享誉海内外的燕青拳武术名家。陈凤岐传孙陈敬宇,徒孙会海、韩文广、齐保卫等。其中韩文广目前已101岁高龄,而自幼跟随祖父陈凤岐学习的陈敬宇,虽家境贫困,以农耕为生,但却继承了燕青拳全部技艺,2009年成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燕青拳代表性传承人。

在两百余年漫长而不间断的传承中,保留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沧州武术燕青拳是一代代传承人刻苦习练,不断总结和发展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浸润滋养的武术之翼下的美丽之花